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權」與「利」才是性騷擾的「春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看到第三則新聞,立即聯想到,如果那些新生是幼兒園或小學生、如果新生當中有女生被要求脫內衣褲、如果現場有其他非該科系的學生或民眾、如果...,那麼高院的判決會是一樣的嗎?

●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某一天筆者在報上看到了三則新聞,都和性騷擾有關。

首先是發生在雲林的某幼兒園,一位中年男老師利用女童睡午覺時,涉嫌拍攝其私處。

性騷擾,人際關係,權力,利益,性騷擾防治法,社會

▲劉姓嫌犯平日兼任輔導老師、代課老師等職務,多次利用女童年幼無知,以手機拍攝女童私處之照片、影片,並上傳至網路個人雲端空間。(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警方後來發現,該老師並非初犯,手機中存了不少照片,連他自己都不記得拍過多少?

接著報導的是一位社福安置機構的女性輔導員,要求幾位男童共浴並趁機拍照,當然這也不只一次,最後才被檢舉。

最後一則,是某私立科技大學,學長姐在迎新活動中要求大一新生脫下內衣褲,這件事發生在五年前,日前才由高院判決學長姐無罪,理由是「未涉強制」。

性騷擾,人際關係,權力,利益,性騷擾防治法,社會

▲景文科技大學5年前的迎新玩過頭,部分學生幹部被函送偵辦。(圖/讀者吳凱傑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看到第三則新聞,立即聯想到,如果那些新生是幼兒園或小學生、如果新生當中有女生被要求脫內衣褲、如果現場有其他非該科系的學生或民眾、如果...,那麼高院的判決會是一樣的嗎?

很顯然,小學生因為缺乏自主性,會被判定為強迫行為;如果有女生,即使沒有脫,光是說說也會構成性騷擾;如果有其他人在場,那就是公然猥褻...。

說穿了,關鍵在於學長姊和學弟妹是否「不對等」?

另有報紙述及,在迎新起鬨中,學長姐曾說「不脫內衣褲的話,以後在學校見一次修理一次」。

其實這句話即暗示「不對等」的存在,儘管這並非權力上的不對等,只要有人心生畏懼或感到不舒服,那就不是能說「新生有自主權,不算強制」。

話說回來,一個迎新活動其實不必那麼嚴肅看待,也許就是「好玩」,也許跟著以前人做,「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且慢!如果輕狂者已非少年,那會是甚麼?

性騷擾,人際關係,權力,利益,性騷擾防治法,社會

▲即便法律有對性騷擾作出定義,但法律也僅能有限度規範人們的行為。(圖/取自免費圖庫123RF)

法律不是萬能,雖然有多如牛毛的法條,也只能有限度地規範人們的行為,性騷擾的規範就是一個例子。

根據《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的定義,係指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

該條文中還舉了許多關於行為、展示、文字、語言的例子,其中文意較為模糊的是「...或以歧視、侮辱之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或不當影響其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之進行」。

這個條文「輕鬆以對」或「嚴肅看待」,結果必然不同!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種人」,人與人之間溝通與互動,可以很單純也可以變得複雜。

前述條文的規範,究竟能幫助民眾理解性騷擾,還是吹皺了一池春水。

特別是男女的互動或交往,若彼此帶著性騷擾的照妖鏡,那會很辛苦的!

然而,當前較會受到社會矚目的性騷擾事件,通常是加入了權力不對等因素。

最常被媒體報導的就是老師和學生、上司和下屬、檢察官和被告、甚至是房東和房客的關係。

其所產生的交往樣態,究竟是權力的欺壓還是利益的交換,難以捉摸。

性騷擾,人際關係,權力,利益,性騷擾防治法,社會

▲當前受矚目的性騷擾案件,多半參有權力不對等因素。(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若交換關係達到互惠的目的,各得其所,甚至會發展出真愛;反過來,也可能失去平衡,產生壓迫而奮起反抗。

古人說「存天理,去人欲」,指一個人(特指男人)若要成就大業,則需去「欲」,主要指的是「食與色」。

由於「食」與「色」都是人的基本需求,卻又涉及「不足」與「不公」的問題。

特別是「色」在人類社會中參雜了更多的「關係」與「權力」,已遠超越了本能需求的層次,人類的社會規範與道德秩序,受其影響的程度還超過了「食」!

在傳統專制體制中,沒人管得了皇帝的縱慾,「存天理,去人欲」這句話是說給百姓聽的;可是「天命不可違」,歷史上許多皇帝因縱慾而短命,或敗壞朝政導致改朝換代。

現代政治人物青出於藍,雖然有人因「色」而聲名狼藉,但也不少傳為佳話,「權」與「利」的運用仍是關鍵!

性騷擾事件層出不窮,成為人際間互動的不定時炸彈,最難突破的是,在特定的關係與權力結構下,「一件事,衍生百種詮釋」。

熱門點閱》

► 太魯閣號出軌釀慘重傷亡!心理師「四點」籲眾人穩住自己、散播安定力量

► 台鐵出軌》李克聰/減少事故非「換部長」可解!政府應將交通安全放首位

► 蘇育平/人造子宮使「挪亞方舟」成為可能

► 鄭自隆/華視搶進52 《人在冏途》?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薛承泰專欄

薛承泰專欄 薛承泰

台灣大學教授,前政務委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