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瑋/法學博士,美國資深律師,專精於國際事務,關切法哲學、法治並常年論述美國政經、文化和思想
美國擔任過7年國防部長的倫斯菲德(Donald Rumsfeld)在任上有過讓人印象深刻的分析方法觀,他認為「知」與「不知」不能簡單二分,而存在著四分現象,分別是「已知知」(known knowns)、「已知不知」(known unknowns)、「渾然無知」(unknown unknowns)與「知而不真知的一知半解」(unknown knowns)。
▲美國前國防部長Donald Rumsfeld。(圖/維基百科)
在多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我們知道什麼(已知知),也都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已知不知),但是世界上另外還存在著種種我們不知道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事物(渾然無知),以及我們以為知道,但其實並不實實在在知道的情況(一知半解)。
對美國而言,珍珠港事變和911紐約恐襲就是兩個最明顯的「渾然無知」。
事發之前,美國根本不知道會遭遇到這樣的攻擊,以至於毫無預判。
事前完全想像力失靈,所以處於渾然無知狀態。
至於什麼是「一知半解」?可以先舉兩個選戰的例子。
2016年大選,希拉蕊明知川普在鐵鏽帶深耕,但是卻予以忽視,希拉蕊自始至終沒有去過一次威斯康辛,結果僅僅因為7萬7,744票的鐵鏽帶落差便輸掉了整個選舉。
▲2016年希拉蕊忽視川普在鐵鏽帶的耕耘,以至於輸掉了總統大選。(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20大選兩黨主客易位,川普各地動員有績效,雖然知道民主黨處心積慮在各關鍵州以疫情為名改變投票規則,卻沒有做好應變,結果儘管自己比前次大選多拿下了1,100多萬票,這樣的輝煌戰績卻無濟於事,反慘遭滑鐵盧。
賽局狀況變化多端,博弈各方隨時隨地都會出現那些我們誤以為知道,但並不實實在在了解和掌握的情況,凡此便會導致種種一知半解的後果。
關於國力有著許多討論,一般多認為美國下滑而中國升起,所以綜合研判美中台關係最終會向中方傾斜。美方則反駁這樣的分析,視之為片面且不成熟。
▲美中關係消長與其說跟「國力」相關,倒不如說與戰略、預判有關。(圖/路透)
可退一步說,國力只能當作一個背景條件,「東升西降」未必一定要和國力大小形成絕對正相關。歷史告訴我們,競爭關係的消長,直接相關因素往往更在於戰略、意志、用人、情報和預判。
綏靖主義者的戰略布局總是落在下風,而且倫斯菲德會同意,那些導致想像、執行和應變力失靈的「一知半解」,在個別交鋒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會更關鍵,否則為什麼美國和伊朗的談判總是伊朗占上風?
舉最近的實例,拜登政府上台之後,第一場美中會談於3月18日在阿拉斯加舉行。
會前序幕,美方官員廣泛指責中方,中方不甘示弱,立刻在媒體面前以多達7倍的時間史無前例地高調回嗆美方。
▲美中阿拉斯加高層會談。(圖/路透)
這場會議給人的觀感是刷新了美中關係狀態,等於是出乎意料地送上一個「一知半解」處境,美方因而措手不及。
再舉一個例子,1961年6月,美國總統甘迺迪在維也納與蘇聯總理赫魯雪夫高峰會晤,當時的蘇聯也正要爭取與美國平起平坐(平視),可會議怎麼開的?
按照甘迺迪自己的話說,那是他「一生最慘痛的經驗,我被打得完全不成樣子。」他在會議中竟然承認美蘇軍事實力旗鼓相當,結果兩個月之後,蘇聯豎起柏林圍牆。
美中台之間的種種「已知」都明擺著,可望你來我往推演到極致,但真正的挑戰應該會來自於「渾然無知」與「知而不真知的一知半解」,逐漸敏感到只要再出現幾次就會根本改變賽局。
而且,把「一知半解」如果描繪成黑天鵝事件,也會失之於浪漫而卸責。
熱門點閱》
► 錢世傑/別讓自己失業就吃土 甘蔗世代必備的「安全準備金」!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中國時報」,原標題為「美中台:無知與半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可退一步說,國力只能當作一個背景條件,「東升西降」未必一定要和國力大小形成絕對正相關。歷史告訴我們,競爭關係的消長,直接相關因素往往更在於戰略、意志、用人、情報和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