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確診人數為439例,其中雙北佔比超過一半,共245例。(圖/指揮中心提供)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與病毒共存 最終防疫率範圍大
4月11日新增439例。
連續三天都是四百多例,代表疫情擴散動能被削減,目前的圍堵有效!依我計算,目前全台Rt值持續下降,已經降到2以下。原因有二:一是持續疫調與匡列,二是人流移動已有減少。
台北新增100例,其中有65例屬不明感染源,比例仍高。台北目前社區篩檢陽性率為0.2%,比新北與基隆都低,但為什麼感染源不明案例比人家多?我的理論是人流移動比較大。台北目前隔離五千多人,雖然量已經很大,還是應該繼續匡列;如果無法匡列到二、三輪,只匡列一輪仍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沒房間可以隔離,至少要讓接觸者知道自己有染疫風險,並趕緊受檢或自行快篩。
11日柯市長秀出了各國染疫比例,其中日本是5%,而韓國將近30%。請問,台灣要走哪一條路線?即使大家選擇與病毒共存,最終染疫率也有很大的範圍。努力圍堵,是不是就能讓最終染疫率降到最低?而中重症與死亡人數,是不是也可以降到最低?
難達清零 至少全民共同朝Rt值趨近1努力
至於圍堵的目標,就是讓Rt值趨近1。如果清零不可能,那麼至少努力壓到Rt值趨近1吧。有沒有看到11日長程班機陽性率等於零?一、兩個月後,東南亞入境也會如此,而如果境內疫情可以壓到那時候,是不是就不會大爆發,又能過正常生活?
從頭到尾,我的解封理論就是如此。
11日新北新增145例,已是連續三天都是這樣的數字,代表Rt值已被有效壓低。事實上新北現在的Rt值已經與台北拉開了,你看今天他們有40例是台北相關,已成了最大單一新增來源。現在雙北首長的看法是:「新增一定會上升!」或許吧,但民眾看到新增上升,如果感到擔心,也可能自動減少社交與群聚,那麼新增就會趨緩。
至少在過去六、七天,新北已經證明可以圍堵這波疫情,事實上過去六、七天,新北每天發病人數都在一百上下。當然,未來新增持續上升,總有疫調與隔離量能被突破的一天,但現狀是美好的。
▲國外經驗證明,即使與病毒共存,染疫人口仍有相當大的伸縮空間。(圖/記者邱顯燁攝)
政治上大家要維持現狀,現在,防疫目標其實也是維持現狀啊。你看日本就停在新增五萬多了,而台灣,會停在哪一個數字?幾百、幾千,還是幾萬?就看大家的決心與努力了,當然也會被你的疫情理論影響。如果你認為最終一定六成人口感染,當然會認為現在的圍堵沒有意義,但國外經驗證明,即使與病毒共存,染疫人口仍有相當大的伸縮空間,而差別恐怕就在於防疫方式。
病毒可能衝破縣市界線 繼續圍堵是當務之急
基隆與桃園11日的疫情大致持平,仍要注意感染源不明案例。現在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中南部與花東的Rt值,無法與北北基桃顯著拉開,這代表即使疫情還沒大爆發,病毒仍有衝破縣市界線的能力。當然,這或許是因為雙北仍有疫調能力,未來還是可能拉開。
中南部各縣市現在的狀況越來越相似,也就是都有少數不明感染源,連台中都出現了。花蓮新增22例,群聚樣貌跟先前台中婚宴那件一樣,都是從餐廳感染波及醫院,處理可說難上加難。然而,先前經驗也告訴我們,繼續圍堵就會成功。
關於接下來的全台疫情,我現在能想到的最好狀況,就是在疫調與隔離量能被超越前,把Rt值壓到接近1。希望大家不要放棄,繼續盡力圍堵。
11日上海新增仍是兩萬多,已是連續第四個兩萬多,代表沒有繼續三天翻一倍。封城一定有效,但會有居家感染,於是繼續延燒一陣子才會下降。上海如果繼續封城,高峰很快就會達到,問題是民怨越來越深,能再封多久是一個問題。繼續有台灣官員被隔離,或者民代差點被隔離。如果疫情持續延燒,這類狀況會越來越多,大家都要先做好突然被隔離的準備。
熱門點閱》
►兒童須打疫苗?美研究:父母具間接保護力 過敏童依醫指示施打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沈政男」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至少在過去六、七天,新北已經證明可以圍堵這波疫情,事實上過去六、七天,新北每天發病人數都在一百上下。當然,未來新增持續上升,總有疫調與隔離量能被突破的一天,但現狀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