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安/兵力夠? 從日本自衛隊建「陸上總隊」看募兵制

▲隨著訓練從嚴從難和不斷升高的實戰風險,自衛隊要補滿人力的挑戰就會越來越嚴格,這也是募兵制的共同問題。(圖/翻攝自日本陸上自衛隊)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受到東北亞詭譎情勢的影響,自衛隊的戰力強化作為也從有形的裝備汰換和部隊編成更上一層樓,開始針對更高階的指揮管理體系進行組織再造。其中最為人所矚目的當然就是形同陸軍總司令部的陸上總隊司令部正式浮上檯面。陸上總隊司令部的出現代表過去陸上自衛隊的分散式指揮架構走入歷史,不僅針對各種緊急狀況的反應速度變得更快,而且在必要時也能夠有效統籌全部兵力進行移防,除了應對國土遭外敵侵入的傳統想定之外,包括海外武裝撤僑和協同美軍執行周邊有事的反反介入作戰的戰術彈性也將增加。

多頭馬車

雖然時機點看似敏感,不過陸上總隊司令部的改革建議案並非是在中日關係緊張之後才被提出,而是早在過去就已經數度成案檢討。而自衛隊高層之所以會提出陸上總隊司令部組建案的原因其實是和陸上自衛隊的指揮架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直到2006年自衛隊才成立等同參謀本部的統合幕僚監部用來統籌陸海空三個自衛隊的協同作戰事宜,但是和擁有單一最高指揮架構的海上與航空自衛隊相較之下,陸上自衛隊一直保持著方面隊獨立指揮的命令架構。

在黃海周邊的領土衝突和台灣海峽航道的安全保障任務上,派遣陸海空聯合特遣部隊的機會已經不再是空想,而是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在這種狀況下,傳統上需要各方協調才能夠執行的陸上自衛隊派遣和調動計畫就顯得經常緩不濟急。

在統合幕僚監部成立之前的2004年防衛計畫大綱中就已經把設立陸上總隊司令部當作組建統合幕僚監部的配套措施,雖然最後無疾而終,但是也凸顯了陸上自衛隊在現有命令架構下難以快速反應的老問題。雖然後來基於釣魚台和南方離島領土紛爭問題設立了中央即應司令部,希望在陸上總隊司令部未成案的狀況下至少能夠有一支隨時備便的快速反應部隊可以出動。但是在中日衝突狀況已經跳脫單一領土海域衝突的狀況下,以目前的小型輕裝快速反應部隊編制恐怕難以有效應付局部高強度衝突。

就戰略情勢而言,陸上總隊司令部的成立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在日本內閣政權不斷更迭,缺乏整體國家戰略考量的狀況下,雖然在後續的防衛計畫大綱中都有陸上總隊司令部的成立建議案,但是始終未能送交國會付梓實施。不過再一次又一次的建議案中,防衛省對於陸上總隊司令部的組織架構輪廓也規劃的越來越清楚。除了原本的陸上自衛隊最高指揮單位之外,還計畫把關東地區的東部方面隊裁撤,並且把原本的第一師團移撥給新成立的陸上總隊司令部,改編成為首都防衛集團,專司關東地區政經要地的反叛亂和衛戍任務。而原本直屬防衛大臣作為快速反應部隊的中央即應司令部和所屬部隊也全部移編給陸上總隊司令部,等於是把現有多頭馬車的快速反應部隊和各地方面隊單位的指揮命令體系一條鞭化,統一由陸上總隊司令部管制。

▲陸上自衛隊雖然積極強化對外招募,但是在兼顧戰力和訓練需求考量之下,士官兵缺額仍舊難以有效填補。(圖/翻攝自日本陸上自衛隊)

除了內部的指揮系統一元化之外,陸上總隊司令部的創設也反映出自衛隊受到美軍作戰思想的痕跡。蓋因美軍在近年來的各次作戰中都已經採用聯合任務特遣隊的作業模式,也就是說在單一任務司令部按照任務需要調動合適的陸海空單位。而在駐日美軍和自衛隊的現行聯合作戰架構下,和陸上自衛隊的協調往往還要個別處理,這對於在緊急狀況下的美日協同作戰需求來說並不適當。

自衛隊對於陸上總隊司令部的作戰想定在於狀況發生時能夠越過現有的方面隊層級,直接指揮師級以下的實兵部隊。但是在承平時期,師級以下部隊的行政支援和訓練督導仍舊由方面隊負責。也就是說陸上總隊司令部並不是要取代現有方面隊的功能,而是建構一套在狀況發生時能夠快速貫徹和指揮部隊的命令架構。而且就實際上來說,陸上總隊司令部在調動部隊時並不是把整個方面隊拉來拉去,而是根據狀況需要調派師團以下的實兵部隊作為陸海空特遣隊的一部分,縮短反應時間。

指揮越權與人員增額

雖然在編裝計畫中一直把陸上總隊司令部定位為作戰指揮部,但問題是現有的戰役計畫幾乎都是由各方面隊在協調之後自行訂定,包括作為快速反應部隊的中央即應集團也是如此。在未來陸上總隊司令部掛牌成立之後,如果只是原封不動地接受現有各方面隊作戰規劃的話,對於未來的聯兵協同作戰而言未必能夠適才適所。

而且陸上自衛隊過去的防衛大臣直屬部隊,包括第一傘兵團、第一直升機團和化學防護總隊等部隊是否要維持現有編制或是全數移撥陸上總隊司令部管轄仍就需要全面檢討。就理論上來說,既然陸上總隊司令部是未來陸上自衛隊的作戰指揮總部,那麼上述特戰/特業部隊全數劃歸陸上總隊司令部節制也是非常合理。

▲陸上自衛隊近年來在個裝配賦和戰術戰法上開始急起直追,但是對於指揮系統的變革仍舊停滯不前。(圖/翻攝自日本陸上自衛隊)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陸上總隊司令部和方面隊同時並存的指揮架構不僅有權責劃分不清的問題,而且就編制上來看只會讓陸上自衛隊的高階軍官員額再次膨脹。雖然在陸上總隊司令部編裝案出現時曾經有縮減方面隊幕僚員額的建議,但是因為自衛隊不受公務機關組織法限制,因此陸上總隊司令部和方面隊即便在組織功能上有高度重疊的狀況,但是仍就能夠堂而皇之的存在。

如從兵力規模來看,目前陸上自衛隊各方面隊的下轄兵力其實都比國外的同級單位要小,但是因為指揮單位層級維持軍級編組,因此包括方面隊總監部和師部就有7名將級軍官編制,另外還有大量的校官和行政編組人員。如果取消方面隊編制的話,就代表未來陸上自衛隊的軍官升遷管道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原本隨著陸上總隊司令部編成計畫取消方面隊的計畫就受到陸上自衛隊內部的強烈抗議,因而被暫時擱置。如果按照原定計畫實施的話,陸上自衛隊將會一口氣少掉15名將級軍官缺額,也難怪這項計畫受到諸多阻礙。

熱門點閱》
►共軍出動「轟-6」除了壓台,還特蒐各國「意想不到」的情資
►從國防預算看川普「印太戰略」走向
►中印核武對峙的「你追我趕」

►放眼2018大選/點我看【全系列觀點文章】

►看更多【尤里安】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責任編輯:蔡易軒)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