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影/愛戲劇、好動漫,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全劇終感想
劃重點:劇情療癒,寓意精妙,歌曲動人,畫面絢麗。
搗蛋三人組完美選角:
金秀賢沒錦衣華服 還是自帶光芒
吳政世舉手投足 根本就是文尚泰
徐睿知冷艷高雅 被愛融化的孩子
惡役部分可以處理得更好⋯⋯
▲ 男主角文鋼太(金秀賢 飾)。(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
主要感想
1. 有陰影 = 有陽光
2. 因為生活壓力大,所以劇情很療癒
3. 尚泰 Self-Identity(自我認同)的蛻變
4. 鋼太像小丑?因為有愛,他比「小丑」幸運
5. 三位主演之蛻變
金秀賢退役回歸之作,多場內心戲層次分明,沒對白也能牽動觀眾情緒;
吳政世必須得獎;
徐睿知 曾被攻擊的低沉嗓音,在此劇卻聽之完美。
6. 瑕不掩瑜?惡役穢土轉生,是在演《捍衛任務/殺神》?
長文慎入,歡迎直接跳到有興趣的內容
▲ (圖/翻攝自tvN)
(以下劇透開始)
1.有陰影 = 有陽光
看第1集時,已莫名地喜歡文尚泰與文鋼太兩兄弟在夕陽下走路那幕。前面有陰影,其實代表背後有陽光。失去過,才更顯得擁有時的可貴。
人生就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長,每次跌倒後再爬起來,進而變得更有靭性,終能化蛹為蝶。很喜歡兩兄弟在大結局的溫暖笑容,兩輛背道而馳的車,並不是代表著終結,而是邁向新的開始 — 劇中人物的、觀眾的,新開始。
沒人能把誰的幸福沒收
你自信時候真的美多了
— 梁靜茹《分手快樂》姚若龍填詞
▲ 文鋼太(金秀賢 飾)、自閉症哥哥文尚泰(吳正世 飾)。(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以下亦同)
2. 因為生活壓力大,所以劇情很療癒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節奏不算快,畢竟這是療癒的作品,心病還需心藥醫,康復需時,要是進展太快倒不太真實。因此,喜歡明快節奏的觀眾,可能需要點時間適應,而第3集後半可能會是轉捩點。
劇情療癒
如果生活美滿心情美好的話,可能不太需要看療癒的劇,但看此劇時,可能會在某集想起自己日常生活遇壓受苦時的共鳴,或者被劇中人物所感染,然後鼻酸,甚至落淚,最後跟劇中角色一起被療癒,成為「更懂愛自己」,也「更懂體諒別人的人」。
這劇之所以特別震撼人心,除了演員們把角色演活增強了感染力外,很大程度還來自其貼近生活的情節。都市人常活於壓力之中,但由各種壓力引起的精神健康問題卻常被忽視。
▲ 女主角高文英(徐睿知 飾)。(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
生活化的劇情 — 壓力
劇中人物所遇到的壓力,不管是來自家庭、職場、學校,還是愛情,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過的,所以我們可能會在某一集中,在劇中人物身上看到自己:
在職場要替別人製造出來的麻煩善後,被老闆無理要求還得接受,做家務照顧家人身心俱疲,被誤會、霸凌、無理取鬧、情感勒索,被家暴、虐兒,被偏心、歧視、排斥、嫌棄,所愛的人不愛自己等等,好像總有一項會吻合;如果都沒有,這其實是很值得恭喜的事。
不過,導演沒有讓觀眾悲傷到底,而會巧妙地在適當時間,把洋蔥模式切換到有趣的情節,讓觀眾可以有所平衡,這些任務主要就交由尚泰與趙載洙負責,讓人會心微笑。
▲ 趙載洙(姜基棟 飾)擔當緩和氣氛的角色。(圖/翻攝TvN官網)
寓意精妙
劇中每集均以一個故事為題,有些是傳統童話,有些是民間故事,有些則是編劇為此劇創作的童書,這手法感覺上還滿有趣的,還讓人想去探索當中的寓意,是如何跟劇情相扣,也思考怎樣連繫到現實生活。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本身就像一部童話,這童話的名字就是第16集的主題《找尋最真實的臉孔》。這劇由繽紛的海報、絢麗的片頭開始,劇中滿滿賞心悅目的畫面(負責美術設計的工作人員應記一功),配以動人的配樂與插曲,不幸的主角們隨故事發展,遇到不同的暖角 —「刀山去地獄去有何憾」的載洙和「國民媽媽」順德阿姨 (金美京飾) 等,再收集到寶物 — 愛,然後一起對付 Boss,最後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
