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David Stinson孫維德,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
●譯者/劉維人
用資金解套,就像用封城來防疫一樣,都是回應當下危機的短期必要措施,它爭取到一些時間供後續應變,但幾乎無法解決危機;如何針對疫情引發的問題,設計出相應的刺激方案,才是現階段應關注的主軸。
聯準會(Fed)在2008年時進行的紓困令人震驚,但事後看來其實還好。當時他們認為不可能拯救雷曼兄弟,因此任其自爆,最後引發了災難;此外,政治壓力也降低了相應的財政政策規模。
這次的聯準會則無視那些幻想中的通膨問題,果決地大力行動,在3月15日召開緊急會議,趕在美國第一波封城之前降息。喜劇演員阮麥克(Michael Nguyen)因此在推特上調侃,「原來如此。美國如果被外星人入侵,第一件會做的事應該也是降息吧!」
但它必須在接下來幾個月,甚至幾年內保持這種決心,畢竟逾期的貸款通常會在60或90天後才出現在帳上;還得面臨接下來可能的企業破產海嘯;呆帳越多,失業率就越高,4月份的失業率預期已達20%左右。此外,官方的公衛專家也警告,疫情到秋天會再現高峰,看來短期復甦毫無指望。
用資金來解套,就像用封城來防疫一樣,都是回應當下危機的短期必要措施,它爭取到了一些時間供我們後續應變,但幾乎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醫療問題不解決,經濟問題就會一直存在。(圖/pixabay)
無法單靠貨幣政策解決問題
美國推出了《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The 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Economic Security(CARES)Act〕,並以此為核心展開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計畫,總價2.1兆美元,相當於GDP的10%。其中的「薪資保護貸款計畫」(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PPP)讓小型企業申請相當於平均每月薪資成本2.5倍的貸款,而且只要維持既有的雇用規模,錢就不用還,這項計畫背後是似乎無止境的貨幣支援,聯準會的負債在兩個月內就增加了2.5兆美元,相當於GDP的15%。
從2008到2020年以來,美國一直以直接發錢給每個人的方法來因應危機。在這段時間中,造出產品似乎一直都不難,那些最有前景的企業都在想如何盡快擴大消費者規模,怎麼用雲端運算模型,在無形中造出擴張所需的基礎建設。
但這次美國生產的東西似乎已經不夠內需,尤其是工作用的個人防護裝備、通風設備、肉品的需求最為緊急。這就無法靠貨幣政策或財政分配來解決,一定得用某種方式重新分配實體資源。
但長期來說,有種抽象的東西比物資更重要:讓你走出家門的能力。防疫一旦崩潰,就會害上萬人失去性命(大部分都是年長者);不過,封城影響的不只是防疫安全而已,實際上要考量的不只是計算每條人命的價值,然後求最大值(當然這就會引發夠多道德爭議),而是比這更複雜。
因為當醫療系統逐漸不堪重負,封城規模勢必得擴大。比爾‧蓋茲最近經常透過蓋茲基金會回應新冠肺炎問題,他指出:「你很難對人們說,嘿,不要管街角那堆屍體了,繼續去餐廳吃飯,繼續買新房子吧!」也就是說,即使政府重新讓大家出門,消費者的信心可能也不會回復,中國與南韓這些最早遇到疫情的國家,如今就面臨了這種問題。
如果不解決根本的醫療問題,經濟問題就會一直存在。但美國在這方面的策略,比解決需求問題的策略還要混亂很多。
▲中國封城防疫,大部分實際工作都是由地方政府執行。(圖/路透社)
面對疫情,中國各地高度自治
川普政府在一開始防堵失敗之後,就把大部分的決策權放給各州。這種決定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因為美國的大小相當於整個歐洲,而且好幾個其他國家都用非常微觀的自治措施,甚至是微觀到以區或以大樓為單位的措施成功防疫。不幸的是,美國的負責機關沒有相應的權力;那麼,世上唯一與美國尺寸相當,而且同樣深陷疫情的中國,又是怎麼做的呢?
