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老闆
台灣的環境包含太多複雜性的問題,往往我們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疑問,無論是商業市場的自然法則,還是政府不適當的施政方針,亦或是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改變。
不可否認的,時代的轉變,某些特定傳承下來的做為,在某些方面是否已經不適用?
這樣說感覺像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過已經反映在最近的事件上,小弟也經歷過「吃苦當吃補」的年代。
看著自己的父母曾經這樣的告誡自己,我也覺得這樣的觀念其實也是種意志上的磨練。
就好比當兵時期,長官口中所說的「你如果什麼都不會,以後在社會上怎麼生存。」
直到自己進入職場,擔任了管理階層才發現,現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並沒有占大多數。
可是我們又很欠缺年輕世代的新血注入公司,雖然公司收了有一技之長的新人,我們得從頭教起。
但這期間我能感覺到新人的無奈,我們也是很無奈。
總希望新人就算不會起碼要肯學,也清楚面試不是考驗的最終階段,相同產業內的系統資訊不盡相同,也造就公司必須從頭訓練的窘境。
到後頭技能會是會了,但又開始嫌東嫌西不想做了。老實說,搞到後面我也曾經快沒有心去教導新人,「年輕人來工作,賺到iPhone就離職。」
前輩們也曾花心思在新人身上,但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肯定有只是案例不同。
我不能否認現在的就業風氣變得非常詭異,只因為太多不守規矩的同業敗壞市場道德。
雖然說現在很多的勞動階層爆不滿,間接影響部份公司的部門運作。
有些公司的產鏈更是緊密連在一起。
在利潤的考量下,不捨卻得忍痛做出這種決定,投入職場的年輕世代更對我們抱著敵意的眼光。
前輩們應該也聽過「和氣生財」,大家都不肯和氣的工作 這樣哪裡會生財呢?
實質上,我們在替公司的未來鋪路的同時。是否可以有貢獻扎根的力量?
公司固然要顧,但名聲也要顧,員工更要顧。
並非只有以整體利潤的計較不斷換人惹非議,不過倒也有人說的好
沒有競爭力的公司,就讓他自我毀滅、自我重生。
浪費太多的國家與社會資源,搶救一個沒有競爭價值的企業。根本是沒有意義的事情,毀滅之後重生若沒有相當的規模,剩餘的人豈不失去了價值?
小弟不太認同,秉持商業原則卻犧牲很多家庭的生活能力,因為曾經遇到回台的台商。
大嘆追求公司利益的同時,也失去了太多無形的東西。我也清楚不能拿一個產業的例子去談另一個產業的狀況。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很殘酷,也是個必須面對的現實。
我們有沒有認真想過那些倒閉公司下面的員工所帶來的問題?老實說,很多人根本沒去想過那個問題。
雖然可以藉由汰換內部不適合的人力資源換取更優秀的人才,但過多的失業人數 卻會慢慢拖垮一個區域的商業利益,造就更多不穩定的經濟問題存在。
沒錯,我們只是個企業,並不是經濟部,也不是慈濟。
在商業法則上的確沒有義務無條件去接納對公司沒有最高產能效率的求職者,也沒有理由為其他倒閉公司負責任,因為這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
但這樣的惡性循環,難保下一個被波及的不會是我們?
「有得必有失」這句千古不變的道理直到今天都還在運行,很難想像 講出「施比受更有福」的那些大型企業家,有能力卻不願意面對幫忙改善這樣的現況,更何況能力有限的中小企業?
到頭來,比台灣人早出走的反而是他們,也對!有些產業自己都快經營不下去了,哪還有能力去救別人。
相對的,從以前就開始的「菁英」型態,種下了日後薄弱經濟的惡果。
站在什麼樣的地方,就該具備什麼樣的眼光。
但是,大部分人的眼光究竟只是看現在還是在看以後?
前輩們也曾經經歷過年輕人的階段,以前年輕的時候,你們的夢在哪裡?
是否應該多給予年輕人鼓勵的掌聲?
是否應該多給予年輕人和善的環境?
是否應該多給予年輕人嘗試的機會?
是否應該正常給予員工應有的待遇?
畢竟大家的未來與希望,還是在永遠的下一代。
●作者帥導演,原文發表於《人可以走,但希望帶不走》。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人可以走,但希望帶不走】致新鮮人-逆天才是王道!。(圖/帥導演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