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對台灣前途的關鍵性

丘福隆

目前台灣反核者或擁核者意欲說服對方,無異於「與虎謀皮」。

反核者認為:(1)没有非建核電廠不可的必要性。(2)不能保證核廠永不出事。(3)核四施工品質差,萬一出事災禍滔天。(4)核廢料問題無法解決。

擁核者認為:(1)核四有必要性。(2)理論上災禍機率雖不可能為零,但一切均可管控。(3)建廠工程品質確認安全後核四才會運轉。(4)核廢料問題可以解決。

綜而觀之,反核者以常識推論、道德人性以及現實數據為論理基礎,已將主要論述推上台面。擁核者則從經濟與科技層面提出抗辯,但對於常識層面的溝通似乎力有不逮。因此,本文將僅就反核者的某些疑慮做進一步的解說,希望藉此補充擁核論述的缺失,並使其更具說服力。

質疑一:没有核四台灣的總發電量仍然足夠,核四没必要。

解說一:會受天候、地理、政治、軍事、外交、經濟、運輸、社安、價格等因素影響的能源都屬於不穩定能源,不能夜以繼日地提供電力。一旦影響因素發生變化,不穩定能源勢必無法發電,造成缺電。此時若無其他備載電力立刻補上就會發生斷電,造成民生不便、工商百業損失,甚至發生意外與危機。因此,能源供應組合務必包括能一天24小時穩定供電的核能、水力或燃料電廠,以其提供基載電力。依台灣現實條件與減碳要求,核能是穩定供電的首選。

由於運轉中的三個核電廠將陸續退休,若無核四補充能源缺口,供電的穩定性會受影響。若以多座燃料電廠代替核四,則馬上面臨增加投資、覓地、環保、減碳等諸多頭痛問題。

質疑二:良好的節能省電生活習慣是現代化趨勢,用電量少了便不需要核四的電。

解說二:供電足不缺電,用電少可省電,但是都不能因此使電價下降。只有使用便宜的能源才能使電價下降。美國耗費大量研發經費探尋新能源,逾半世紀的努力仍得水力與核能是價格最低、穩定度高、幾無排碳的結論。由於台灣没有大量水力資源,核能是降低電價的唯一選項。台灣目前核能發電的比率甚低,更是没有廢核四的條件。

製造高科技產品的國家,電價高或許不是問題;製造中低科技產品的國家,電價高一定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非但產品喪失國際競爭力,而且會產生國內的物價的飛漲,重創經濟民生,即便貶值貨幣亦無濟於事。這也是日本在福島核災之後,除了必須採取日幣貶值等財經措施之外,也恢復核能供電以救經濟民生。至於德國,其核能供電比例高出台灣甚多,又是高科技國家,故有減核的本錢。即使如此,其減核速度甚為緩和。過去台灣核能供電比例高,經濟起飛;近年該比例降低,經濟疲軟。韓國的走勢與台灣剛好相反,未來核電比趨高,經濟超越台灣。再看菲律賓,連唯一的核電廠都無法使其運轉,不論是否因缺乏營運科技人才、環保考量,或其他任何理由,結果是經濟凋敝,大量人民必須出國出賣勞力。

疑慮三:天災永遠不斷發生,既然連工作嚴謹工業發達的日本都無法預防核災,核四遲早也會釀成災害。

解說三:萬年之內海嘯襲台的機率甚小;若襲台灣,襲中核四的可能極微;若襲中核四且核四仍在服役運轉,可能性低;即使核四在運轉中被海嘯襲中,核災也不會發生,因為核四已建立多重阻絕防禦措施。其實,日本福島核災是人為因素導致,無法在他處複製。

