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當台灣沒有了「中國製造」

(圖/Reuters攝)

文/鄭文翔

在幾年前,曾有日本節目播出一段影片,內容講述從一個日本百姓家中撤除所有與「中國製造」有關的產品,結果不僅是大多數的家電,就連身上穿的衣服幾乎都得脫光光。經傳播報導後,不僅日本當地為之震撼,就連兩岸輿論也都討論熱烈。

事實上,這種現象並非特例,尤其是進入21世紀、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後,我們每天睜開眼所使用的物品,都少不了「Made in China」的存在,這其實也反映出全球政經環境的調整與轉變,過去「Made in Japan」、「Made in Taiwan」的物品流通全球,現在則是中國大陸製造取而代之成為世界商品輸出中心,因此,「要說奇怪,其實也並不奇怪」。

然而,近年來大打「反中抗中」大旗的民進黨政府與部分民意代表,卻將「中國製造」視作毒蛇猛獸,對於揭發「陸製」物品與牽扯「紅色滲透」樂此不疲。

民進黨的「恐中幼稚病」

其實,若回顧民進黨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當該黨還是一個「沒有黨名的黨」與建黨之初時,可是極力主張兩岸開放互動的,彼時民共之間的關係甚至要比國共兩黨更加貼近。當中的標誌性案例,就是現任立法院長游錫堃等人於1987年推動的「開放老兵回鄉探親」,在台灣解嚴前後和緩了兩岸過去的緊張對峙氣氛。

然而,縱使現在民進黨內還有如許信良、洪奇昌等主張與中國大陸交往的溫和派政治人物,但他們在黨內「台獨路線」成為主流後,早已被擠往邊緣,就算許信良仍擔任政府重要外圍智庫「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的董事長,其重要性可說是趨近於零。

這兩年來,由於「國安疑慮」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民進黨政府對所謂「中資」審查愈趨嚴格,甚至連香港也遭受池魚之殃。2019年,台北車站雙子星投標案,第一順位勝出的港商南海控股與馬來西亞商馬頓有限公司團隊,雖然在各方面的規定都合乎要求,仍遭經濟部投審會簡單地以「國安」為藉口打了回票。

而在2019年總統大選正酣時,時任民進黨主席的卓榮泰曾說:「大陸正在透過影視作品輸出形塑『亞洲文化新霸權』,民進黨應保持警惕。」他強調,大陸的用意是藉此培養高度忠誠的劇迷,以文化輸出的理由達到「紅色滲透」的目的。

到了2020年,經濟部訂定了「在台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禁止台灣業者代理或經銷中國大陸OTT及相關商業服務,亦即喧騰一時的「愛奇藝」被禁事件。雖然民進黨的理由是業者在台「非法經營」,理由看似正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一切仍只是因為「陸劇」及背後的「陸資」之故,此外,又可連結到大陸對台統戰的「入島、入戶、入心」,因此要拒之於門外。

其他諸如購物平台「蝦皮」、旅遊網站「易遊網」遭質疑有中資背景,造成如今在台灣,幾乎只要與「中」沾上邊,就隨時有被砍頭的風險。而打壓的方式,不單單只透過綠營民代或政府機關發聲,許多側翼、網路社團也都成為了圍剿「中字輩」的工具。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不論是大陸繪本《等爸爸回家》、「兒童玩具故事機」等玩具、或是卡拉OK雲端伴唱機,皆被民進黨政治人物以大陸「統戰」、有戕害台灣民眾身心之虞等理由擬下達禁令;而高雄市跨年活動所使用的陸製無人機,也曾遭受輿論質疑;甚至,還有民眾爆料稱公路總局所使用的區間測速儀器,也是大陸公司製造的低價品,相關個人資訊可能會被傳回大陸、有監控台灣民眾的疑慮。

但是,民進黨政府刻意忽略的事實是,恰恰就是因為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先進社會」早放棄了工業生產的工作、加之新冠疫情的影響,才讓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屹立不搖。一如前述的無人機,目前高居全球70%市佔率的就是大陸廠商「大疆創新」,就連許多台灣知名YouTuber用的都是該牌的產品。