▲ 高文英繪本《找尋最真實的臉孔》。(圖/翻攝自tvN)
因為這劇的主題是「療癒」,所以我從一開始已滿肯定結局會是Happy Ending,只是沒想到編劇處理結局,會處理得這麼不落俗套與讓人感動,圓滿得讓我可以暫時忘掉都熙才一角的處理失當。
此劇似乎強調了滿多韓劇不太常接觸,但也滿有意思的主題:
A)愛自己,做自己,已經很好了。
B)跟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
C)換位思考的重要。
D)探討傳統育兒觀念的弊端。
▲ 文鋼太、高文英、哥哥文尚泰全家福。(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
A)愛自己
人是群居動物,似乎很難避免在意別人的眼光,嚴重的話,甚至會被別人善意的、惡意的意見影響自己,甚至懷疑人生。
無法得到鋼太的愛,南朱里在第7集拿自己跟高文英比較,說自己也可以罵髒話,可能發脾氣砸東西;為討好別人而改變自己的話,最終自己也未必開心,只能一直活在面具之下。
「曹操也有知心友,關公也有對頭人」,唯有跟自己和解,好好欣賞自己,發現自己的價值,才能活得更舒泰。
▲ 文鋼太、南朱里(朴珪瑛 飾)。(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以下亦同)
由第1集開始,劇中人物已很愛問,你比較喜歡某人還是我?付出了,想得到認同與認可,以肯定自己的感情與努力沒有白費,甚至肯定自己的價值。
到了大結局,當文英問鋼太喜歡她還是比較喜歡尚泰時,鋼太自信的說,「我最喜歡我自己」,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他以後應該不會再問這種問題,因為他已經不會再把自己的價值建立於別人的看法了。
「You can’t pour from an empty cup」,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先好好愛自己,才能更好的去愛別人。做自己,已經很好了。
B)跟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
「跟別人不一樣」驟看似是劇中有著高功能自閉症的尚泰, 但其實也可以是尚鋼媽媽 (崔熙珍飾)、鋼太、文英,還有沒關係病院的一眾院友。
尚泰是我很喜歡的角色,他有自閉症,但學習能力強,飽讀詩書,彬彬有禮,善良直接(還是金句王),其實比社會上很多所謂正常人更可愛而可貴。
作為有特別需要家人的照顧者,尚鋼媽媽跟鋼太身心俱疲,這也突顯了照顧者的難處;其實這不限於精障人士,即使在職場工作累了,即使在家裡做家務照顧孩子倦了,只要是當我們累了,其實我們可以不用硬扛,我們可以喘息一下;
在媒體、在朋友圈,好像總有人表現得不管處理什麼也頭頭是道,但我們不用跟別人比較,即使跟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就按自己的步調一步步前進就好,即可有時停下來,甚至後退一步,也沒關係,我們要好好擁抱一下有努力過的自己。
這劇也讓人深思,生來跟別人不一樣不是原罪:膚色、性取向、身心狀態等,希望社會多了解而減少歧視與衝突,可能也是此劇的用意?就讓社會、讓世界,在這紛爭擾攘的時代,變得更有愛。
C)換位思考的重要
劇中安排很多「換位思考」的情節,例如透過童書《喪屍小孩》點出了父母其實也應該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只以自己的角度去認為孩子需要什麼;同時又通過朱里媽媽跟鋼太的對話,帶出孩子不要只想到父母沒回應自己全部的要求,也要體諒父母的辛勞。
此外,劇中也安排了李相仁代表「換位思考」。打從一開始,每當文英闖了禍,他總是想用錢去收買別人以圖解決問題;直到朱里醉後於其座駕嘔吐大作,拿錢給他聊表心意,他在當兒才感到受傷。也許有些人總覺得用錢可以補償一切傷害,但事實不然,唯有用心才能真正撫平傷害。
很喜歡 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 筆下《小王子》中的一句話「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我們都要用心,才能看到重要的東西。我們有沒有用心看自己,有沒有用心看別人?
