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不少民眾至採檢亭進行快篩。(圖/記者湯興漢攝)
●邱祖賢/台大博士生
「校正回歸」這個名詞是此次CDC指揮官陳時中的重大發明,使用上究竟合理否,迄今也無一定論,但中央這次既然將PCR(+)患者因為通報系統延誤所導致的數據回補,以校正回歸稱之,雖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但既然社會已經如此稱謂,我在此也不去爭論對錯,一切就以此為回填數據的代名詞。
我們先來談談PCR檢測的流程:當醫師對於COVID-19的疑似感染民眾會進行採檢作為後,會請民眾回家等待PCR結果,並於24小時內至中央疾病管制署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進行通報,所以每位民眾都會有一張通報單(有成案的意思),同時將檢體送至醫院的實驗室進行檢驗,完成後會將結果上傳至系統,如果是PCR(+),同時會通知民眾檢驗結果,上傳成功後若該位民眾是PCR(+)就是確定病例,接著會由中央疾管署(請注意,是中央)每天將系統中的確定病例名單提供給地方衛生局進行後續的收治、疫調以及匡列接觸者等防治措施,同時於記者會公布每日新增數。
整個流程從民眾採檢當天到地方衛生局拿到確定病例名單、開始聯繫民眾時,一般約需3-4天的時間。但中央於今年5月12日公布萬華疫情後,為了及早發現社區中可能的感染病例,鼓勵有萬華活動史或接觸史的民眾進行篩檢,造成短時間內檢驗量暴增,致嚴重衝擊實驗室檢驗量能,除了延長原本的檢驗時程(8小時)外,實驗室在將結果上傳至中央系統的過程又非常繁瑣(一件結果須填20幾個欄位),再次延誤結果上傳的時程,所以當系統跳出確診名單,中央再將名單再交給地方衛生局時,距離民眾採檢的時間早已超過5天甚至更久,然而中央一開始卻沒發現自己犯了這個重大錯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透過每日記者會公布新增確診數。(圖/指揮中心提供)
我們再來談談「校正回歸」是在搞甚麼:承前,當中央驚覺有幾萬筆的資料一直沒有檢驗結果時,才發現原來是檢驗結果上傳塞車,所以緊急請各實驗室清查檢驗結果,當這些結果陸續成功上傳至系統後,確定原本因塞車而造成病例黑數就不停浮現,但依先前的原則,當天確診的病例就會計算至當天的新增數。
但中央認為這些是「應該早就公布的病例」(如果檢驗結果沒有塞車,就會是上傳成功當天的新增數),所以在5月22日開始出現「校正回歸」病例,將病例算到採檢後三天那一天的新增數,這就是所謂的「校正回歸」。
舉例來說:採檢日是5月15日,但最後結果是在5月21日才上傳成功,就會回歸到是5月18日的新增數。整個校正回歸從5月22日一直到6月6日才完成,表示光是清檢驗結果就花了16天的時間。換言之,當地方衛生局接到名單時,也許民眾已經檢驗陽性16天了。至此,大家應該可以理解校正回歸的發生,其實跟地方政府或是醫院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中央疾管署法傳系統的重大失靈,所以看到先前各大媒體狂轟地方政府,甚至有陳時中幫地方政府向蘇院長求情的說法,說真的,看了我也醉了。。
▲排隊等待進行篩檢的民眾。(圖/記者楊詩益攝)
最後來談,為何校正回歸可能是這次疫情大爆發的一個重大因素。民眾於採檢後就回家等檢驗結果,當接到醫院通知PCR(+)結果時,民眾就已知道自己是確診病例,然後就等待地方衛生單位跟他聯繫。但因檢驗結果上傳中央的系統嚴重塞車,疾管署、地方衛生局完全無法得知哪些民眾已經是確診,需立即隔離收治。
導致:(1)因為衛生局完全無資料,才會發生民眾抱怨為何已經接到醫院確診通知,卻始終等不到衛生局人員來協助入住檢疫所。(2)確診民眾打電話至中央1922或地方衛生局詢問,但都因為中央的法定傳染病系統查不到名單而無法進行處置。(3)確診者在這段空窗期中一直在家中與家人共處,造成同住家人、社區鄰居、親屬也感染,這也是此波疫情突然暴增的原因。(4)確診者的同住家人(接觸者)一直無法被安排至防疫旅館進行隔離等問題,演變疫情在家戶內傳播與大量民怨的衝擊。
且由於不知還有多少檢驗陽性病例散布在何處,地方衛生單位很難研判疫情發展採取適當的防治措施,進而喪失第一時間的防堵先機。所以,此次校正回歸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此次疫情突然爆發的一大原因。
找出問題並不是為了追究誰的責任,而是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此次隔離確診者空窗期的發生,無疑是中央疾管署法傳系統的問題,陳時中實在不該欺上瞞下,將問題推給地方政府或醫院。幸得公務員(不分中央地方)的通力合作,將此漏洞補起來,不再有隔離確診者空窗期或校正回歸的發生。在此,雙手合十,祈求上蒼悲天憫人,願生者無恙、逝者安息,期望國人拋棄政治鬥爭,同島一命,戰勝病毒。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