蔡慶輝/新媒體:高人工密集雲端科技產業

▲記者到現場採訪只是第一步,後續有更多繁複的流程,讓媒體人的工作愈來愈辛苦。(圖/視覺中國CFP)

【社長的新媒體聊天室】

文/蔡慶輝

媒體人從來沒這麼辛苦過!以為更多網路科技的輔助、更多輕便設備的運用,可以讓傳播這件事情更有效率,但人不在廚房裡,不會知道裡面有多熱、鍋子有多燙手,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實際運作後,徵求一個叫「Growth Editor」的職位,因為「高人工密集」的科技產業,要有「高人」來指引。

在此10年以前,媒體工作相較於今天真的是既單純又輕鬆。以前當記者,採訪完寫完稿,交了稿就沒事;當編輯,下好標排完版,交了版就沒事。但現在,這一代的年輕人比「老灰仔」更聰明、更有活力,一個人得扛下整條新聞傳播的流水線。

從採訪「這個動作」開始,以前文字歸文字、攝影歸攝影,現在則要一手包,而且還要拍照片、拍影片,可能的話還得一手拿著手機作直播,偶而還要來個Stand,然後再寫稿。寫完稿、再剪完影片事情還沒結束,還要想辦法把自己的新聞「行銷」出去,否則一篇報導躲在自家網站裡很難有很多人看見,即便上了粉絲團推播,也要有吸睛的引言,之後還要回覆網友留言,與網友互動。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些都還只是基本功,進階版的才是真功夫。

何謂進階版?一個突發的新聞事件,要派多少人力到多少現場支援?先發哪幾個角度的稿子才能搶即時?照片與直播如何配置?是直接用手機直播上粉絲團,還是用4G包同時收取高畫質的畫面?訊號進到系統要配送到哪幾個頻道、哪幾個粉絲團露出?引言如何下才能引起共鳴並分享?與合作的夥伴如何同步發動?重要的、有影響力的粉絲留言該如何處理?後續要不要再整理多少則文字新聞發酵議題?長時間的直播影片還得重點剪輯短影音……不僅如此,為了擴大接觸,又要到哪些相關族群聚集之處推薦?甚至,要不要下點廣告預算?然後,這每一則文字新聞、影音新聞、直播的數據還要進一步分析,回饋到前面的各項決策與作為,因為這些決策與作為,又都應該是大量數據分析的體現,它不是突然的,而是預期的。

這,是高人工密集雲端科技產業!是吧?

▲網站直播,背後需要媒體人更多「人工」操作。(圖/蔡慶輝提供)  

BBC曾徵求一個叫做「Growth Editor」的職位,他們要的人,不僅要有豐富的網站內容製作、社群經營經驗,要的更是「Must be entrepreneurial, a problem-solver, detailed reader and creative thinker」(必須是個創業者、問題解決者、資料讀取者和創造性思想家)。根據報導,紐約時報曾任用這種角色,而讓他們流量增加20%。

不管這20%的數字怎麼來的,我們也在找這種人。我自己覺得稱之為「Strategy Editor」更有power,你是嗎?高薪歡迎你!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最近暢談許多AI人工智慧的議題,他說:「台灣的法律和市場都不具備AI發展的先決條件,台灣根本沒機會發展AI,」是啊!這真是殘忍的一句話,但卻又那麼貼近事實。

儘管如此,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Google、facebook的數據分析。ETNEWs因為流量表現不錯,每個月我們可以高效操作聯播網廣告創造一千多萬元的收入,我們「尊稱」這是「工人智慧」,如何將各家已經透過數據分析的聯播網廣告,在我網站的庫存版位作有效的配置,即時將各家的競價作比較,透過一次次的實驗配比放到不同成效的版位。

像是統一發票開獎,這麼簡單的事情只要搶得快,都會有不錯的點閱率。我走過同仁背後,她正在做統一發票開獎「直播」。從網站上看到的是一個號碼一個號碼的開出來,無縫且流暢,事實上它是有人看著電視開獎轉播,一個號碼一個號碼Key進去的……笑笑吧!

好文推薦

蔡慶輝/哥的一帶一路的新媒體願景

蔡慶輝/王令麟,新媒體的先行者,也是實踐者

蔡慶輝/新媒體的虛實幻境、真假世界

蔡慶輝/如果智慧是公共財?從谷阿莫談新媒體創新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蔡慶輝,ETNEWs新聞雲共同創辦人,現任社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