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民進黨「自民黨化」 遲早會出事

(圖/總統府攝)

圖、文/多維TW  陳鄭為

先說結論,民進黨正一步步走向日本自民黨的窠臼,卻不自知。

前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於7月下旬接受媒體專訪,從黨內的派系問題檢討到政媒關係,喟嘆民進黨已成世俗化政黨,不再是當年那個在街頭衝撞、充滿理念的民進黨,「遲早會出事」。

選後卸除黨務、又一次遠離核心的羅文嘉「其言也善」,儘管批評指涉主要衝著甫一落幕的新一屆中常委等黨權力核心改選結果,但羅文嘉特意提及民進黨過去有所謂堅守的價值與理念,尤其「黨政軍退出媒體」從來是民進黨的長期主張,他感慨,如今都有物換星移之慮,點名民進黨從政黨文化、派系生態乃至政黨價值,都已不再讓他熟悉。

事實上,羅文嘉見微而不知著,「民進黨變了」為真,「丟棄了價值與理念」也不假,唯民進黨的變化並非一句「世俗化」足以評價,而是不自知也不自覺地縱容整黨朝向「自民黨化」的方向前進——既是「黨內有黨、黨內有派」,同時轉向了以商業利益為主導的保守主義經濟路線,羅文嘉總結一句「遲早會出事」,一點都不言重。

像自民黨不好嗎?

自民黨全名自由民主黨,是1955年由日本民主黨與自由黨締結「保守合同」所成立的保守主義政黨,創黨以來,僅在1993年至1994年與2009年至2012年兩度短暫失去政權,戰後長期支配日本政治。同時,自民黨重視民族利益和傳統社會結構、種族觀點,儘管不一定歸屬於極右派,仍不免被視為奉行民族保守主義的代表政黨之一。

如果民進黨有個「自民黨夢」,能夠坐擁台灣民族主義話語,輔以一黨獨大、長期執政的凌厲態勢,想必是民進黨人心之所向、夢寐以求。然而,當政治的狂想遭遇現實而逐漸褪色之後,民進黨大概只會發現,妄圖長期執政的夢,只會是一場夢囈、一無所有——所剩的只有傾頹自民黨符號之下的乖僻缺點。

撇除自民黨自二戰後長期執政的「輝煌」,剖析其內裏,恐非任何台灣人所能想見。長期以來,自民黨中央的權力不彰,由大老級政治人物各自組成的派閥進行彼此利益交涉是為常態,且由於選制因素,候選人面臨競爭,多須向黨內主要派閥輸誠以取得支援,因此自民黨自帶因金權政治而遭受的攻訐,從來不缺。

另一方面,自民黨對內的政策態度向來保守,長期執政的同義詞,即是與日本財團相掛鈎,形成「政治人物(政黨)、官僚、經濟界的鐵三角」壟斷日本政治,自民黨以政策支持財團,財團則反饋提供大量政治獻金為其助選,兩者利益共生,致政府決策多護駕於利益團體所需所求,因此自民黨也常被視為財閥政治的象徵。

長期執政的「輝煌」至此倒成為了「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經典反襯,這在自民黨身上見得,在國民黨過去黨國一體執政下「見怪不怪」,而今挾台灣人認同陡升進而壯大的民進黨,維持一段時間的執政優勢或許不是問題,但日本自民黨的個體病灶也正一點一滴滲入了民進黨的骨,只是自「反中」大潮後開始「順風順水」的民進黨眾,多只會見表面的喜,而不見箇中的憂,實可謂台灣政黨政治發展到頭的一種悲。

解散不了的派系共治

相對於總是定權威於一尊、宮廷政治意味濃厚的國民黨,民進黨向來以黨內「大鳴大放」見長,根本的結構解釋為派系叢生、動態平衡,進而共理黨內秩序。派系共治是民進黨政治文化的DNA,由來已久,合縱連橫多年,非當年阿扁一聲解散令下便能掃入歷史。只不過,黨內各派既然可以合縱連橫,意味著內部的分裂也是家常便飯,「黨內有黨、黨內有派」之於民進黨,根本不是什麼新鮮事。

