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紫雲/海空戰力提升條例三讀 強化台灣不對稱戰力關鍵一步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國新的作戰想定是以「動態賽局」的邏輯思考,主要聚焦「重層嚇阻」,目標是打亂敵作戰節奏,如此才能維持防衛固守優勢,也就是建構嚇阻所需的「實力」(capability)、「可信度」(credibility)。

同心圓,國軍防衛作戰構想,海空戰力提升條例,特別預算,中科院,岸置反艦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M1A2T,F-16V,嚇阻,C4ISR

▲立法院院會於23日完成《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三讀。(圖/記者屠惠剛攝)

● 蘇紫雲/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副研究員

「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在23日終於獲得立院三讀通過,為台灣強化不對稱戰力加入生力軍。

此特別預算為2400億元,為期5年,主要是購置國造的八大防衛系統包括岸置反艦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萬劍飛彈系統、雄昇飛彈系統、海軍高效能艦艇與海巡艦艇加裝戰時武器系統。

這也符合台灣國防報告書提出新軍事防衛構想,強調「延伸防衛縱深、國土防衛韌性」。

同心圓,國軍防衛作戰構想,海空戰力提升條例,特別預算,中科院,岸置反艦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M1A2T,F-16V,嚇阻,C4ISR

▲台灣當前的「軍事戰略」、「防衛作戰構想」。(圖/110年國防報告書)

但美國學者洪澤克(Michael A. Hunzeker)撰文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台灣軍事戰略脫軌」(Taiwan’s Defense Plans Are Going Off The Rails),洪氏向來友台,而其不同觀點的主要理由是台灣放棄以往的「整體防衛構想」、低價武器、同時發展長程打擊飛彈作為「報復性」武器。

但是由軍事史觀察,其論點較為片面,實際上各國戰略都是動態調整、低價武器也僅是不對稱作戰的部分要素。真正的不對稱作戰,更應考量敵方弱點,我方的資源投入、以使戰略設計發揮最大效果。

同心圓,國軍防衛作戰構想,海空戰力提升條例,特別預算,中科院,岸置反艦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M1A2T,F-16V,嚇阻,C4ISR

▲美國學者洪澤克(Michael A. Hunzeker)認為「台灣軍事戰略脫軌」(Taiwan’s Defense Plans Are Going Off The Rails)。(圖/War on the Rocks)

進一步看,Michael A. Hunzeker將不對稱的重點聚焦為「小型、量多、便宜」武器,並以台灣先前採購的M1A2T戰車、F-16V等「載台」作為是否符合不對稱作戰概念的依據。

如此恐混淆作戰構想、關鍵能力、武器載臺等戰略規劃的邏輯。其次,僅以過往的「整體防衛構想」作為不對稱防衛概念,更是混淆國防政策、軍事戰略、與作戰構想的思維層次。

客觀來說,軍事戰略的調整在實務上是隨著敵我雙方能力調整的動態賽局,加上對於武器的籌獲亦應隨敵情變化而有不同優序。而兵力的整建也須有「基本兵力」以及「不對稱兵力」的組合。

台灣軍售以不對稱戰力為主

客觀數據顯示,依照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的資料觀察,蔡政府執政後對美軍購總額為190.8億美元,「載台」約95億美元、而不對稱戰力總價達95.8億美元。因此,再由採購的品項來看,總共約16大項,載台僅2項,因此台灣並未忽略不對稱戰力的投資。

實際上,自蔡英文政府執政以來,台灣的對美軍購項目,除F-16V、M-1A2T主戰車兩項為「基本兵力」之載台更新需求外,絕大多數皆為精準彈藥、C4ISR戰場管理的「不對稱戰力」。

這些不對稱戰力包括:

(1)「岸基反艦飛彈」(CDCM)、(2)「高機動砲兵飛彈」(HIMMAS)、(3)「距外攻陸飛彈」(SLAM-ER)、(4)MK-48魚雷、(5)M-109A6「帊拉丁」快速打擊自走砲、(3)愛國者3型飛彈更新、(4)HARM反輻射飛彈、(5)JSOW聯合遠攻彈藥(AGM-154)、(6)人攜式反裝甲飛彈(標槍、托式)、(7)刺針防空飛彈。

同心圓,國軍防衛作戰構想,海空戰力提升條例,特別預算,中科院,岸置反艦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M1A2T,F-16V,嚇阻,C4ISR

▲M-109A6「帊拉丁」快速打擊自走砲。(圖/維基百科)

戰場管理則包括:

(8)MQ-9無人機、(9)戰區網電通信系統、(10)MS-110偵照莢艙,以及(11)「路克基地訓練」、(12)「戰機另附件」、(13)「船艦雷達」、(14)MK-46魚雷更新等後勤訓練購岸,皆為「低價高效」的不對稱作戰防衛系統。

