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s Angle
過去,毒食品的相關新聞大多是農藥殘留、土壤含汞、或是處理不衛生等等,近年毒食品的新聞,越來越多是人工添加。從三聚氰胺毒奶粉、塑化劑、到美國的瘦肉精和粉紅肉渣(pink slime),都是製造商另外加工──有些是為了符合營養標準、有些是為了口感,但說穿了,都是為了價格成本考量。
全球人口越來越多,但氣候不穩定影響農作物產量,要吃飯的人口成長速度超過糧食的成長速度,食品價格會上漲並不奇怪,但是消費者並不願意買單,當中又以台灣消費者最不願意買單。
20幾年前,我們家巷口的阿姨每次出國回來都會說:「國外東西好貴,還是我們台灣什麼都又便宜又好。」20幾年後,儘管民眾怨漲怨翻天,阿姨還是有同樣的感覺,也就是說台灣的物價無法與國際接軌。我們的經濟、城市發展應該與韓國、香港、新加坡相當,但是物價卻比較便宜,而且台灣人還傻傻地引以為傲。
台灣並不是自給自足的國家,原物料必須進口,物價也應該跟國際接軌,但因為台灣人對於抗漲有著謎樣般的執著,我們的物價一直到最近壓不住了才爆發猛漲。我們以為台灣的食物便宜又好吃,國外又貴又不怎麼樣,殊不知外國人多花錢買的是食物,我們花小錢買的是毒。
現代人大都是吃過豬肉,但沒看過豬走路,我們只顧自己想買、想吃什麼,卻不去理解食物的製程跟來源。動物天生就是只有這麼多瘦肉、只產這麼多奶,如果人們硬要吃,卻又不肯多付錢,當然就只能以人工的方式去符合需求,而消費者就得承擔吃毒食品的風險。
台灣民眾抱怨薪水沒漲,所以要抗漲,鬍鬚張滷肉飯漲價惹民怨,但是抱怨的人有沒有想過,領鬍鬚張薪水的也是台灣人──原物料漲、價格不能漲,那壓的不是一群台灣人的薪水是什麼?薪資跟物價,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物價漲了薪水不一定會漲,但是壓著物價,有許多人的薪資絕對漲不了。
黑心商人貪財固然不對,但消費者又何嘗不貪?我們貪方便、貪便宜,等吃到不滿意時,再指責別人利用我們的無知。當然,台灣薪資水平低,人人喊苦,再責怪消費者似乎頗不為人道,但台灣人愛貪小便宜、愛殺價已成國民文化。有時候,盲目的追求低價雖然能減少支出,但消費者必須接受低價所買到的商品、食品品質有差,畢竟只有錯買沒有錯賣、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沒道理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台灣的企業家對員工,也不過就是跟消費者對物價有著同樣的心態罷了!
●作者Anita,碩士,金融業。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圖/Anita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