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不應「做球」或「挖坑」 提問要助選民更認識候選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媒體提問應撇開媒體對特定候選人支持立場,公允對待所有參與辯論的候選人,「做球」或「挖坑」均不足取。

 

▲今年選舉唯一一場的選舉電視辯論,由TVBS與三立聯合舉辦。(圖/台北市長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主辦方提供)

●鄭自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台灣選舉辯論始自1991年二屆國代選舉,國民黨籍候選人朱新民與民進黨籍候選人林濁水於12月8日在台北市金華國中的「統獨辯論」,開了風氣之先,這是台灣第一次選舉辯論。但全國性電視同步轉播的辯論,第一次是1994年10月2日的台北市長候選人辯論,由《中國時報》主辦台視轉播,三黨候選人陳水扁、黃大洲、趙少康參加。

早年選舉電視辯論,媒體的角色只是主辦和轉播,但後來陸續加入公民提問與媒體提問,公民提問被發現有洩題和暗樁,因此近年只留下媒體提問,也形成申論、交叉詰辯、媒體提問、結辯等四段式的標準模式。

「媒體提問」發揮第四權 替選民向候選人提問

加入「媒體提問」是希望媒體透過公器角色幫公民向候選人質疑,而不是希望扮演啦啦隊的角色,「做球」給特定候選人,或是「挖坑」給礙眼的候選人跳;因此題目應該大器,而且可以問出候選人的程度、視野。

今年選舉唯一一場的選舉電視辯論,由TVBS與三立聯合舉辦,兩台各派一位代表各提一個問題。

TVBS提居住正義 誰來當市長都難解高房價

TVBS問的是台北房價問題,這是「大哉問」但也是無解題,除非經濟崩盤或重大災難,否則房價一定降不下來,即使近年台北人口由270萬降至240萬人,房價並沒有明顯下降就是例子,所以誰來當市長誰也沒辦法,因此三位候選人的回答都落在社會住宅上,但黃珊珊是現任者,因此回答也比較具體。

三立提統獨之問 做球給特定候選人

而三立提問,以戰爭為恐懼訴求,有意將議題導致「抗中保台」,抗中保台是民進黨的特效藥、選舉抗生素,刻意提「抗中保台」是在呼應民進黨的選戰大戰略,顯然有利民進黨候選人催票,恐不適當;更何況若不幸發生戰爭,所有應對均由中央操盤,市長角色就是城市民防指揮官,有其法定職掌,候選人也無法著墨發揮,問了也是白問。

撇除特定立場 媒體提問不應「做球」或「挖坑」

媒體提問應撇開媒體對特定候選人支持立場,公允對待所有參與辯論的候選人,「做球」或「挖坑」均不足取。

熱門點閱》

►陳立誠/兼顧氣候與經濟的氣候工程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愈急於想找到工作愈容易陷入詐騙

►洪蘭/人其實不喜歡說謊 詐騙成性止不住羞恥心

►選前辯論強化候選人特點 舉辦選舉電視辯論要趁早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愛傳媒」,原標題〈選舉辯論 媒體提問不應「做球」〉。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