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民/「韓國瑜現象」中的草包與庶民文化

▲許多跟韓國瑜一樣出身社會勞苦基層,成長於國民黨統治時期,從小半工半讀,靠辛苦打拼、讀書翻身。(圖/記者林敬旻攝)

●劉康民/社會觀察者,關心文化與教育,以及最近的選舉動向。

臺灣總統大選後,許多人難以成眠,其中不少與韓國瑜的敗選有關。仔細觀察這些群眾的心理,可以用「韓國瑜現象」來說明:

首先,韓國瑜本身的群眾魅力與庶民特質有關。年輕時的韓市長辯才無礙,意氣風發,甚至還因護衛老兵而出手打過陳水扁。沒想到年過六旬之後,竟然能在對手陣營、國內媒體與網軍,排山倒海的輪番攻擊中屹立不搖,也不以惡言報復。

尤其在多次幾近「抄家滅族」似的掀底下,韓從未以牙還牙揭對手瘡疤。其實這在選戰中十分不討好,但韓國瑜依然能堅持「其爭也君子」的光明磊落、坦蕩不拘的選舉。尤其在敗選後向對方恭賀,並顧及支持民眾的情緒問題,隱忍後迅速下臺轉身的背影,對照臺灣當今潑糞式的選舉風氣,韓的修為與視野,高下立判!

第二,韓國瑜現象」中的草包與庶民文化,也挑戰了民、國兩黨內的權貴與士大夫官僚習氣,尤其被民眾長期用來戲謔韓為「草包」的做法,殊不知許多跟韓國瑜一樣出身社會勞苦基層,成長於國民黨統治時期,從小半工半讀,靠辛苦打拼、讀書翻身的一代人,這是三、四、五年級出生國人的常態。

「白手起家、努力向上」原本是非常勵志的成功故事,沒想到韓國瑜的出身竟然被冠上一個「充滿都市人歧視鄉下人」、「帶有嚴重階級意識」的侮辱性字眼。反觀對於一些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上學開名牌轎車,不懂得民間疾苦的政治人物,許多人卻抱持漠視與寬容的態度,這豈不是與臺灣社會頌揚的英雄不論出身低、職業無貴賤的理念相左。

原來臺灣部分民眾骨子裡還存在著濃厚的階級意識。如果把阿扁與韓國瑜兩人的出身與學歷相比,兩者不是都靠教育來改變命運,但為何韓國瑜卻要被羞辱成草包?公道何在?

第三,過去韓國瑜的造勢場合中,常有許多男女老少揮舞著國旗與激動的掉下眼淚。群眾中也出現了許多原以為時不我與的中華民國派!這些三四五年級的國人,經歷過反共抗俄的戰爭邊緣威脅,也走過臺灣戰後的二二八與四小龍的經濟起飛年代。

韓國瑜的出現,適時喚醒這一世代人對於中華民國的熱愛記憶,對中華文化逐漸被拋棄的隱憂,還有那些長期被消遣羞辱退休軍公教警消的委屈及無奈,期盼韓國瑜能夠重新檢討。在韓的競選過程,這些人的心聲獲得同理與共鳴,他們長期積壓的苦悶情緒,獲得撫慰與宣洩管道。

只是,韓國瑜現象中更讓人見識到網路的強大影響勢力。靠著網路匿名與訊息隨時可得等特性,這一次的臺灣選舉,讓網路鄉民發揮得淋漓盡致,遺憾的也把人性的黑暗面完全誘發出來。不管是成立網軍帶領風向,或者以訛傳訛散布假消息,讓臺灣的天空佈滿選舉的戰雲,人心惶惶。

▲「韓國瑜現象」中的草包與庶民文化,也挑戰了民、國兩黨內的權貴與士大夫官僚習氣。(圖/記者蔡佩旻攝)

誠如一位朋友所說的,這次選舉韓國瑜的落敗,代表臺灣網路世代已經拒絕在價值與倫常與上一代的同流,在國家認同上更想走自己的道路。

如果從心理學家馬斯洛五個需求層次理論來比較民、國兩黨候選人的青年政見,發現年輕人之所以一面倒向小英總統,主要還是亡國感(安全需求中免於遭受苦痛威脅),超越了韓國瑜主張的追求自我實現(如:出國交換等人才培育計畫)比較不急迫性的需求差別使然。

平心而論,國內年輕人早已習慣生活在臺灣的舒適圈中。許多調查也顯示,儘管反對中國大陸,但青年出國就業意願,卻以大陸為首選,主要是因為同文同種方便的緣故,不必面對語言障礙等困難。至於造成今日臺灣人只願出國旅行,不願出國打拼,其實與家庭父母的長期保護態度、臺灣的外交孤立、教育政策的去中導引,與媒體報導過於向國內看等因素有關。

最後,同樣身為一個父親,韓國瑜為了保護韓冰這個原先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女兒,不再受網軍繼續霸凌與羞辱,寧可讓韓冰退居幕後,放棄年輕人的選票,也不願讓女兒出面臺前,成為選戰的攻擊目標。選後,韓冰也發出一封簡短的感謝信,短短八十個字,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於父親的愛,以及對於支持者的感恩。許多人看後讚嘆,韓國瑜有女兒至此,夫復何求。韓市長,加油!

熱門推薦》

►【韓粉爸媽】在你準備好之前沒人可以逼你和解

►【韓粉爸媽】韓粉子女的眼淚不會白流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