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張登及/妥善運用停火期,兩國才能製造雙贏

▲短中期雙贏主要是兩國執政層面的即期需求,雖爭取到時間,但未必能保證停火在中長期延續。(圖/達志/示意圖)

●張登及/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日前中美雙方各自證實已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九個章節達成一致,不過雙方仍需進行法律審核與翻譯校對程序,並繼續協商「正式簽署」的具體安排。消息傳出,市場反應熱烈,認為雖非全面停戰,但至少有階段性停火。美中結構性競爭是長期的,無須諱言,問題在競爭是否可控。由於還有技術面的磋商正在進行,筆者認為後續效應需要從短中期與長期兩方面觀察。

美中雖激烈競爭,兩強都必定要為最壞情況做準備,雙方針對性的動作已毫不遮掩。但就算未來要一決勝負,兩強短中期都需要更多準備時間。

就領導層而言,美國即將大選,川普總統需要穩定的國際環境,在中東和東歐淡出來聚焦「印太」。但美方不容在朝鮮半島、敘利亞、印巴、海灣乃至烏克蘭再出現大型軍事衝突,同時也需要用權宜協議,使北京幫助美國農業州的收購,開放大陸市場准入,以拉攏利益集團,穩住選情。因此美方雖在南海與台海強化軍事存在,甚至更積極引領國軍建軍備戰,但台北推動兩岸脫鉤亦不能戰略超車美國。

而中共也面臨「十三五」規畫收官,奪取脫貧、環保攻堅戰與防控,特別是金融體系與社會穩定疊加的系統性風險,完成向「二十大」提交建成小康勝利的答卷,在此關鍵的2020年,中美關係必須以守托底,穩中求進。那麼2020年前後中美貿易戰停火,雙方是短期雙贏。

短中期雙贏主要是兩國執政層面的即期需求,雖爭取到時間,但未必能保證停火在中長期延續。更何況近年雙方對彼此戰略意圖的認知快速負向化,且蔓延至社會甚至眾多利益攸關國,結構性的負面因素已非兩國最高層短期共識可扭轉。更何況川普的決策風格、民主和共和兩黨彈劾案的鬥爭等因素,都使停火的決定不易持續。市場上的歡呼很可能只是拉高收割,但因應國際權力板塊移動所做的避險準備顯然仍在快速進行。

儘管初階協議的持續力不容過度樂觀,但畢竟為各方爭取到因應未來不確定性的準備時間,並可觀察延續停火的意圖與能力。筆者認為,幾乎與初階協議進行的同時,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在北京主持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方針與對美中協議聲明的內容頗相呼應,甚至有用協議倒逼深化改革開放與治理現代化的用意。大陸各省近年陸續任命了銀行高管轉任的「金融副省長」,就是轉型創新的重要嘗試。

猶記7年前習近平對美提出「太平洋夠大」,大陸外長王毅13日則說中美應找到「在這個星球上和平共處之道」。7年間雙方的競爭早已超越印太而攸關星球之存亡。如果兩國能妥善運用停火期,認真致力內政與經濟的改革,再創造雙贏間更多的連結,則影迷們仍可欣賞星際大戰新電影,不用在星際打響最後一次世界大戰。

熱門文章》

►單憑一家台積電及「台積電們」,能撐起台灣經濟嗎?

►美中貿易番外戰:兩強如何左右全球電子商務遊戲規則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中國時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