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現仍以學者身份持續提供建言。長期鑽研兩岸問題,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兩岸和平發展是維持現狀的最佳途徑,認為臺灣不應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缺席。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原定本月前往北京參加「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但因雙方關係遭逢「亂流」而可能生變。如果報導屬實,則意味中美貿易戰爭的外溢效應,已擴大到安全和外交的領域,甚至包括宣傳在內。
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官媒在美報紙登廣告,批評川普政策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因中共官媒在美國報紙刊登廣告批評他的貿易政策,憤而指控中共干預美國選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都認為,中共官媒這樣做雖然合法,但從政治角度來看,十分不智而且效果有限。
宣傳和軍事、經濟、外交一樣,都是國家實施對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只是現在風水輪流轉,連標榜「美國第一」的川普,都擔心會成為中共宣傳戰的受害者。有人說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不是因為西方的船堅砲利,而是西方對社會主義實施的「和平演變」戰略。不容否認,宣傳確實是西方當年對抗共黨陣營手中握的一張王牌,認為發動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可一舉摧毀「鐵幕」。中共實施對外開放之初,就曾擔心「打開窗子後,蒼蠅和蚊子都會飛進來」,使「社會主義的純潔性」,因此受到「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的污染。
西方對中共的宣傳戰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一場「和平演變」和「反和平演變」的鬥爭後,中共成為碩果僅存的社會主義大國,並在中國崛起後,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對西方發動宣傳攻勢。中共使用的宣傳工具中,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廣設「孔子學院」,直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並運用現代科技來從事國際宣傳。根據統計,目前已有14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530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現有中外專兼職教師4萬6,200人,累計培養各類學員900多萬人。
孔子學院被賦予外交任務,外界對中國銳實力感到疑懼
中共聲稱,在海外遍設孔子學院,是進行「文化外交」,是為了展現中共的「軟實力」(soft power);但看在美國人的眼裡,中共運用的是「銳實力」(sharp power)。「軟實力」重視的是吸引力與說服力;而「銳實力」則是強制性地「運用人文交流、文化活動、教育及媒體和資訊計畫,在世界各地營造公共輿論和觀念。」
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的前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於今年1月的會議中明確指出,孔子學院「要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要「使之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這些話說明了設立孔子學院的目的,已非最初的以漢語和文教為主,而是肩負了對外行銷和宣傳中國的責任。中共賦予孔子學院的外交任務,更使外界對於中共的操作「銳實力」感到疑懼。
中:東方儒家文明vs.美:基督教文明,是否造成文明衝突?
從美國學者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看,代表東方儒家文明的中國和代表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美國,雙方的對抗幾乎是難以避免。習近平雖仍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特別強調「文化自信」,這和他追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息息相關。但中國傳統文化是王道精神,主張「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因此,我們當然不願見到中美關係走到「文明衝突」的地步。
王毅:中美交流日益密切,衝突矛盾增加不足為奇
鑑於中美之間急速升溫的緊張局勢,中共外長王毅試圖利用出席聯合國大會之便加以緩和。王毅在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發表專題演講時,坦言美中關係面臨諸多問題,但兩國交流日益密切,衝突矛盾增加不足為奇,關鍵是如何看待、判斷和處理。他堅稱中國沒有抱持野心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強權,並強調「中美關係是兩國共同資產,凝聚幾代人心血,應精心呵護、倍加珍惜。」王毅還指著身旁的玻璃杯說:「就像這只杯子,打碎它容易,但是要復原就困難了。」
當前兩岸關係緊張的程度不亞於中美關係。對岸不斷警告民進黨政府不能採「去中國化」的政策,不能走「文化臺獨」的路線,也是因為擔心兩岸出現「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狀態。因此,臺灣在處理「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問題時要特別小心,不能造成兩岸的「文明衝突」。如果兩岸關係真落到那步田地,到時候恐怕連「復原」的機會都沒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