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AI公司DeepSeek的突破性成就,不僅是技術上的里程碑,更標榜著AI發展策略的重大轉折。(圖/路透)
●何毓仁/淨零規劃管理全面指南書籍作者、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電信工程師
中國大陸AI公司DeepSeek的突破性成就,引發科技市場的廣泛注意,不僅是技術上的里程碑,更標榜著AI發展策略的重大轉折。長期以來,業界普遍認為AI進步依賴於大規模硬體投資,如OpenAI、Anthropic等科技巨頭投入數十億美元採購高階GPU,建立強大運算中心。然而這種「硬體堆疊」模式抬高技術門檻,使AI創新掌握在資本雄厚的企業手中,限制了更多業者的競爭機會。
DeepSeek的成功證明,AI的未來不僅依賴硬體擴張,更可透過改善演算法與計算架構創新提升運算效率,降低AI訓練與推理成本。
這種策略轉變重新定義了資源利用模式,讓AI不再單純依賴硬體規模,而是透過精細化計算資源管理 來實現高效應用。更值得重視的是,這種效率提升不僅降低技術門檻,還能大幅減少AI運算的碳排放,為碳淨零目標提供重大技術突破,推動AI技術走向 更普遍、更永續的發展模式。
臺灣的挑戰與機遇 AI與碳淨零的雙重轉型
這場變革對臺灣AI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長期以來,臺灣憑藉半導體產業的全球領先地位,在晶片設計與製造領域占據關鍵角色。
隨著AI發展模式從硬體驅動轉向軟體與演算法最佳化,若臺灣仍僅聚焦於硬體供應,可能錯失AI應用市場與技術創新機會。當前AI競爭已不再只是硬體競賽,而是邁向軟硬整合與改良運算,這正是臺灣應積極發展的方向。
AI產業的碳排放問題已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大型AI訓練模型需消耗 大量能源,以ChatGPT為例,根據估算,ChatGPT每年排放約8.4噸二氧化碳,這是一般人年均排放量的兩倍多。
每次在ChatGPT上發送訊息時,會排放約4.32克二氧化碳,儘管這似乎是個微不足道的數字,但由於ChatGPT的交互性強,對話往往是多輪進行,這導致碳排放的總量持續累積。
因此臺灣應結合自身的ICT(資訊與通信技術)產業優勢,推動「低碳 AI」發展,專心於節能運算、綠色資料中心、低功耗AI晶片,以及AI應用於碳排放監測,打造低碳數位轉型競爭優勢。這將使臺灣在AI產業轉型中,不僅維持技術領先,更能成為全球永續AI發展的主要推動者。
市場變革與戰略調整 AI與淨零科技的融合
從市場角度來看,AI發展策略的轉變可能會挑戰NVIDIA等硬體供應商的市場地位,因為AI競爭將不再完全取決於GPU計算能力,而是如何高效利用現有計算資源。
這一趨勢為臺灣AI企業帶來新機遇,使中小型企業能夠透過輕量化AI模型,在醫療、智慧製造、金融科技等領域開發客製化AI解決方案,而非依賴高成本的大規模運算資源。
同時,AI的永續發展必須納入碳淨零考量,臺灣的學術界與產業界應加強合作,推動低功耗AI晶片設計、綠色數據中心及AI驅動的ESG監測系統,以減少AI訓練與推理過程的碳排放,協助企業達成減碳目標。
政府與企業也應攜手制定AI產業政策,透過研發補助與公私協力推動 綠色AI技術發展,打造碳中和AI生態系統,保障臺灣在全球AI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實現技術創新與永續發展並行的競爭優勢。
AI發展新階段 臺灣如何掌握機遇並實現永續轉型
AI發展正邁入新階段,未來的競爭不再僅是硬體規模的較量,而是演算法效能與應用創新的競逐。對臺灣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難得的機會。
我們應順應這股趨勢,調整AI發展策略,強化演算法優化、應用開發與計算資源管理,並積極參與國際AI生態系統的建構,讓臺灣在這場AI變革中保持競爭優勢。
臺灣應將AI與碳淨零目標相結合,透過低碳AI技術、節能運算、綠色資料中心及AI碳排放監測等創新應用,打造AI永續發展典範。唯有透過持續技術創新與策略轉型,臺灣才能在全球AI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實現綠色科技與淨零轉型的雙重目標,引領AI產業邁向永續未來。
▼唯有透過持續技術創新與策略轉型,臺灣才能在全球AI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圖/資料照)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唯有透過持續技術創新與策略轉型,臺灣才能在全球AI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實現綠色科技與淨零轉型的雙重目標,引領AI產業邁向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