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德艦徳造都落漆 台灣真能武器國造?

▲▼德國海軍耗資36億歐元打造的F-125巡防艦「巴登符騰堡號」(Baden-Württemberg,舷號F222)(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德國斥資打造的夢幻未來作戰艦「巴登-符騰堡號」巡防艦,創下德國海軍史上頭一遭被拒接收服役,並將其退還給造船廠的新紀錄。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德國海軍在重建後,雖然受到了相關發展限制,卻仍是一支北約海軍在波羅的海對抗前蘇聯的重要力量。但隨著冷戰結束後的國際情勢轉變,德國相關造船業開始歷經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在國防預算相對緊縮下,近期還出現一些前所未有、令人咋舌的情況。

例如整個海軍的6艘212型(Type 212 class)柴電潛艦全數進廠維修、無法執勤;近日還傳出新型巡防艦「巴登─符騰堡級」(Baden-Württemberg-class)巡防艦的首艦(預定建造4艘),「巴登─符騰堡」號在經過一連串戰術測評後,卻繳出驗收不合格的結果,更創下德國海軍史上頭一遭拒絕接收服役,並將其退還造船廠的紀錄,的確讓大家跌破眼鏡。

事實上冷戰結束後國際局勢的變化,讓德國海軍對其戰略思想、任務範圍、兵力規模、裝備籌建、戰術原則及交戰規則等,進行一系列的調整。為了擴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在歐盟的主導地位,德國除了希望保留原有近海防禦力量,亦需轉型成為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海軍,所以積極參與北約「由海向陸」戰略指導下的「瀕海作戰」。

在此定位框架下,德國海軍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任務編隊」,以多國海軍的特混編隊共同執行任務。包括:海上監視、禁運、為岸上聯合部隊提供戰術火力支援、支援特種部隊作戰。由於德國近年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因此海軍在考量建造新型巡防艦的規格時,除了能從事海上治安維護、經濟海域保護、領海與交通線巡航等例行勤務外,還加入了以下條件:長時間(2年)在海上服勤而不需靠港(依賴艦上高度自動化的設計,大幅降低編制人員為120名,僅實施船員每4個月輪調上船服勤)、能參與多國行動(包括執行中/低強度的海上作戰、撤離或海上援助)、自動防禦不對稱的威脅來源、對深遠陸地提供戰術火力支援、能搭載額外任務的專業人員(至少50名的隨艦空間)等。

▲▼德國布洛姆-福斯(Blohm + Voss,又曾名為Blohm & Voss)造船及工程公司。(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德國國防部採辦局已將「巴登-符騰堡」號退回給布洛姆.沃斯船廠進行維修。(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不過這些互相矛盾的設計構思,不只造成研發經費增加與工期延宕(去年年中就該服役),最後還演變成一場德國海軍史上異常的「災難」。該艦這些奇怪的使命和設計特點,終讓這艘夢幻軍艦不僅超重、船身向右傾斜1.3度(用水櫃也無法調整配平)、硬體與軟體有大量缺陷、防空與反潛作戰能力虛弱、操作成本增加、雷達/電子系統、油槽的防火塗層等問題。最終,這艘單價6.5億歐元(折合新台幣約230億元)的7,000噸級新型巡防艦,只能落到被退回位於漢堡的布洛姆.沃斯(Blohm+Voss)造船廠聽候處置。軍方武獲室亦宣稱,已對承造該艦的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集團的延遲交艦部分處以罰款,並要求該艦的問題必須解決,並全數通過接艦的測試,否則德國海軍不會接收該艦。

從德國最新的大型巡防艦軍品驗收實例,反觀我國在軍品研發、製造、驗收、配發部隊使用、意見反饋等各階段作業流程,雖都有明文規定,但真正落實執行驗收的狀況又是如何?恐怕那些過去曾經、現在正在國軍中服役的官兵(不管是各軍、兵種),面對軍備後勤補保品質低劣的狀況時,都有共同的感慨吧!就像我海軍的「武夷號」(AOE-530)油彈補給艦,一直有艦身傾斜(5度)、艦身軸線彎曲、傳動齒輪瑕疵、馬力不足、操舵不良等傳聞,卻也照接不誤;更別說陸軍小從經理裝備的水壺、迷彩服,到戰車履帶膠塊、扭力桿,更別提那些主件:引擎、變速箱、射控系統等,在在讓人對於國造品質感到一股深沉的無奈。

▲▼武夷號油彈補給艦(AOE-530)為中華民國海軍的快速油彈補給艦,由中國造船公司承造,艦體設計由美國海軍亨利·J·凱瑟級油料補給艦改造。(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武夷號油彈補給艦自1991年服役後,雖為我海軍重要後勤艦艇,然卻有許多設計不良的問題。(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我國的軍工研發能量,在某些項目上的確令人刮目相看,但不可諱言某部分著實令人不敢恭維。尤其採購與驗收的弊端層出不窮,造成劣質軍品充斥各基層部隊,或許服役期間只能忍下、認了,不敢多有批評,但心中對於國造軍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卻存在很多的不信任。即便爾後離開軍中,也很難改變這樣的觀感,這對政府的國造政策絕對不是好的現象,而且當武器裝備的規模愈大,影響也愈廣泛。

「國防自主」基本上是每個國家的終極目標,然現實卻僅極少數國家能具備這樣的條件。在台灣的特殊國情下,若想成功落實並執行「國防自主」,就必須仰賴一貫持恆的政策與資源挹注,絕非主政高層三心二意或見異思遷的搞法。況且我國在國際現實的限制下,許多軍工技術難以獲得轉移或研發,此時更需將原本非常有限的國防資源,集中發展重點項目,而非全部項目。因為隨便一項武器的研製,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中途的指導一旦改變,可能再多的資源也經不起虛擲,所以更應該審慎。研發如此,驗收何嘗不是?畢竟部隊官兵本有使用合格軍品的權利,而不是盡收些破爛。

好文推薦 

黃竣民/騎重機執行反斬首 憲兵快速反應連「好快」

黃竣民/單兵反裝甲作戰?沒這麼容易

黃竣民/一兵摧毀一坦克?國防立委的軍武狂想曲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雲論主筆黃竣民。(圖/黃竣民提供)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頁主編。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

「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