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澤會」 反映國際政治殘酷現實

我們想讓你知道…川普精心設計這場大戲,目的就是「出口轉內銷」,即期待澤倫斯基對他「心存感激」,而且要在美國大眾面前,公開表達感激。因為這才可以證明川普結束俄烏戰爭的「正當性」。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圖/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那一幕,讓世人大開眼界。(圖/路透)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上(2)月 28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那一幕,讓世人大開眼界。賓主雙方在言詞上的激烈交鋒,十足反映了「弱國無外交」,以及當前美國的國內和國際政治現實。

川普早已展現特立獨行風格 國家只有永遠的利益

川普精心設計的這場大戲,主要目的就是「出口轉內銷」,即期待澤倫斯基不僅會對他「心存感激」,而且要在美國大眾面前,公開表達感激之情。因為這樣才可以證明川普結束俄烏戰爭的「正當性」。

一貫力挺烏克蘭的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葛理漢(Lindsey Graham),就察覺到這場會面的「貓膩」,因此事先警告澤倫斯基必須小心應對,否則下場就是「徹底改變或走人」。我認為澤倫斯基對自己的處境已有自知之明,但他不想委曲求全,只好如西班牙作家塞凡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筆下的《唐吉訶德》,扮演一名「悲劇英雄」的角色。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曾告訴美國人和美國在海外的朋友說,「大家熟知的那個美國,在未來四年將不復存在。」佛里曼認為,「美國一直以來賴以捍衛的那些基石價值觀、盟友關係以及真理,如今都已岌岌可危,或者說可以用來買賣。」主要因為,「川普不只是跳出常規思維,他根本就是毫無章法地思考,對過去激勵著美國的真理或規範毫無忠誠可言。」

其實,川普早在第一任處理外交事務時,就已展現他特立獨行的風格。川普從「在商言商」的角度追求「美國優先」,他信奉的是19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Lord Palmerston)說過的那句名言,即「國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看了「川澤會」那一幕,首當其衝的應是美國在歐洲的盟友。對歐洲國家而言,烏克蘭安全牽動整個歐洲安全,既然烏克蘭未能獲得美國提供的安全保證,歐洲國家只好「自求多福」。

▼川普從「在商言商」的角度追求「美國優先」,他信奉的是那句名言「國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圖/路透)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圖/路透)

英美兩國同文同種,英國對外政策一向「唯美」馬首是瞻,因此希望在推動俄烏和談過程中,扮演中間人的角色。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在「川澤會」後兩天,立即召集了18位歐洲國家的領袖在倫敦舉行峰會。與會領袖達成下列四點合作計劃:

1、持續向烏克蘭提供軍援,並加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壓力。

2、任何持久和平,必須確保烏克蘭的主權和安全,且烏克蘭必須參與任何和平談判。

3、若達成和平協定,將增強烏克蘭的防禦能力,防止未來的入侵。

4、發展一個「自願聯盟」來捍衛烏克蘭的協定並保證後續的和平。

從上述的計劃內容看,這次峰會的重要意義在於:第一,歐洲希望藉此展現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第二,歐洲希望掌握外交主導權,參與俄烏和平進程;第三,歐洲希望找到修復跨大西洋聯盟的方法。我認為歐洲能否心想事成,關鍵還是美國的態度。

澤倫斯基聲稱他已準備好與美國簽署一項關於礦產的協議。但早些時候,美國財政部長貝森(Scott Bessent)即警告,沒有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定,美烏之間無法簽署這項協議。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甚至暗示,停火協定的一部分可能是需要澤倫斯基辭職。

因此, 澤倫斯基面臨的當務之急是「備戰」而非「避戰」的問題。根據《彭博社》的報導,美國將暫停對烏克蘭的所有軍事援助,直到川普認定該國領導人表現出對和平的誠意承諾。烏克蘭期待歐洲可以繼續填補美國留下的軍事援助缺口。

川普與俄羅斯和解 為的是全力對抗中共

川普向普亭示好並施壓烏克蘭,確實增強了歐洲國家自我防衛的決心。例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經表示,歐盟計劃動用近8000億歐元,加強歐洲的國防工業以及提升軍事能力;但問題是烏克蘭非歐盟與北約成員,可能無法在歐洲集體安全的概念下,被打造成馮德萊恩形容的那頭「潛在侵略者難以啃噬的鋼鐵豪豬」。

國際關係學者奧干斯基(A.F.K.Organski)曾指出,集體安全若能有效實施,必須基於下列五種假設:1,在任何武裝衝突中,所有國家皆同意戰鬥的對方是侵略者;2,所有國家皆同樣熱衷於阻止侵略;3,所有國家皆有能力參與對抗侵略行動;4,所有國家的集體力量凌駕於侵略者之上;5,侵略者自知力不如人時會知難而退,或是最終落至失敗命運。奧干斯基認為,上述五種假設難以周全,故集體安全體系從未能發揮作用。

美國前總統拜登多次強調,世界如今面臨著「民主與專制的較量」;但對川普而言,像普亭和習近平這樣的專制領袖,卻是他眼裡「可敬的對手」,而且樂於和他們打交道。

《紐約時報》評論稱:「俄烏戰爭第三年,川普為普亭開啟新世界。普亭可能認為,他的時刻已經到來,權力平衡將朝有利克里姆林宮的方向轉變,而且不僅是在烏克蘭。」克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即公開表示,川普政府正在改變外交政策布局,這很大程度上符合俄羅斯的願景。

俄羅斯獨立以來,曾在外交路線上出現「大西洋主義」和「歐亞主義」之爭:前者強調西歐化,加入西方文明秩序,戰略重心西向;後者認為俄羅斯文明有別於西方文明,應採戰略東向,側重經營歐亞大陸的地緣主導權。普亭的胃口不會只能容得下歐洲,在「西線無戰事」後,他就會把注意力轉向東方。

在若干西方評論家的筆下,川普與俄羅斯和解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集中全力與中共對抗。北京對於美俄導演的這齣俄烏和談大戲,官方的反應是保持低調。但曾任中共外交部副部長的傅瑩,在觀察慕尼黑安全會後提出,中方需要高度警覺和防範的是:美國未來在亞洲地區將做哪些調整?是否會進一步利用地區紛爭給中國出難題,增加摩擦,甚至引發衝突?

中共外長王毅說:「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泰然處之,巋然不動。」但判斷北京已做好超前部署,就等川普出招。

▼中共外長王毅。(圖/路透)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

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