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育/千金難買早知道!重返安全樂土的「必要條件」

我們想讓你知道…雙北一定要撐住醫院的醫療負荷,全民努力NPI使疫情趨緩,等待疫苗來到快速施打,台灣才能重回安全的樂土。

●王宏育/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

這波疫情來得又急又快,我們當然有許多值得檢討改進的地方,尤其見證到台北、新北的醫療負荷接近臨界值,如果繼續每天確診都是3、500人左右,11%重症,台北區大醫院的病房一定越來越不夠用,蓋病房的速度比不了病人增加的速度,這個戰爭會贏嗎?台灣所有優質的醫事人員奮不顧身,奮戰到底,心中不斷的盤算,倘若疫情沒有快速趨緩,還可以撐多久呢?

事後諸葛容易,但是唯有批評才有進步,主事者也應該有接受建議的雅量。看到一年多前,2020.3.9我在蘋果論壇的投書「大規模社區傳播時,如何防醫療崩潰」文章中,有清楚講道:「中研院宣布成功合成辨識新冠病毒蛋白質單株抗體群,可以作為快篩的關鍵試劑。目前PCR篩檢能量1天大概2450人,可擴大至5000人,最多1萬人。

▲PCR核酸檢測 。(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見諸世界各國最近一年的抗疫史,如果疫情爆發,篩檢能量是最重要的,足供初期判斷管控,匡列封鎖阻絕,才不致崩潰。只是這一年來,在緊繃的健保醫療體制下,我們有投資額外的醫療費用嗎?篩檢能量有大幅改進嗎?美國、韓國等都是10倍數以上的增加,快篩更是即時方便,可以適時合法使用,甚至醫材出口賺錢;台灣真的是太保守,也太「仗勢」了,浪費這一年的寶貴時間。

部桃事件時,我們就要急速的擴充PCR的篩檢能量,全自動PCR機器可以24小時運作,需要的檢驗人力較少,一台三百多萬,一天可以篩檢2000人,買30台1億元,就可以解決台灣大規模傳播時的檢驗能量不足之憾,方能早期判斷,早期分流治療,也不會有「校正回歸」爭議。如果有眼光早期投資1億元,現在有可能減少數千億元的損失!

甚至我們應該很早就聘請邱強博士「預設所有的狀況,做危機如何處置的應變計畫」,花個幾千萬經費,找出所有可能的漏洞,才是真正的超前部署,就有可能減少這波嚴重的疫情,數千億、好幾兆的損失,遑論多條人命,當政者應該有這種眼光和擔當。

聽說去年九月醫院都有演習「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流行應變,到底是有徹底落實,還是紙上作業虛晃一招,致今日(篩檢等)措手不及?

 

▲篩檢能量緊繃。(圖/記者林敬旻攝)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

盡一切能力使疫情趨緩

台灣每位國民都要非常努力執行 NPI,戴緊口罩,酒精消毒,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盡可能不出門。NPI從現在的75提升到90。中南部疫情較少,一定要堅壁清野,盡一切可能防堵,慢慢等到雙北疫情緩解;否則疫情蔓延台灣各地,將會造成台灣無法想像的傷害。

全島一命

雙北的病人太多,不堪負荷,當然可以往中、南部移動。但是對病人心理的負面影響,需不需要陪伴家屬,會衍生諸多問題,也要考慮到萬一戰線拉長,把中南部的醫院都塞滿了,萬一高雄也有疫情,將如何自處?所以還是要力求醫療有效率化,分級分流,要有長期作戰的打算,病人越來越多,是不是要有覺悟將輕症的年輕人在家治療?當然有風險,配套(家庭醫師)電子監控,實不得已的選擇。

醫院專心照顧超過60歲病人,目前其重症死亡率將近三成,表示醫療的能量緊繃,沒有受到非常良善的照顧。

▲醫護能量緊繃。(圖/記者林敬旻攝)

家庭醫師照護計畫

從民國92年健保署就開始該計畫,現在每年的經費已經超過30億,服務台灣700萬位高風險,免疫力相對差,或是常常看病的國民,病人和他的家庭醫師相對熟稔。也規定要有24小時電話諮詢服務。

強烈建議,有任何的問題、擔心煩惱,白天都可以打電話到診所請求協助,非上班時間也有「24小時電話諮詢專線」,這些最熟悉病人身體狀況的家庭醫師理應提供最好的服務,例如通訊診察,醫療上所有的諮商指導,心理支持,如何健康自主管理,有需要安排篩檢轉診。落實分級醫療是減輕醫院負載最佳的輔助方案。

以最快的速度施打疫苗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地衛生所必須盡早規劃疫苗的快速打法。雙北的醫院現在病人這麼多,醫療的負擔這麼重,不是應該要專心做好醫療工作嗎?照顧病人都無暇了,那還有人力、物力、心態來幫民眾施打疫苗呢?

至於各地的衛生局防疫業務繁重,幾近分身乏術,應該專注防止家庭傳播,匡列封鎖,戰戰兢兢,如果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還要各地衛生局廣設大型疫苗注射站,勘察場地,徵召醫護人員,那真是火上加油,要他們如機器般日夜工作嗎?

將來台灣疫苗數量多到1000萬、2000萬劑時,疫苗注射一定要慢慢轉移到診所。至少醫院、大型注射站、有施打疫苗經驗的診所,兵分三路共同努力。

▲接種疫苗。(示意圖/資料照)

「早知道」 我們就多投資一點經費在醫療

台灣健保既便宜又大碗,醫療支出占GDP比率低,投資少,醫療當然一向緊繃。「早知道」就對護理人員好一點,才不會缺乏護理人力,導致某些醫院有空病房;現在大幅擴充病房,把護理人員一個當3個、5個用,品質會好嗎?「早知道」代表已經來不及了。

可惜沒有辦法「好家在」我們有投資醫療,對護理人員很好。重點是中南部一定要堅壁清野,維持低確診個案,保存台灣的一半實力。雙北一定要撐住醫院的醫療負荷,全民努力NPI使疫情趨緩,等待疫苗來到快速施打,台灣才能重回安全的樂土。

熱門點閱》

► 楊智傑/國際疫苗須政府簽約原因 廠商希望民事免責?

► 疫情下心聲》台大醫院行政:政府對醫院提撥資源過於「嚴格」

► 楊岡儒/《疫苗採購審查》是保障人民 還是卡關?

► 等待疫苗的不只台灣!心嚮「善良、勇敢、心懷感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