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與陸軍關指部目前配備的T-82式機砲系統採用相同的武器,差別在於遙控操作、自動化、精準度提升。(圖/全球防衛雜誌提供)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據媒體報導,繼海軍先在烏坵島上部署同型武器系統之後,為了提升外島作戰效益、強化島嶼防禦能力,陸軍司令部也決定自2019年起,採購中科院研製的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部署在東引地區,以結合島上各型武器,對敵軍機帆船、小艇、傘兵、俯衝飛機、直升機等小部隊襲擾,達成有效的損傷。
陸軍預計於2019至2021年在東引地區建置6套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包括雙聯裝遙控砲塔12座、光電指揮儀6座及操控台6座,以提供守備部隊熾盛火力,支援小島沿岸第一線作戰,摧毀或限制敵部隊行動。
陸軍籌購的6套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含3年備份件,屬於計劃第一階段,將分3年獲得,預算為新台幣7億2,524萬元,其中2019年的3億9,814萬4,000元主要用於建構陣地工程,執行砲塔、操控台、光電指揮儀與聯合操控系統的生產及組裝,預計於2021年進行武器系統陣地安裝與動態射擊驗證。
目前由海軍陸戰隊駐守的烏坵,海軍認為島上現有的岸置傳統火砲已無法滿足作戰需求,因此規劃建置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在2019年編列新台幣2億2,573萬3,000元預算,採購3套自製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於2019至2020年配備海軍烏坵守備大隊,以6座岸置20公厘遙控砲塔搭配現有岸置火砲,將可涵蓋全島周邊海域,有效提升反制敵登陸及空/機降火力。 至於陸軍在完成東引的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部署之後,還計劃自2022年開始的第二階段,陸續在金門、馬祖、澎湖防衛指揮部,以及淡水河防等地區部署同型武器,以提升外、離島及淡水河防防衛作戰能力。陸軍司令部表示,該套系統將是外島獨立作戰與中樞河防防衛戰力的關鍵。
▲陸軍決定採購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第一批將在東引部署。(圖/全球防衛雜誌提供)
遙控機砲系統
在代號「強弩計劃」下,自2014年開始研發的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根據中科院的資料,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採用無人化、精準化、機動化、火力化設計概念,共有岸置型及艦載型2種構型,配備彈道解算、射控追瞄與精密伺服系統,具備影像辨識、目標追鎖及聯合集火等功能,可確保達到「快、猛、狠、準」之火力及降低人員戰損,並大幅提升國軍近戰防禦武器之聯合擊殺能力。 中科院在2013年台北航太展中首度公開該套武器系統,原廠型號為XTR-102型,整套系統包含遙控砲塔、獨立光電指揮儀及操控台,俯仰角-15至85度,迴旋度330度,旋轉速率60度/秒,配備雙聯裝T75式20公厘機砲,具備砲令自動解算、目標自動追蹤、集火攻擊模式功能。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採用的軍備局自製T75式20公厘機砲,是由M39型空用機砲研改而成,採用鼓輪旋轉式進彈、電底火擊發,砲口初速1,030公尺/秒,有效射程1,500公尺。
▲中科院XTR-102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搭配獨立的光電指揮儀,提供影像辨識、目標追瞄等功能。(圖/全球防衛雜誌提供)
火力有待精進
事實上對於海軍陸戰隊或陸軍而言,中科院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並不是最理想的遙控防衛系統,即便海軍陸戰隊早已配備悍馬車裝的T75式機砲,因為沿用空用機砲的原始設計,並不是專門針對地面的車輛目標或海上船艇目標,面對硬目標的破壞力不足。而就連續壓制火力而言,T75式機砲比不上20公厘旋轉機砲,如日本自衛隊配備的火神防空系統(VADS),此外機砲較舊的設計,使T75式機砲的性能也遠不如美軍的鏈砲系統。
與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相比,陸軍關渡指揮部淡水河防部隊早已配備相同武器的自製T82式雙聯裝20公厘機砲,最大差別在於後者是人工操縱、瞄準。可在陣地掩體內操縱的遙控武器系統,搭配自動化觀瞄裝備後不但提升人員防護力,更能大幅縮短接戰反應時間。能由少數人力操控多座武器的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或許是現今國軍因應兵力不足下不得不的選擇,但中科院不應偷懶拼裝現成的裝備,更該趁陸軍雲豹裝步戰鬥車引進美製30公厘鏈砲之際,研發火力更強的地面遙控武器系統。
熱門推薦》
►【黑鷹失事】避免謬誤批評 應以科學方法尋求肇禍原因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