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21世紀台海戰爭 在網路世界開打

電腦病毒,病毒,中毒,電腦,中毒,駭客(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未來的戰爭,誰掌握制電磁權並擁有資訊優勢誰就掌握戰場優勢。(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張誠,雄三飛彈前總工程師,現任中央大學企管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理事、民國黨軍事國防顧問。

近年來,解放軍軍機繞台朝向常態化、實戰化的過程,機隊中經常有不具火力攻擊能力的電戰機,預判電戰機是在執行台海戰場電子戰中蒐集戰場參數。換句話說,未來台海保衛戰的第一擊已不再是大量彈道飛彈攻擊。21世紀台海戰爭的起動,將會是無煙硝味的電子戰,以及破壞我政軍經正常運作的資訊戰做先導。資訊戰將兵戎相見、暴力衝突的戰場,帶入網絡世界。以在網絡上流通的資訊,影響敵對方民眾(或軍隊)的心理,產生有利於我方的認知及行為。未來的戰爭,誰掌握制電磁權並擁有資訊優勢誰就掌握戰場優勢。

波斯灣戰爭 首次成功運用資訊戰

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代號「沙漠風暴」,是美國與多國部隊首次成功運用資訊理論與資訊科技於戰場的典型戰例。在「沙漠風暴」,美軍掌握了「制電磁權」,運用電子戰力,讓伊拉克軍隊雷達失靈,通訊、電力系統中斷,破壞了伊拉克部隊指揮、管制、通信和情報(C3I)系統,使伊拉克部隊瞎了眼、神經中斷、腦殘,伊拉克部隊整個處於癱瘓、被動挨打的地位。在「沙漠風暴」,美軍並首次運用初級的電腦病毒技術,成功地攻擊了伊拉克的指揮中心。

爭奪資訊的控制與使用  

資訊戰的定義是:在網絡中,運用資訊技術或資訊裝備,爭奪對有效資訊的控制權及使用權,進而運用資訊的力量,以癱瘓或防禦敵方之資訊與資訊資源,以奇襲的效果,影響和決定戰爭的勝負。以「沙漠風暴」為例,美軍完全掌握美伊戰場上的「資訊優勢」,也就是資訊控制權及使用權,讓伊拉克部隊、人民、政府幾乎完全沒有資訊的使用權,或只能使用美軍餵給伊拉克的「錯誤資訊」,即使伊拉克擁有幾十萬裝備精良、訓練有術的共和國部隊,戰力卻完全無法發揮。

計算機病毒、邏輯炸彈 進行網絡攻擊

「網絡攻擊」主要的技巧是計算機病毒及邏輯炸彈。計算機病毒的任務是獲取敵方資訊或破壞敵方資訊,甚至控制敵方的電腦作我方賦予的任務,也就是讓敵方的電腦成為執行我方工作得殭屍電腦。邏輯炸彈是個軟體,能在短時間內向某目標發送大量垃圾訊息,使敵方出現超負荷的計算或網絡堵塞等狀況,從而造成敵方系統功能終止或崩潰。

計算機病毒或邏輯炸彈在網絡上傳遞的方式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吸引式,又稱為水坑攻擊(Water Hole),需要水的人們會到水坑取水回家使用,若水坑的水有病毒,病毒便會被帶回加感染到家人。網絡作戰時,網軍可以將病毒藏在看似合法且吸引人的公開網站,當特定對象來網站了解資訊時,病毒便跟著來「取水」的使用者回到使用者的電腦。

另一類傳遞方式是攻擊式,又稱釣魚,例如利用可信服友人的訊息或Email,將病毒傳送給特定對象,當對方打開訊息或Email時,病毒便植入對方的電腦。

無法直接連線攻擊 就用木馬程式

木馬程式的概念,是運用在網絡直接連線攻擊不可行時,將計算機病毒或邏輯炸彈,經由「木馬」植入敵方的電腦系統或網路系統中。例如:USB硬碟等移動儲存設備,一旦該存儲設備被接入敵方的計算機或網絡時,木馬程式便可以複製敵方的秘密資訊並隱藏在儲存器中,當該移動存儲器再次連上互聯網時,這些機密訊息就可以轉發到我方。

資訊戰結合工業4.0 

蒐集、掌握有效資訊是資訊戰的基礎,我國發展資訊戰應結合工業4.0的概念。工業4.0的核心技術是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及大數據(Big Data),運用物聯網(IoT)物物相連的機制,有效率的在每個物(Thing)多方收集資料,更經由運用大數據(Big Data)分析,探勘大量資料背後的規則,發現有用的情報,事先預判、對抗可能的攻擊。

蔡總統在競選時提出的五大振興經濟方案中的「國防產業」其中包含「發展資安及防災技術」,廣義的資訊安全就是資訊戰、網路戰,蔡總統就任後成立中華民國網軍,並責成中科院研發電子戰、資訊戰能量,此舉不但是維護網路國土安全的起步,也是帶動中華民國資訊產業技術能量提升的契機。

熱門點閱》
張誠/美軍參與台灣軍事演習 國防部長看不到的真相?
►張誠/工業合作:台灣進入全球軍武供應鏈的任意門
►張誠/4000億元的潛艦國造危機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