這無怪乎每回黨中央權力核心改選,如中常委、中執委、中評委等的競爭,總不免落得外界以什麼派系是最大贏家,又或者哪些個派系合流、換票,甚至是哪個派系式微等的評論。就拿言說要「淡出政壇」的羅文嘉也要念茲在茲一番的新一屆中常委選舉結果為例,新系囊括三席續享優勢,(泛)英系與正國會各取兩席,近年積極於民進黨內擴張版圖的海派、蘇系和綠色友誼則各擁一席。其中,由於海派掌握了媒體資源,因而引得羅文嘉句句帶刺地稱民進黨過去力主政治退出媒體,「現在反倒商業掌握媒體資源,再透過媒體來影響政治、參與政治」、「民進黨一個派系的產生只是結果,背後更深層的問題是要檢討政媒關係」。

「政媒關係」只是一個縮影,民進黨當注意與檢討的遠遠不僅止於此,只不過因為在黨內派系利益互相傾軋、席席珍貴之下,所謂的檢討「政媒關係」,之於部分人等,或只是對政治敵手含沙射影的遮羞布,本質是為政爭,無非是派系對於權位的原始渴求。至於派系間的合作,以及金權政治的運作邏輯,說穿了,也只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

服從於保守商業利益

然而,要說民進黨有著朝向「自民黨化」的命途,單單謂其「黨內有派」自是遠遠不及,至少自民黨依奉保守主義是非常清楚且誠意十足,其以企業財閥為中心的經濟邏輯並不需要對外遮遮掩掩。問題來了,料想民進黨是不敢也沒種坦承說出這一類的話。但事實上,有著二度執政經驗的民進黨很可能在經濟上已先行一步實踐其「自民黨化」的皈依,例如民進黨人政商關係錯節、政策遇資本反彈「髮夾彎」等屢見不鮮,一如派系爭搶中央資源的渴求,過去曾為人樂道的政治理念,早已煙消雲散。

不管是「政媒關係」也好,「政商關係」也罷,除了派系個人為私利而逐的動機外,民進黨集體無法從中迴避的關鍵,也在於遲遲未取得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正常化。這將促使民進黨在巧藉民粹、炒作民粹而獲得選票的同時,必須處理好與企業、大資本方的關係,結果就是民進黨在擬定各項政策時,不得不與資本家利益綑绑在一起。

相較於日本自民黨服膺於財閥的利益,台灣經濟雖是以中小企業為大宗,但這些本土企業世代交替後,其政治認同早已是傾向於不同程度的獨,利益與認同並行的結果,不見得「在商言商」願買下兩岸關係的帳。這使得民進黨將能輕易地在政治與選票上收服這群人,並無節制地遂行政治目的,也因此而埋下了最危險的伏筆。因此,民進黨沒有條件成為如美國民主黨這一類型的政黨,只會深化其「自民黨化」的節奏。

退一步言,不管民進黨是否有其意志,為了確保執政延續,從曾經代表左翼、象徵進步的光譜一側,倒向成為以保守主義為本、奉商業利益為主導的政黨,終究會是民進黨接下來的不光榮轉型。但這並不表示民進黨能如自民黨一般,可以長期執政、高枕無憂。試想,台灣有條件複製日本保守主義的經濟路線?對照台灣經濟成長與自身在工業及製造業的生產力,皆遠遠不到日本的水準。日本在戰後數十年間,鋪墊堅實的經濟基礎,方致保守主義的經濟價值取向在日本保有一定的市場。而台灣並不具備這樣的背景,輔以民進黨寧願架空兩岸關係不顧的政治決心,淺碟、外向型經濟為體的台灣經濟,將毫無招架之力。這不是剛好,只是遲早。

儘管民進黨搞經濟不行,但民進黨為了善理與企業家的關係,不假時日終將擺脫過往高舉以社運、左翼這些曾經等同「民進黨產」的價值,轉身投抱企業利益,走向原始、世俗的保守主義經濟,類似美國共和黨,也類似自民黨般。這不是在哪一個個人號召下,讓民進黨掀起是否朝向「自民黨化」的路徑發展,而是由利益交換的結構自然生成,這不僅無關台灣所需,也非台灣之福。羅文嘉那一句民進黨「遲早會出事」,真的一點都不言重。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