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部落,一個熟悉卻遙遠的名字

▲近年不斷爆出的食安問題,讓張志強回到部落後,致力將農業基礎建立在「誠實」之上。(圖/張志強提供)

文/張志強

農業曾是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命脈,然隨著科技發展,農業卻逐漸沒落⋯⋯還好,還有少數的傻子,正做著奮力一搏的夢。

「種稻能當飯吃嗎?」這是電影《太陽的孩子》裡面一句讓我很震驚的台詞。電影中有許多橋段,確確實實發生在許多偏鄉的角落。那年,我回到基層之後,有兩件想努力的目標:一、回饋更多偏鄉想從事棒球運動的孩子,將自己12年的職棒經歷,分享到基層棒球;二、為養大我的泰源村農田做點事情。

事實上在研讀碩士期間,接觸、學習了一些棒球領域以外的事物,了解到商品從生產到銷售末端的差異不小。因此當我開始自產自銷家裡的稻作時,便認真思考農民與顧客間要如何走向平衡與共贏。尤其看到近年媒體不斷報導食物安全的新聞,讓我更加清楚須將基礎建立在「誠實」之上。

▲退休後的張志強,回到從小生長的部落當起全職農夫。(圖/張志強提供)

因為過去曾歷經數次假球風波,「誠實的價值」對我而言再切身不過了。當一位認真的球員努力練習踏上職棒殿堂,然工作環境卻被不知自愛的投機分子踐踏的殘破不堪。這樣的畫面,相信2008年當時在米迪亞暴龍隊的周思齊,在頒獎典禮上的得獎感言就是最好的註解。

然而,在泰源村開始以不灑農藥與有機方式耕作,是需經過很多親友的挑戰,好在經過這幾期大夥的共襄盛舉,且獲得消費者的肯定之後,終於有親友願意試著加入這樣的耕作模式,並學習保護部落的土地。聽到這樣的消息,真的讓人覺得很開心。

「當經濟發展與傳統文化在拉扯,我們該如何面對?」台11的海岸線上,除了一座座被買走開發成民宿的建築外,農村裡的布告欄,也多了很多不搭軋的廣告看板,上面貼著一張張A4廣告紙,寫著讚揚海景、山景的好聽話,以及面積與售價的阿拉伯數字。電影《太陽的孩子》的片段,活生生的出現在部落裡。如果土地、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生活方式都用貨幣衡量,那還有什麼是不可以換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一旦換成了錢,就再也換不回來了。

▲張志強的兩個女兒在部落裡受教育,與部落族人一起體驗簡單的幸福。(圖/張志強提供)

2015年底,自己之所以選擇引退離開職棒球場,或許真的得捨去一些便利的都市生活,但回到自己成長的故鄉,看著兩個女兒能在部落中受教育、感受祖先流傳下來的文化與生活方式,讓孩子能夠每天與大自然共舞,是件再幸福簡單不過的事了。因為部落裡除了有美麗的自然環境與文化之外,最讓人感動的,就是農村中獨有的景致。看著倉庫裡的爸爸操作著碾米機,媽媽跟親戚鄰居們戴著老花眼鏡用手一粒粒選出賣相不好的稻米,彼此不分你我、互相幫忙,這樣的畫面,是都市生活中無法想像,也是這個社會需要再被活化的一股溫暖力量。

有朋友曾經問我:這樣符合經濟效益嗎?我回答:人生有時數學不用太好,不然生活會過得很累。台灣的許多角落,都有正在為土地努力的人們,期待也期許有更多人與媒體能多加關心,讓這樣的力量與許多將被淡忘的文化得以保存下來。

因為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希望跟大家分享這些心情。衷心期盼大家一起支持所有為土地努力的人、事、物,因為只要土地在,部落的文化就能被傳承下來;如果土地不在了,部落文化也將消失殆盡⋯⋯

好文推薦

張志強/本土千K第一人!嘟嘟的英雄命

張志強/殘酷職棒:不自律終將倒在沙場上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張志強。現任花蓮縣三民國中總教練、福斯體育台球評、棒球農夫班長米」稻作農夫,中華職棒統一獅前投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