過去核災都發生在科技先進國家,發展中國家反而無重大核災記錄,足證人事與管理才是核安最重要的因素。台灣核廠的人事與管理均由一流人才負責,核安層級當然翹楚全球。

地震發生的頻率遠較海嘯為高,因此核廠的選址與「建築彈丸性」甚為重要。當建築體較週遭的地質堅固,形同彈丸,這種建築物防震力特強。就地震而言,何時何地會發生何層級的地震無法以現代科學準確預測。若根據推測,地震早該把美國南加州裂解推入太平洋海中。但今天南加州人民馬照跑舞照跳,没人急著搬離這個房價貴得離譜的地方。過去極少數人因經濟因素搬到別州,卻碰到龍捲風而喪盡家財性命。由此可見,短促的人類生命無法預測以億萬年為計算單位的地球動向。

從長程看來,發生核災的機率理論上不是零,台灣沉入海中的機率理論上也不是零。從短程看來,百年內日本帝國已興衰起落數起,大陸崛起亦為近數十年內之事。我們與其擔心千萬年內可能偶發的天災,不如更實際地注意數十年內一定會發生的能源缺乏問題,以及數年內就會變得更為嚴峻的經濟民生問題。

疑慮四:電力學權威陳謨星教授對核能的效率與安全有重大疑慮,為反核提出強力專業背書。

解說四:陳教授確有寶貴的電機經驗與省電理論。他認為電壓不平衡時感應馬達會產生振動並降低效率,若發生共振則更為危險,甚有道理。針對這項憂慮,所有核廠均應裝置正確硬體以避其害。他懷疑台電所報核能電價成本過低,涉及作假。本文對價格爭議無法置評,但若做假帳便可使電價大降,則認為没有立刻追究的必要性。

陳教授提到「風力發電很簡單,發便宜的風電卻要很高的科技」。確實如此,但也正因為缺乏相關高科技以及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台灣目前風力發電十分有限。至於他認為「發展核能會造成再生能源與其他能源為核能服務」,從理論上說是正確的。以台灣的條件不可能做到以不穩定的再生能源為基載電力。

陳教授以為「發展核能所製造的一個工作機會,若用以發展風能則可製造出500個工作機會」,恐怕言過其實。若真如此,刪除核廠一千名員工便能產生五十萬個就業機會,可立刻解決嚴重的就業問題。又若循此論點逆向思考,我們將會得到「核能工作效率何其高!」的結論。

術業有專攻,行行出狀元,但論及國策大計則必須集思廣益面面俱到,不能盡賴權威一己之見,只求實現個人理想願望。確實,世界上有許多權威專家,將其畢生領悟與經驗以「想當然耳」的方式推演出學說理念,形成學門教派。其本意良善,卻因未經考驗而缺失甚多。以李遠哲博士為例,他常駐教育學術界,但推動教改卻無成就貢獻;曾經擁核如今反核;兩度推薦阿扁當總統卻使全民受害;曾經勸青幼學子莫如垃圾桶般地吸收垃圾知識,卻未考慮學子們無辨識垃圾知識的能力。諸此等等不一而足。

質疑五:建核四已耗費三千億元,還要花不知多少錢才能完工。許多擁核者與核四工程利益有關,應立即停建核四。

解說五:認為「擁核與核四工程利益有關」的論點會導致「反核與沾不到工程利益有關」的反證,故不宜就此爭論。質言之,政府有責任查出並懲處貪污舞弊失職人員,否則民心不服;没有核安認證便没有核四的原則不能妥協,否則抗爭不斷。

三千億元不是小數目,要賣三兆元以上的產品才能賺那麼多錢。十二年國教因每年缺35億元而有排富條款之議,故此爭論不休窒礙難行。若有三千億元可用,則能提供近百年經費所需。

台灣在半世紀前妥善運用為數不多的美援經費,有助於在1970年代創造經濟奇蹟。日本在甲午戰爭後明知中國窮到冒了煙,仍要求天價賠款,藉以隨後打敗俄國建立大日本帝國不由分說,一筆資金適切地運用不但可救急圖存,甚至可脫胎換骨改變歷史。

總之,不論何由,現在政府變窮了,國際經濟不景氣賺錢又特別不容易,對這筆已為核四投下的三千億元,我們必須做關鍵性的抉擇,絕無輕率地做廢棄決定的道理。

●作者丘福隆,美國洛杉磯,生物科技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