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盧信昌/新冠感染率有多少?疫情與疫政分析

▲新冠病毒致死率偏低,但傳播途徑卻非常隱密,難以有效防範。(圖/路透)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自武漢的疫情爆發以來,相關的疫政影響和發展預測,包括感染研判、病毒變異與管控風險等議題,都不斷做出評估更新。就連大陸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開市與復工日期,也順應防控需要和情勢變化,而陸續做出延期開市、局部復工與社區閉鎖管理,按實際需要逐次來擬妥應對策略。

原因無他,新型冠狀病毒2019的基因圖譜的確切判定,是在新曆除夕前兩天完成,大約一個半月前;此刻,臨床治療、檢測方式與疫苗開發等的實驗性探索,都在積極進行當中。最要命的是,新冠2019病毒的致死率顯著偏低,明顯不同於SARS與MERS;但其傳播擴散的帶原者,卻不一定有發燒現象。其傳播路徑因為趨於隱密,而難以被有效防範。

▲余昌平醫師在病毒爆發時持續看診治療病人,最終與妻子雙雙受到感染,一起接受治療。(圖/翻攝微博)

像是武漢大學醫學中心的醫師,余昌平,在病發前持續進行熱門診的治療工作。他於元月十四日被確認遭受感染;仍很樂觀的做病情紀錄,和在視頻上說明自己的狀態起伏。令人感動的,自然是愛妻不僅催促他要入院做檢疫和進院做照顧;住院前後還是刻意靠近他,要激發他面對生死交關的戰鬥意志。

終而夫妻都被確認感染,同命鴛鴦,一起在醫院接受治療。余醫師則樂觀看待,因為他妻子做CT照射,肺病變片子成為他臨床研究的好材料!再度人傳人的病毒作用,在他妻子感染後的輕緩症狀上,顯示其傷害力道減弱許多。

余醫師一路堅守發熱門診與呼吸照護的崗位,直到確診入院治療。李文亮醫師雖然在第一時間即知情,從事的是眼科醫療,坦白說直接暴露的風險要低很多。李醫師更懂得積極自保,為照顧家人而將妻兒送往鄉下分散;李醫師在元月十日有乾咳症狀,立刻提出進院的申請,於元月12日即入院檢疫。但李醫師並未有確診結果,一直要到元月31日;於確診的同時,李醫師接受美國CNN的專訪。

這兩位醫師,一老、一少;呼吸照護與眼科的專業風險,有不同的;而其關懷疫情、保護家人與切入問題角度的選擇,非常不同。余醫師的夫妻情深、生死與共;更不忘發揮神農氏的濟世情操,以夫妻症狀做對比,來探問病毒再次傳播的特徵。李文亮醫師則最早知情,也懂得做出避險反應;但從他入院到確認染病,中間只三個星期;從確診接受採訪,到不幸死亡,只有一個星期。

▲鑽石公主號郵輪至今已確診218人感染新冠肺炎。(圖/路透)

令人難過的是,人為規範稍有不甚,也可能會加重疫情的擴大。像停泊在日本橫濱的鑽石公主號郵輪,於本星期內再增加二倍半的確認感染。因為有八成以上的郵輪客人,都在六十歲以上;再加上船上的用餐環境與通風,於本月13日發布的44個確診案例,當中即有29人是日本國籍。

於情人節前夕的鑽石公主號,從上周末的60餘例,一舉衝上來到218例。反觀,停靠在台灣的寶瓶星號,疾管局從全船的1300餘人當中,檢測126人。不同於日本全查的原則,台灣疾管局採行不平衡的實驗設計;以旅遊史申報與身體狀況先做分項,之下則依風險度來選定,只在有風險的組內做全查。

繼續任令停泊在日本的郵輪,以隔離觀察的要求做延遲,後果真是難以想像。基於人道考量的呼籲,正由各國政府發出當中;以色列政府即強力要求,要撤走其在郵輪上的僑民。就不知道,堅持要全員檢疫的日本疫政當局,到甚麼時候才能改變其立場堅持。

台灣疫政當局的明快決策,讓郵輪於停泊當晚即能全體放行,也確實帶領出新一輪的決策擔當。這兩天,在大陸做出的重大調整,則是將醫師的臨床判讀,改做為確認染病與否的依據之一。

▲陳時中登上停靠基隆港的寶瓶星號,透過廣播宣布128名採檢者均為陰性,皆可返家並需自主健康管理14天。(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如眾所知,在湖北以外所引爆的疫情,湖北居民的旅遊與遷移,仍是其他地方發生感染的主要源頭;同時,其他地方的致死率,低於千分之五。這也是為什麼在湖北以外的死亡發生,佔比不到百分之五的原因。於此際,大陸醫護人員的病毒感染,也陸續得到良好的損害控制。

醫療人員的臨床判斷,從疑似病例改列為確認感染,瞬間將上萬名疑似患者,改為確認感染。一則,仍可以回溯既有資料做加總,而不至於影響到前後的統計比對;再則,染症總數增加後的立即影響,就是死亡率下降,像是在武漢附近,即從原先的4.5%,下降到3.2%左右。

最後,有台灣的公衛學者,根據鑽石公主號推測出感染率,約在6%;比對台、日疫政單位的差別作為,非常值得深究。另外,後續的探討,也可以從船艙設計、空調供氣、三餐提供等的面向來進行,應有助於緊急狀態的決策拿捏與類似問題的處理。

熱門推薦》

►【新冠肺炎】醫:感染數維持五千以下 可維持低死亡率

►如何避免疫情海嘯滅頂? 數位轉型助老闆渡難關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