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智慧

楊宏基

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二十四〈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伯夷醜周,餓死首陽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
跖、蹻暴戾,其徒誦義無窮。
由此觀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侯之門,仁義存,非虛言也。


看得懂嗎?看不懂?解釋給您聽!

商國遺臣伯夷、叔齊寧可餓死首陽山,也不願當周國子民,然而周文王、武王倒也不因此就稱不上「王」。

大盜跖與蹻二人皆「殘暴」,亦不影響其徒子徒孫津津樂道其事跡。

從這裡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這句話。

竊國之後,仁義的門面大言不慚擺出來,還可昭範後世。不是虛言空話。

還是不懂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說,當位居上位之後,是官也好,是盜也罷,不管在用人、處事,必然會用某些方式「合理化」所有決策的過程與結果。

再更白話一點地說吧,不管是官還是盜,只要攀上高位,手握對人的任用權,對事的解釋權,那自然有逢迎附和者,其結果就是「放個屁都是香的」。當然少不了「自己人」、「小圈圈」的形成,然後竭盡所能地堆砌「光風霽月」、「不欺暗室」等形容詞,塑造「英明神武」以「流傳萬世」。

治國如此,一般企業組織也是如此。老祖宗的智慧,千年一嘆…

●作者楊宏基,北市,碩畢,媒體工作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楊宏基 ET論壇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