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典志/這個時代,為什麼還要繼續寫部落格?

▲文章搬家有救了!痞客邦宣布與天空部落推專屬轉移工具 。(圖/記者洪聖壹攝)

●施典志,資深編輯、譯者、社群經營者、講師、自由部落客,曾任PC home雜誌副總編輯、T客邦創辦人、博客來總經理特助、Yahoo奇摩社群經理(無名小站、知識+、Flickr)、Rocket.cafe 火箭科技評論編輯總監,目前在ETtoday負責某神秘小計畫。

我在寫前一篇文章《WordPress 購併 Tumblr 的一些想法》時,有提到要另外寫一篇來講一件我覺得很重要的事,就是在這個時代,寫部落格仍然是有價值而且重要的創作形態。

很多人覺得部落格這種東西已經死了;部落格平台倒的倒,關的關、寫部落格的人愈來愈少、社群平台的主流變成臉書、 IG、YouTube,為什麼還要繼續寫部落格?

我不同意「部落格已經死了」這種論述,下面要提出一些反證,還有我認為部落格才有的一些優越性。

部落格仍然非常有影響力

首先,部落格雖然流量不像過去那麼大,但仍然非常有影響力;這種影響力表現在幾個不同層面。

搜尋結果:部落格文章佔好佔滿

首先是搜尋結果的佔有率。各位不妨回想一下,當你在 Google 上搜尋各種內容,特別是吃喝玩樂等生活相關資訊時,出現最多的,是什麼類型的文章?

答案是部落文,特別是痞客邦的文章,真的是超級多,隨便搜都是他們家的文章;很多來自綜合或垂直媒體的內容,排名都還在後頭。

下面這張圖是用 Google 搜尋「宜蘭 親子餐廳」的第一頁搜尋結果,加了綠色底色的是來自部落格的內容;你可以看到這佔比有多高。

▲▼ 部落格為什麼這麼重要。(圖/作者提供)

▲用 Google 搜尋「宜蘭 親子餐廳」,搜尋結果第一頁出現最多的是部落格類型的文章。(圖/作者提供)

很多人可能會問:哇靠,部落格的 SEO 這麼強?確實如此。這是因為部落格的結構,天生就對搜尋引擎演算法十分友善:大量文字可供索引,而且文字還是結構化的(有大標、中標、小標和內文,還有標籤和分類)。

部落格只要內容紮實豐富,再加上一點調整和最佳化,SEO 分數就衝上去了,排名當然漂亮。

知名部落客的曝光率一直很高

另一個部落格的影響力,來自於知名部落客的大量曝光。直到今天,大眾媒體還是很喜歡找部落客上節目,出版社還是很喜歡找部落客出書。原因在於部落格的創作門檻比較高,能夠自如運用文字來創作的人,通常比較有料一點。

相較於其他形態的網紅,YouTuber 和電視台的利益往往互相衝突,有你無我;IG 網紅美則美矣,未必人人腹中有料,出口成章;就我個人觀察,真正上得了檯面的 IG 網紅並不多。

所以部落格根本就沒有死,而且還活得好好的;用部落格創作的人還是很多,很有活力,也很有影響力。

許多事,只有部落格才做得到、做得好

在各種當紅的 UGC 內容形態中,有不少事情是只有部落格才做得到、做得好的,不論 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 等其他社群服務,都比不上部落格。

且聽我道來。

部落格能同時承載多種內容形式

部落格的創作媒材雖然以文字為主,但能兼容並蓄,不論任何形式的內容,YouTube 影片也好、一段錄音也好、超連結也好、圖片相片也好,甚至是在臉書、推特或其他平台上的發文,都能以嵌入碼的形式放進部落格中。

這使得部落格文章,能夠同時以多種媒材的形式來呈現內容;相對的,其他 UGC 平台很難讓你這麼做。

部落格的這個特色,也讓部落客有機會同時經營多種不同社群平台,視需要自由切換,彼此聲援、相互助攻,發揮更大綜效。

你經常會看到不少知名部落客,同時也把其他社群平台經營的有聲有色;但臉書、IG 或 YouTuber 網紅同時也擁有人氣部落格的例子就比較少。

我自己過去經常有機會以演講的形式,分享我在社群經營、內容行銷和媒體的一些觀察與心得;演講的內容和投影片,經常也是以我過去寫過的部落格文章轉化而來;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再創作。

部落格的創作限制最少(但創作門檻極高)

臉書、IG 或 YouTuber 網紅不容易同時經營好部落格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文字創作的門檻很高。

這和讀者對部落格閱讀的期待是有關的:讀者會期待在部落格上讀到較長、較豐富完整的內容。

舉個例子好了。比方說某個美食部落客在臉書粉絲頁裡貼了幾張相片,還有兩三段短文,簡單描述他吃到的某家餐館與菜色;我們都會覺得這很 OK,再平常不過。

但是,如果這位部落客把同樣的這兩三張相片、兩三段短文,照樣發表在他的部落格上,讀者還會覺得 OK 嗎?不,多數的讀者只會覺得這個美食部落客寫文不認真,實在有夠混。

平平都是同樣的內容,為什麼讀者期待差別這麼大?