更何況即使台灣禁止了愛奇藝,擋不住的還有來自美國的Netflix上架的許多陸劇,其中的《三十而已》、《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家人之名》等在台灣收視排行也都名列前茅;又如網路書店博客來的暢銷書榜,許多大陸作者的作品亦盤踞在前十名;就連台灣人的許多日常用語,也日漸與對岸接軌。

也就是說,就算民進黨政府與相關人等極力要排除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影響,但實際上,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在全球化的滋養底下,與大陸發生連結、甚至擴大連結,是不可逆的潮流,然而當前的主政者卻還是想「逆流而上」,自願得到「恐中病」。

民進黨眼前的三分地

那麼,民進黨政府圖的究竟是什麼?說穿了依舊是那掌握在其手中、且看來還會掌握好一陣子的政治權力。而在權力背後支配這種行為的,則是民進黨根深柢固的台獨意識形態。就因為這種意識形態的迷思與對政治權力的片面追逐,才導致民進黨的決策常有脫離常識認知的扭曲,嚴重忽略或缺乏「長遠與嚴謹的規劃」,才會在一面將「中國因素」在台灣趕盡殺絕的同時,一面卻罔顧人民的食安需求,突襲式地「開放萊豬」來台,還天真地以為這樣做能夠換來美國的回饋,卻想不到不論是川普(Donald Trump)還是拜登(Joe Biden)政府,對台美進一步簽訂經貿協定都「有志一同」地「顧左右而言他」。

既然對外沒能爭取到什麼樣的實績,對民進黨政府而言,回過頭來就只能在台灣內部打打「恐中」、「抗中」牌;而對於外界質疑反中抗中是否過了頭,民進黨則常以台灣必須建立「防衛型民主」來保護得來不易的民主作為回應,高度抽象的「民主」成為蔡政府應對一切質疑的擋箭牌。

如同在2019年底倉促通過的《反滲透法》,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稱此乃「防衛性民主建立過程中一塊重要拼圖」。然而,這種由民進黨對「民主」獨賣的詮釋權,短期或許還能賺點票房,但長期下去,反而可能加深社會對其的質疑,甚至扭轉民主發展,無怪乎先前出現「民主獨裁」的爭議。

脫掉中國外衣 台灣還剩下什麼?

其實,當民進黨極力扯掉「中國」外衣時,或許也該想想,他們撕掉的是什麼。以物質性來說,不要Made in China的產品,是否還有品質相當的替代品?以文化性而言,不要Made in China,最常面臨到的問題是那農曆春節台灣人還過不過?清明節還掃墓嗎?是不是自創一套屬於南島語系台灣人專用的文字去「中」才去得足夠徹底、日子才能夠過得更好?文化從來具有延續與遞延性,「中」的內涵早已成為多元台灣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前述種種多是由海峽彼岸飄洋過海到台灣的,一旦刨除了這些,台灣是否還是台灣?你我又是誰?

更實際地說,近年來台灣都只活在政治世界,但人恰恰不只是政治動物,看看跟民進黨最好的美國,也知道世界上不只有政治,因此在經濟領域上還保留了與中國大陸的談判空間;就算是揮著民主人權大旗的歐盟,也與大陸眉來眼去,務實地完成「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

民進黨當然並不傻,蔡政府也深知台灣根本不可能脫離大陸的經濟與政治影響而存在,雖然如此,卻仍在不斷形塑一種台灣可以活在「去中國化」的假象,用盡各種所謂防衛性手段,今天禁陸製產品、明天禁童書與大陸歌。如果真有膽量,敢斷絕兩岸的經濟連結,就像川普制裁中國大陸那般?連美國都做不到的事,蔡政府卻在依樣畫葫蘆,莫不是要把2,300萬人民當凱子耍嗎?

關鍵字: 多維TW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