▲ 兒童文學出版社「超乎想像」代表李相仁(金柱憲 飾,左)、高文英(徐睿知 飾,右)。(圖/翻攝TvN官網,以下亦同)
D)探討傳統育兒觀念的弊端
劇中主要透過童書《喪屍小孩》及《手,琵琶魚》,還有劇中因父母而受傷的人物,對傳統育兒觀念作出吶喊,指出這些觀念可能過時而有害,也讓觀眾可以有所思考。
因此文篇幅已長,有興趣請參閱筆者另文〈《手,琵琶魚》呼應了《喪屍小孩》的吶喊?〉已就此議題作出詳細分析分享。
3. 尚泰 Self-Identity(自我認同)的蛻變
劇中最讓筆者感動的,是尚泰的成長:
從需要被特別照顧、像是負擔的人,成長為可以自理、更可以照顧別人。到最後,更作為「自己」,作為文尚泰,成為可以自豪地告訴一直擔心他的媽媽說「我現在是插畫家了」;跟弟弟勇敢的分開生活,說「我現在是被需要的人了」。這身分的轉變,相信給了很多觀眾慰藉,彷彿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也看到自己的轉變。
4. 鋼太像小丑?因為有愛,他比「小丑」幸運
鋼太在劇中曾分別被病人及載洙說他很像小丑,而載洙在第1集更模仿電影《JOKER 小丑》中Arthur Fleck(Joaquin Phoenix 飾)在長樓梯跳舞一幕。
▲ 雪影認為,這一幕是向好萊塢電影《小丑》致敬。(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
其實筆者在看此劇時,多次想起《小丑》這電影,鋼太跟Arthur也是受家長影響而受傷,但Arthur沒鋼太幸運,他還遇上社會的殘酷,身旁也沒鋼太周遭一班滿滿是愛的人物相伴,唯一對他友善一點的,只有一位同受社會歧視的前同僚,但二人注定無法成為互相支持的朋友。
這也很明顯看到在受傷的時候,如果身邊有愛有支援,下場可能會很不一樣。我們是否願意為身邊有需要的人,施予援手?我們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又是否願意主動尋求?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與《小丑》類似場景(圖/雪影提供)
5. 三位主演的蛻變
金秀賢在劇中的演出,特別是每一場流淚的戲,都顯示出其百想級演技,大推他在第12集跟院長訴苦,那場層次分明的哭戲。
起初他只是裝作輕描淡寫地說著心情背景,當時只是紅了眼,後來深入一點,眼淚開始在眼眶打轉但還沒有流下來,到最後談及殺母之仇與守護文英之間的矛盾時,情感才爆發出來,這樣分段式的把情感流露出來,更易讓觀眾感受到鋼太的矛盾,同時欣賞到秀賢的功力。
秀賢在這劇沒有很華麗的造型,但這卻更突顯他不需要靠衣裝來襯托其演出,也可以自帶光芒耀眼奪目。
▲沒關係精神病院院長吳智往(金昌完 飾)、文鋼太(金秀賢 飾)(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
秀賢電影《REAL》備受劣評,但一部作品的成功與否,演員做好了本份,但許多時候卻會有其他因素所影響;而這劇正好可以讓觀眾看到秀賢強勢回歸,飾演鄰家男孩也可以演得相當出色。
在此引用一下吳政世憑《山茶花開時》時勇奪第56屆最佳男配角時的感言:「我覺得這100部作品裡,我都注入了同樣的誠意與努力,並非我演得好,結果就會好,也不是我演得差,結果就會失敗⋯⋯ 當你覺得辛苦,覺得世界不懂你的時候,可以在心裡說,我很快就會遇見屬於我的山茶花了」。
吳政世在這劇的演出讓我根本感受不到他在演戲,他根本就是文尚泰啊!
看他許多小細節也演得很認真用心,除了他總是停不下來的眼珠與手指頭轉動外,就連打傘時也會把傘歪一旁,半邊身子在雨中,真是舉手投足也是滿滿的文尚泰啊!