這是因為讀者會期待在部落格上要讀到更多資訊,也就是更長的文字、更豐富的圖片,以及大量和餐廳有關的資訊(地址、電話、網址、營業時間、停車資訊、能否刷卡等等)。

但在臉書上,讀者期待的是輕薄短小的內容;如果你放了長篇大論上去,網友反而會覺得奇怪。正因為讀者對部落格的閱讀期待如此「嚴苛」,所以不是人人都能跨過這樣的創作門檻;要用大量文字進行創作,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也因為文字創作的門檻較高,因此當噗浪、推特和臉書這些創作門檻更低(也就是讀者期待更低)的社群平台出現時,那些創作不出長文章的部落格原有用戶就群起轉檯,讓部落格平台的用戶一下子大幅減少,也讓社會產生「部落格已死」的錯覺。

▲隨著 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 等其他社群服務興起,許多人以為「部落格」已不再符合現代需求,事實不然。(圖/記者洪聖壹攝)

事實上,我認為部落格並沒有死,也不會死,而是被「純化」了;還留在部落格的,都是能夠輕鬆駕馭文字的創作者;他們持續在部落格發表優質內容,所以大家搜尋網路內容時,才會看到有那麼多搜尋結果還是來自部落格。

另外一點也很重要:只要透過文字就可以生出部落格內容,所以部落格的創作限制其實是很少的;只要你能坐下來打字,就可以創作;不像 IG 或 YouTube 這樣的視覺創作,還得有一定的技術(像化粧)或器材(攝影設備、燈光、收音等),甚至人還得長得夠上相才行。

所以,只要你有心透過文字進行創作,而且願意練筆,就一定能寫部落格,隨時都可以開始。

溝通複雜概念,部落格最適合

大家常說現今的讀者,愈來愈喜歡速食內容,愈來愈傾向接受輕薄短小的內容形式,這的確是事實;推特、臉書、IG 和 YouTube 的走紅,正是反應在其內容的短小和易於吸收之上。

但這個世界並不「完美」,許多事情偏偏就是那麼複雜,沒辦法簡化,不容易三言兩語說清楚;這樣的內容就很適合在部落格上以文字呈現,不那麼適合在臉書、IG 和 YouTube 上傳達。

我這篇文章就是現成的例子:「部落格為什麼重要」這麼複雜的事情,要把它濃縮到一百個字以內簡單講完,或是拍一支三分鐘短片、做幾張 IG 圖來溝通,大概會有很多細節沒辦法講清楚。

並不是什麼事都能化約成簡單的概念。不簡單的事就值得、而且應該用三五千字、甚至一萬字、更多字,好好把它講清楚。(當然有很多 YouTube 網紅會拍長影片來講複雜議題,不過有些影片真的讓我覺得冗長到看不完;而且看文字可以自己決定閱讀速度、要不要跳過某些段落,看影片的速度和節奏就很難自己調整了。

但是,即使要講述的概念很複雜,不適合直接透過 FB、IG 或 YouTube 來溝通,但部落客還是可以善加利用這些輕量級媒體,把摘要或梗放上去,利用這些擴散能力較強的社群媒體,吸引對這話題有興趣的人,到你的部落格來深入閱讀。

也就是說,部落格和其他社群服務,正好形成絕妙的互補關係:用輕薄短小的社群媒體進行密集且頻繁的互動宣傳,然後讓真正有興趣的人,來部落格進行更深入的閱讀。

部落格加上其他社群媒體,就像長槍加短劍一樣,堪稱絕配;只有能夠駕馭長篇文字的人,才有本事使用這樣的武器組合。

部落格文章影響力,可以持續多年

俗話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部落格也是如此。由於部落格天生對 SEO 友善,所以只要是寫過的文章,都有機會在多年之後,透過搜尋被網友發掘閱讀,持續發揮影響力。

以我自己的小小舊部落格「西瓜的滋味:Tenz’s blog」為例,雖然兩年前我搬來Medium 寫文後就不再更新,但看網誌統計就會發現,每天都還是有幾十個網友透過搜尋進來讀舊文。

有些貼文當時就比較受歡迎的文章,甚至在事隔多年之後,每個月也都還是有人來讀,如下圖:

《蘋果日報版面分析》是我在 2012 年寫的文章,一直到 2019 年的今天,也持續有人來讀。(圖/作者提供)

