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兩岸關係 不是只有看向北京

(圖/總統府攝)

文/陳鄭為

拜前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一路綿延到科技戰、軍事緊張,以及伴隨美國大選緊迫倒數,選情堪憂卻忘情「反中」的川普(Donald Trump)頻藉「台灣牌」向北京示威所賜,這一兩年來,台灣的新聞畫面似乎也某種程度上擺脫了過去行車記錄器式的報導內容,對於中美對抗的國際大勢投以一定關注。台灣的輿論也同樣在這一兩年間,視野霎時變得很「國際」,看向太平洋兩端的同時,反身自信了台灣自己其實「也很國際」,不再是那個困於兩岸,曾經風雨飄搖、亞細亞的孤兒。

自以為是的國際觀

事實上,輿論感受到的「國際感」並不假,近年除了中美兩國於貿易、科技領域競爭多有齟齬外,美國期間對台放送各式虛有其表的「友台法案」堪稱眼花撩亂,輔以今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美國藉世界衛生組織(WHO)「聲討」中國頻頻,加之「反中」成為美國選舉題材等,國際情勢在中美關係出現結構性矛盾與對抗後,的確變化得很熱鬧,張力十足。

然而,看在「旁觀者」台灣的眼中,上述總結下來的關鍵詞不外乎「美國反中」、「美國挺台」,而台灣在主流社會「反中」衝腦下,「台美關係史上最好」自然不僅僅是進行式,更是唯一結論、假不了的聖經。只不過台灣最大的問題並不只是妄下結論,而是連自己是「旁觀者」抑或是「當局者」的角色都認識莫名,遑論辨清時局——對國際變化「自以為是」,及錯估局勢對台灣、對兩岸的作用影響,是台灣長年真空於國際事務的兩大致命傷。

從中美關係揚起的國際格局變化來看,台灣作為「旁觀者」,當有自覺中國崛起所帶動的時易與勢變。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多有評論推估,中國大陸或在2030年前後,挾其GDP總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在美國遭受疫情重創的當下,美國商務部公佈了第2季GDP成長率,竟巨幅萎縮32.9%,創下美國自1947年始有GDP統計數字以來,單季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反觀中國大陸在歷經第一季負6.8%的衰退後,第二季已恢復至3.2%的經濟成長,結果是中國大陸「疫」外提前獲得了一季的世界最大經濟體地位。當然,這只是中方一次暫時的超車,但中國大陸持續縮短與美國的差距、乃至於超越,則非偶然,只是假以時日的問題,而這才是中美關係之所以得以揚塵國際權力格局變化的根本原因。

可以預想,當中美經濟地位翻轉,當世界不再由美國單極獨霸,國際間的權力依附與重組勢必再一次洗牌,「唯美是從」的各國「臉色」將不再擔待。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於國際間的影響力與領導威信只會更加吃重,而今「國際的中國」視角,無疑將逐漸被「中國的國際」所取代,完成一次典範級的權力轉移。而總是習慣以「即將崩潰」評價大陸的台灣部分民意,自然是不待見也看不見中美政經未來對調之下這一套可能的新格局。

當然,歷史的走向存在太多偶然干擾,但時易勢變,台灣如何作為一個具有洞察力的「旁觀者」,進而超前部署、備好18套劇本應付,這顯然不是今天台灣上下已有的智慧。

「帝國之眼」看國際

「自以為是」的國際觀對台灣而言,危險性不言自明,無怪乎旁觀者迷,當局者更迷。作為兩岸關係的「當局者」,客觀方面來說,台灣在審視兩岸關係發展時,本就不應該只看著北京,更應該、也要懂得用自己的巧門環顧國際。長年以降,台灣端視兩岸關係的慣性,很多時候還是不夠具有眼界,多還是自陷在兩岸之間的雞毛動態為主,不是「卑躬屈膝」,便是無能狂怒、為反而反。但在現今的國際格局下,台灣在兩岸關係中所表現的弱勢,或是能有所謂的突圍,其實都與北京之外的國際環境息息相關。