▲吳政世飾演自閉症哥哥文尚泰,演技令人驚艷!(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以下亦同)
徐睿知曾因其低沉嗓音遭負評,但其嗓音演繹文英卻變成亮點。朴珪瑛曾在訪問時模仿文英向鋼太大呼 aranghae的戲,雖然她是玩票性質在模仿,但其甜美嗓音卻有點突兀,反之睿知爺恰到好處。
換了經紀公司後,換了妝容的睿知,也正好向觀眾展現新的自己,不僅有盛世顏值與身型,還有不俗的演技。
6. 瑕不掩瑜?惡役是在演《捍衛任務/殺神》?
劇中唯一讓筆者失望之處,是都熙才(禹貞媛/張英南分飾)一角的安排,演變成筆者對這劇難以忘懷的感動,對上這劇讓人無法直視的邏輯問題,唯幸大結局時靠尚泰的成長扳回一城,暫時忘卻前幾集的不滿。
曾以為人設為酒後會出現真性情、會亂發媽媽脾氣的朱里,也許會是劇中惡役,對文英使壞,結果沒有,大家都只是在某程度受了傷但仍暖心的角色。
於是,惡役落到一直生死未卜後突然強勢回歸的都熙才身上。
▲ 沒關係精神病院護理長朴幸子(張英南 飾)其實是高文英媽媽都熙才。(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以下亦同)
自從關於都熙才的謎團開始解開後,這劇的走向便從療癒風有點偏了。當然,筆者並非不能理解編劇想把都熙才作為童話中的最惡魔女形象登場,以促使主角們合作打倒大魔王後展開幸福生活的想法,但這部分卻處理得讓人失望。
很多觀眾愛看男女主角的粉紅泡泡,相信要是把都熙才離奇劇情篇幅換成粉紅情節,觀眾可能會看得更愜意;而像筆者這樣,對粉紅泡泡相對沒太大興趣的觀眾,可能會比較期望在劇中看到更多關於各種精神健康問題的描述,甚至對劇中角色更深層的刻劃。
都熙才作為全劇似乎病情最嚴重的人,如可以多描述她的「成魔之路」,或她跟高大煥之間的問題,或花篇幅描述沒關係病院院友的事(特別是完全浪費掉的朴玉蘭),大概能更加扣緊主題。
都熙才殺了尚鋼媽媽已有點狗血,但還是先看下去…… 直到護理長朴幸子 = 都熙才,這設定實在是太多邏輯不通的問題,就不在此贅了。
▲沒關係精神病院護理長朴幸子(張英南 飾,左)。(圖/翻攝TvN《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官網)
雖然韓國整容成風,但同一劇三角都整了容 (姜恩慈、朴玉蘭、都熙才),也太多了吧﹖「雖然是整了容但沒關係」嗎﹖護理長 = 都熙才到後來已不難猜,但能猜中不代表就等於合理。
如果都熙才已死,以回憶來作為文英的心結也無不可,就像鋼太的媽媽也已經去世,但鋼太還是可以突破心理關口而有所成長;用不著一定要重新登場,甚至把護理長設定成都熙才這樣突兀。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部分劇情,令雪影想到基努李維主演的《捍衛任務》(港譯《殺神》)。(圖/雪影提供)
雖然在第2集也出現過文英以筆為武器,但看到都熙才以筆作攻擊工具之純熟,還有當她受制於鋼太時,還能熟練而準繩地拿針筒刺鋼太,其水準實媲美職業級,讓我想起電影《捍衛任務》/《殺神》中的 John Wick了,到底是不過Wick 逃避追殺而整了容﹖
正向思考一下,因為都熙才藉朴幸子穢土轉生,才讓觀眾可以欣賞到演員們的精彩演技,也算塞翁失馬了?
熱門點閱》
► 小羊/《精神病》金秀賢與徐睿知初夜 「這畫面」證明金秀賢猴急
► 《精神病》徐睿知沒成魔的關鍵 原來跟爸爸有關!(EP14-15)(EP11-14)
► 《精神病》金秀賢開始喜歡自己、跟徐睿知和好的關鍵在哥哥!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雪影劇場」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這劇之所以特別震撼人心,除了演員們把角色演活增強了感染力外,很大程度還來自其貼近生活的情節。都市人常活於壓力之中,但由各種壓力引起的精神健康問題卻常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