像我這種小部落格的舊文都一直有讀者來捧場,那些更大更紅的部落格,其影響力的持續累積能量,更是可想而知。
相對的,其他形式的社群平台,上頭的內容多半都是快速更替的,而且不論 Facebook 和 IG 都是如此(YouTube 稍好一些),所以影響力的累積是更不容易的。

也就是說,你嘔心瀝血、辛苦創作出來的內容,在其他的社群平台上,很快就會被其他的內容洗掉,而不容易被讀者發現,更不用談持續發揮影響力了。

部落格是專賣店,其他平台是大賣場

大家通常有個錯覺:我在臉書開個粉絲專頁、在 IG 和 YouTube 開個頻道,那裡就是我的專屬空間,用戶都會進來看我的內容。

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你的內容在這些平台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專屬空間」;而是會被一則一則地拆開,跟其他人的內容與廣告混雜在一起,共同出現在用戶的塗鴉牆上。

大賣場就是這麼回事。你的貨物和其他競爭對手的貨,同時都陳列在貨架上,供人挑三撿四;運氣不好的話,被挑走的就是別人的貨。

再者,因為內容實在太多,這些平台不得不用演算法來過濾,篩選出個別讀者想看,或含金量較高的訊息;你辛苦產生的內容,不見得有機會秀在讀者眼前。

通路為王。在大賣場賣東西,想讓貨品陳列在比較好的位置,甚至只是想要擠上貨架而已,往往就得忍痛付出高額上架費,或是配合通路要求打折辦活動;在 FB、IG、YouTube 貼文也一樣,想要更多觸及,被更多人看見,付點錢給平台是免不了的。

有時平台還會用各種奇怪的理由,把你的內容下架,或是減少分潤;這些平台大多是跨國公司,你的申訴往往只能得到機器人回信,甚至石沉大海,音訊全無。

部落格不一樣。相較於什麼都有,什麼都賣的大賣場,部落格就像專賣店,只有你的內容會出現在裡頭,不會有別人的東西來搶生意。更不會有什麼演算法去篩選你的內容。

而且,當你的貨進不了大賣場、或是在大賣場賣不動時,至少部落格完全是自己的,不會拒絕你的上架內容(除非你在部落格平台貼一些違法或違反使用條款的東西,因而被平台下架)。

當然,專賣店和大賣場都需要導客,這兩種通路彼此也不互斥;但部落格相對之下更純粹,更是專屬於你的舞台,比較能打造一致的體驗。

部落格容易轉型

從專業媒體、官方網站到電商網站,都可以

寫得好、人氣旺的部落格,很容易轉型成更大、更專業的媒體。這樣的成功案例所在多有。

▲知名作家、藝人吳淡如ㄧ直都有經營部落格的習慣。(圖/翻攝自吳淡如部落格《且行且珍惜》)

想要變成專業媒體,你可以邀請更多厲害的人來一起寫,讓部落格的內容更豐富;想變成看起來更專業的媒體網站,以 WordPress 來說,也只要換個好版型、增加一些功能就能做到。

專業的網站往往需要自有網域。把自有專屬網址加到部落格上,也並不困難。有些大型部落格平台也提供自定網域的功能,自架部落格系統的話就更沒有問題了。

事實上,有很多很厲害的中小型媒體,一開始就是用部落格系統來架設的;等它們長大到需要更多自定功能時,才去刻自己的系統。

公司行號最需要的官方網站,也能用部落格輕鬆做出來。以 WordPress 來說,有許多打造官方網站用的布景主題,很快就能做出一個有模有樣的官方網站(但骨子裡還是個部落格)。

如果你想賣東西,用部落格除了可以進行深度內容行銷之外,加上電商套件,也可以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電商網站。

相對的,在臉書、IG、YouTube 上,受限於平台的功能和限制,每個人的版型看起來都大同小異,很難在內容之外突顯出專業形象;要套上自定網域就更不容易了。

講了這麼多,綜合一句話:如果你想要一個能夠自己掌控的網路空間,部落格真的是目前的最佳解答。

寫作是一種純粹的樂趣

當然,你可能只需要寫作,不需要做什麼官方網站或電商網站(例如我),這樣的話去用 Medium 或一些大型部落格平台就很好了,不必自己架站或弄什麼自有網域。

寫部落格的樂趣,就在於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而且只要能打字,隨時都能寫。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純粹的樂趣。

我寫部落格已經超過十年,而且也會一直寫下去;歡迎大家都來寫。

熱門推薦》

►新媒體為什麼也不好過?為什麼難以找到可依賴的商業模式?

►能載舟亦可覆舟:令人又愛又恨的網路廣告

►新舊媒體的新出路:從讀者角度出發的思考

►看更多【施典志】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施典志《Medium》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