相對於國民黨更傾向看重兩岸關係發展,由蔡英文帶領的民進黨政府確實看到了國際一面,但這些年下來已足夠證明,蔡政府對內極力宣傳的,盡是一個片面意識形態、只呈現「反中」、台灣有好多「理念相近國家相伴」的國際;台灣輿論亦復如是,喜不自勝地在一些被拱為代表著國際的場合,偶爾放些煙火,唱好唱滿最高優先的「台灣價值」,便差不多可以撤場,一如廟會般的巡演。

遮蔽自己全能的五官,偏視偏聽國際來看北京,這樣的兩岸關係認識觀,並沒有建設性的基礎可言,只是讓台灣暴露於更大的風險之中。過去不乏有民進黨人攻訐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是為偏安政權;若用抽象的標準來評測,難道如今的民進黨政府率著「主流民意」去誤判國際、偏聽國際來解決兩岸問題,難道就不是一類「偏安」行徑?難道真要等到哪日天朝夢醒、驚覺原來「台海開戰,美國人卻沒有來」的一天,才要午夜夢迴一場嗎?

對於這些偏視國際觀下的醜態,早有網友謔稱這是台灣總以「帝國之眼」看國際問題來形容。「帝國之眼」指的是自然是「美帝」,舉凡國際時事、地緣格局、信仰價值等,台灣以內建好的美國視角欣賞,畫面盡是「唯美」,卻遠離真實。其中的危險在於,美國從來不諱言「美國優先」,美國在全世界玩的也就是「美國優先」這一套,就如對於香港問題,美國很多時候是說到不做到,甚至有時連說都懶了,抓不準哪天玩玩,就把香港給脫手了。屆時這個後果,也就像現在的香港一樣,只能是台灣人自己來承擔。

見山是山 見兩岸是兩岸

禪宗《五燈會元》一書中曾記載南宋禪宗大師青原惟信的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即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此段話廣為後人所崇,描述人隨著年紀增長,幾涉世事,對待事物的看法會經歷這三重不同境界,應用於台灣凝視兩岸關係上,實異曲同工。

儘管客觀言說,台灣自評兩岸關係時,當兼聽則明,不僅要看懂北京,亦要能夠合理地環顧國際;但主觀而言,一如前外交部長錢復多次表明「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兩岸關係不好,台灣國際空間難有出路」等說法,當確認兩岸政策是台灣一切政策的上位政策時,北京依舊還是台灣首要關注的對象。

至於該怎麼看北京,自然不會是以一種對峙性視野、僅僅以台灣本位的兩岸框架下來看,而是應從區域、乃至全球視野來看,尤其是要從中美的角度來看。儘管北京從來言稱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但在實際層面上,北京也很清楚台灣問題是一個中美之間的問題。如果僅僅是在兩岸框架下看兩岸,那台灣問題或許自1949年那一年起就不存在了。

台灣人的不明白,在於多年下來,猶未認知兩岸政策的上位必須,逢中就想反;近年始將目光掃向國際,卻看不清時局,又表現偏聽。一方面「帝國之眼」,另一方面則只想聽對自己好的、有利的,但凡不好的說法,就是扯後腿、唱衰台灣,附和觀點的人則視為叛徒。於是乎,那些背叛者很輕易地就被「主流」打成中共同路人,繼而成為台灣政治與社會裏的異己。

或許有人會舉「小粉紅」為例,認為前述不過是民族主義者的「正常發揮」,不過中國大陸可沒有滅國的風險,但台灣不同。民粹主義盛行全球,自然不只有在台灣,中美台港其實都一樣,不過民粹在中美發酵、爆炸引發的結果和台港不可同語:忽視或者處理不好與大陸的關係,台灣再怎麼望向國際也是沒有意義的,何況憑的只是一套「自以為是」。

關鍵字: 多維TW 北京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