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的期許

傅延文

日前教授投書,表示十二年國教的好處。也提到成功人士的關鍵因素在於:具備創造力、工作熱忱與紀律和飲水思源的精神。

我們說一個國家之所以強盛,不外乎人民的整體素質和向心力夠強。倘若教育出來的人民,都具有最起碼相同的品德、知識水平,那麼一個明智的政府顯然不用投注太多的資源與心思來如何管理人民,只需讓人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與創意,即可讓國家強大,社會安定,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而首要的創造力(創意、創新與獨立思考),在臺灣的傳統價值中,不論是雇主或是家人、老師反而不太願意鼓勵自己的員工、小孩嘗試與冒險。我們太強調二分法的成功與失敗的結果論,而我們應當要重視過程。畢竟成功與失敗都只是一個「點」,而過程則是經驗的累積,因為人生就是一個經驗的集合體,成功與否,那把尺(停損點)都在自己的心中。

員工怕失敗,因為責任要自己扛,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的小員工們,公司卻不挺,那誰敢嘗試呢?而小孩也怕挫敗,因為老師和家長會覺得很沒面子。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國家,五十個州各自立法,人民可以在法律禁止的範圍以外,自由做自己的事,政府不會主動干涉。而基於自由的理念,美國的教育鼓勵學生去嘗試,主管也鼓勵員工去嘗試任何的新點子,就算失敗了、犯錯了,也會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並且從中找出好的部分,並了解問題所在,因為這些好的部分跟錯誤,可能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揮作用,而那將會成為最佳的養份。

同時也強調欣賞、鼓勵、讚美的重要性,因為這不僅僅可以為別人帶來自信,亦可以學習自己所欠缺的,提升整體的正面氛圍,同時也能保持工作、學習的熱忱。即便突然失去熱忱,放下手邊的工作,嘗試新事物,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體悟。但很可惜的,這在臺灣,很容易就被標籤化,於是許多人也只好咬牙硬撐下去,最後不僅僅只是應付了業績、課業,同時也只是應付了人生。

此外,有些學校會頒獎學金給名列前茅的學生,以滋鼓勵。但筆者認為,讀書不是運動競賽,我們是要養成學生閱讀的「好習慣」與學習的方法論,而非用獎金利誘。好比透過獎金的方式,鼓勵戒菸,一開始成效不錯,但實驗的結果顯示,許多人在比賽後,很快的又重拾菸盒。 讀書也是一樣,想想看,從小到大,拿獎學金的是不是都只有前面那幾個學生,當他們領了個幾次後,獎學金將不會再是主要誘因,而其它九成的學生,都只是在陪榜而已,排名最後面的學生,根本連想都不想,甚至連讀書的成就感、自信都沒有了,這是在激勵什麼呢?

當然,十二年國教,學校老師跟家長可能可以不用再花太多的時間煩惱怎麼讓孩子去唸所謂的「名校」,而可以把時間放在如何培育身為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上。 因此,只能期待每位老師與家長都能懂得觀察、鼓勵和讚美孩子,同時也要教導孩子如何誠心的去讚美別人、欣賞別人,並積極嘗試任何的可能性,因為天空有多大,孩子的夢想就有多大。

●作者傅延文,美國留學生,曾任中正大學哲學所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執行秘書。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