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昂貴發電取代便宜發電 錯誤政策導致電價成本大增

我們想讓你知道…除了燃料成本上漲外,影響電力成本更重要的原因,是電力結構改變──便宜的電占比減少而昂貴的電占比增加。

▲預期最新電價方案可能朝調整商業用電、工業用電漲5%、8%或8%以上,並傾向不調整民生住宅用電為主。(圖/記者黃可昀攝)

●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近日電價調漲成為熱門話題,經濟部長已放話此次電價調漲要「合理反映」,目前只在漲價幅度與漲價用戶區隔等細節作考量。

此次電費漲價,經濟部全都賴在「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單一原因,好像未來只要國際燃料價格不漲就天下太平,電價可保持平穩,真的嗎?

2018年底公投,通過好幾個與能源有關提案。經濟部應立法院要求,在2019年3月,於立法院提出「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專案報告」。報告中指出「假設燃料成本不變」,2025年平均電價推估為每度3.39元,較2017年每度2.55元,增加0.84元。專案報告中也預估25年總用電量為3,029億度,將此數字與0.84相乘,發電成本將上漲2,544億元。

電力結構改變 影響電力成本

請特別留意,經濟部專案報告坦承,2025年電價將上漲2,544億元,是基於「燃料成本不變」假設。許多民眾可能會納悶:燃料成本不變,電費為何會漲價?其實除了燃料成本上漲外,影響電力成本更重要的原因,是電力結構改變──便宜的電占比減少而昂貴的電占比增加。蔡政府能源政策的兩大手段:「以綠電取代核電」及「以氣電取代煤電」,都是以昂貴的發電方式,取代便宜的發電方式。

▲除了燃料成本上漲外,影響電力成本更重要的原因,是電力結構改變。(圖/記者林振民攝)

核電六部機都正常運轉時,每年可發400億度電,每度電發電成本1元。蔡政府規劃以同樣無碳的綠電取代核電。離岸風電及太陽能每度電平均成本5元,以其取代核電,每年發電成本增加1,600億元。此天文數字無關國際燃料價格,而是電力結構改變。昂貴氣電取代便宜煤電,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900億元,這是專案報告中,2,544億元的計算基礎。

燃料成本上漲 電價恐將漲3700億!

2,544億元是基於燃料成本不變假設,如果燃料成本上漲呢?2017年煤電與氣電每度電發電成本分別為1.46元及2.29元。依蔡政府規劃,2025年綠電占20%,煤電及氣電占80%。換句話說,3,029億度電中,火電占2,400億度。保守估計每度電漲0.5元,發電成本在2,500億元外,又要增加1,200億元,電價不是要漲3,700億元?

綠電進度落後 推遲漲價時程

唯一的「好消息」,是目前綠電進度落後。氣電也因藻礁議題,大潭電廠燃氣機組因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完工延宕也延後兩年,電費上漲3,000億元會由2025年推遲到2027年。

蔡政府頭已經洗下去了,全國民眾就等著承受電價漲3,000億元的苦果吧!

熱門點閱》

►謝思民/猴痘傳染性遠不及天花 無須擔心會大規模傳播 

►李建璋/猴痘不至大流行 在星星之火就捻熄

►謝金河/全民幫用電大戶買單 是思考電價費率的時候了

►雪影/《女外科》蔡淑臻詮釋有血有淚的小劉醫師 粉絲敲碗第二季!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評論網」,原標題〈「合理」漲電價 至少3000億〉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