遠程精準打擊是「拒止性」嚇阻 而非「報復性」嚇阻

同時須注意的是,我國新的作戰想定是以「動態賽局」的邏輯思考,主要聚焦「重層嚇阻」,目標是打亂敵作戰節奏,如此才能維持防衛固守優勢,也就是建構嚇阻所需的「實力」(capability)、「可信度」(credibility)。

所以,遠距(程)精準打擊能屬拒止性戰力,並非洪氏所誤解的報復性嚇阻。另拒敵於彼岸,主要是台灣地理縱深不足,因此以火力延長防禦縱深,以空間爭取時間縱深以利後備動員,形成全民總力。

是以若不思在共軍作戰進程前段阻滯其行動,而聚焦於其作戰進程的中後段,是本末倒置,嚇阻成效亦會大打折扣。

相對的,洪氏質疑我方可否具有遠距打擊所需戰場偵關系統(C4ISR)的確是建設性質疑,然由前述近年的軍購項目中可看出我方已有投資(MQ-9無人機、MS-110莢艙等),且持續將C3ISR韌性視為當前建軍之重要目標。

破除共軍優勢 我國必須善用武器籌獲及創造時間的不對稱

我國現階段軍購主要以快速提升戰力為目標,然考量籌獲期程的穩定與掌握,並非只是一昧追求大型高昂的載臺,而忽視時間因素。

因此,我國深知時間因素的不對稱性,積極建構具備「遠距、精準、機動」之打擊能力,有效發揮多層次防衛作戰效益,並藉打亂敵作戰節奏,以「擴展增加防禦縱深,以換取全民防衛動員、並執行抵抗的時間」。

同心圓,國軍防衛作戰構想,海空戰力提升條例,特別預算,中科院,岸置反艦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M1A2T,F-16V,嚇阻,C4ISR

▲MQ-9無人機。(圖/U.S. Air Force)

在綜合評估共軍占有臺海作戰時間之優勢,無論是大規模或立體多棲登陸,都需縝密的作戰規劃,作戰進程的各個階段均環環相扣,因此反而成為我方不對稱優勢,可在各作戰進程中提高其風險與失敗率,使其計畫更形複雜繁冗,進而達成我方拒止的目標。

同心圓防衛拓展防禦空間:台灣軍文團隊俱高度共識

國軍防衛作戰構想,係以國家利益與目標為核心,遵循總統國家安全理念,以及依國防戰略目標及軍事戰略,向下指導建軍發展。

總統、國安會及國防部均能充分溝通及理解,並盱衡當前敵情威脅,尤其面對中共灰色地帶威脅,必須建構平戰一體之全民防衛動員作戰能力,強化軍民抗敵意志與防衛決心。

同時結合用兵、造兵的需求與能力,以妥適進行國防資源分配,透過發展新作戰構想,讓現有戰力發揮不對稱效果,正是國軍現階段積極戮力的方向,絕非是因循苟且,墨守成規。

同心圓,國軍防衛作戰構想,海空戰力提升條例,特別預算,中科院,岸置反艦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M1A2T,F-16V,嚇阻,C4ISR

▲「軍事戰略」及「防衛作戰構想」示意圖。(圖/110年國防報告書)

時間與空間為防衛作戰進程之一體兩面,且為一個動態的賽局,而非被動自我限縮於國土防衛的靜態賽局,因此國軍在濱海與灘岸既有防衛戰力基礎上,以防衛同心圓的概念向外拓展防衛空間,爭取戰略縱深,同時推動後備動員改革,提升防衛固守的韌性。

以實現嚇阻、遲滯敵軍進犯,爭取動員時間發揮整體國防力量,打擊敵軍集結、航渡的脆弱節點,迫使其奪臺任務失敗的戰略目標。

國防戰力的發展是累積的過程,防衛作戰構想的策訂亦有其延續性與動態調整的實務需要,因此無論以往的「整體防衛構想」(ODC)及新版的防衛構想,主要均聚焦於中共對我之軍事威脅與未來作戰型態。

熱門點閱》

► 揭仲/共軍登陸作戰模式威嚇台海 國軍新「防衛作戰構想」又如何回應

► ET民調》邱明玉/陳時中、黃珊珊各有執政包袱 蔣萬安選戰考驗正開始

► ET民調》黃光芹/藍白2024年勝利方程式:1加1才大於2!

► 黃竣民/台海若開戰 誰先上?誰能上?誰想上?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原標題為「台灣新軍事構想:同心圓防衛的擴大」,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