中國處理疫情的方式,遠比大部分外國人想的更地方自治。雖然中央政府把全國各地的資源集中到武漢,但大部分實際工作都是由地方政府執行。例如著名的紅黃綠三色「健康碼」App,就是各地自己發展出來的,全國尚未統一。
這種狀況下,地方政府的關鍵權力之一就是關閉邊境,畢竟當人口流動會影響病毒傳播的時候,政治邊境就有了意義。中國的省政府在這方面權力很大,但也因此讓湖北與江西兩省警方因為人員流動的問題而爆發邊境衝突。
相較之下,美國就不那麼願意限制國內旅遊。結果原本可以在紐約市控制下來的疫情,就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4月10日時,每天穩定增加約3萬件新病例,之後也一直保持這個速度;但把這時候的病例分布跟一個月後拿來比較,就會發現曲線明顯地左移。雖然全國的新病例總數增加依然相當平緩,但新病例出現的位置卻從以前約有300個病例的郡,轉移到約有100個病例的郡,疾病的分布顯然更為分散。
▲美國阿肯色州費耶特維爾,民眾排隊等待申請失業救濟。(圖/路透)
失業救濟政策恐促過早復工
此外,美國各州也承擔了一些財政責任,但卻沒獲得多少指導與資源。其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援助失業者,這不僅是為了社會福利或者刺激消費,也是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雖然聯邦政府對每個人發放了1,200美元的紓困金,但失業救濟問題主要還是讓各州負責。
雖然美國對失業的容忍度總體來說高於歐洲,不像歐洲那樣花更多心力鼓勵企業盡可能長時間地「囤積勞動力」;但依然推出「薪資保護貸款計畫」暫時補助企業薪資開銷。若疫情延長,美國的作法可能會有一些好處,如今旅遊這類產業已經逐漸被一些不須面對面接觸的服務取代,在經濟活動重新開放後,產業面貌可能會明顯不同。缺點是,許多這類穩定產業的策略都需要外力維持,如果立法者不能堅持下去就會破滅。
更麻煩的是,失業救濟金政策有時候會讓某些州過早提前復工。某些州已經表示,在企業恢復營運之後,那些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而拒絕復工的員工,可能會喪失補助資格。過去幾十年來,因為各州的退休金債務越疊越高,財政問題總是爭議不斷,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Mitch McConnell)甚至建議直接允許各州宣布破產。
今年美國將有很多州的稅收出問題,但想短期增稅,在政治上也相當困難。聯準會打破了幾十年來的先例,購買了地方政府債券,但各州通常還是得設法平衡收支。收購債券可能會改善州政府整體財政狀況,但無法讓州政府直接獲得因應疫情所需的資金。
▲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圖/路透社)
循環經濟或能成為解方
美國通常都是用貨幣而非實物當成紓困主力。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免費的,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除了紓困汽車業時大約損失了15%以外,其他每次紓困全都是賺錢的。但2020年的危機就不一樣了,關閉大部分的產業一定會造成實際損失,問題只是損失要發生在誰身上。
美國目前需要大量輸血才能撐到急診室,如果要做長期計畫,更是需要全新的危機管理模式。也許「循環經濟」,亦即A公司的廢料變成B公司的生產原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目前的生產模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與原料,把它們回收起來可能就是資源。
另外,你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追蹤所有跟感染者接觸過的人,而這正是凱因斯模式的擅場。同樣地,既然可以用受刑人生產消毒劑這類產品,為什麼不找失業者一起來呢?此外,許多亞洲國家集中隔離輕症患者的效果都很好,美國的旅館為什麼要放著養蚊子?(紐約市已經開始嘗試用這種方式利用旅館的空房間。)最後,在取消了許多非必須的醫療措施之後,很多醫護人員都失業了,這是美國指揮系統陷入混亂的最佳證據,應該要趕快找出刺激方案解決這種問題。
用這種思考模式,才能根據疫情引發的每個問題,設計出相應的刺激方案。人們習慣認為經濟刺激方案是免費的午餐,但它的前提是錢得投資在有生產力的項目上。傳統金融衰退的問題成因是消費力降低,所以你只要發錢就能夠緩解,但美國這次消費疲軟的原因卻完全不同。
熱門點閱》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台灣銀行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傳統金融衰退的問題成因是消費力降低,所以你只要發錢就能夠緩解,但美國這次消費疲軟的原因卻完全不同。美國目前需要大量輸血才能撐到急診室,如果要做長期計畫,更是需要全新的危機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