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7於11月6日在埃及登場。(圖/路透)
●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本週在埃及召開,會期兩週,超過35,000人與會。每屆COP會議對全球減碳目標都有所建議及規範,影響世界各國能源及氣候政策,是全球矚目的年度重要會議。
2050年達零碳排才有可能達成巴黎峰會目標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無疑是人類面對的巨大挑戰。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COP21會議呼籲在本世紀末將全球溫升控制在攝氏2度,但又加了一句話:人類應共同努力在本世紀末將溫升控制在攝氏1.5度。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主因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控制溫升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逐年降低化石燃料使用。依電腦氣候模型模擬,若今日碳排達到峰值,在未來30年每年依線性降低直到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方有可能在本世紀末將溫升控制在攝氏1.5度。此即為去年COP26會議前,全球各國(包括台灣)紛紛承諾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之主因。
但自從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來,化石能源就是促進人類經濟發展及文明進步的最主要支柱,目前全球能源80%仍然依賴化石能源,期望在30年內達成能源轉型,完全放棄化石能源,談何容易。
IEA提能源轉型路徑 富國豈知窮國苦?
位於巴黎的全球能源總署(IEA)是全球已開發國家(OECD)的能源智庫,也是規劃全球能源轉型最主要的機構。10月IEA剛出版的2022全球能源展望報告,即有專章討論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但其中充斥不切實際,一廂情願的「路徑」。
IEA是已開發國家能源智庫,立場就很有問題。已開發國家人民富足,當然有能力以高成本進行「能源轉型」,另外這些國家人均能源使用遠高於開發中國家,當然可以壓低能源使用成長率。但目前全球尚有8億人無電可用,20億人能源使用量不足,開發中國家經濟不發達,人民貧困,豈有可能放棄以價廉的化石能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反倒進行昂貴的「能源轉型」?
▲印尼首都雅加達北部地區,2050年會有95%地區被淹沒。(圖/路透)
IEA去年一本報告規劃2050年淨零排放達標後,已開發國家每年人均用電14000度,為開發中國家4700度的3倍,個人稱之為「氣候帝國主義」。2050年已開發國家人口14億人,開發中國家人口為84億人。這84億人會甘於生活水凖永遠大幅落後於14億已開發國家的國民?IEA的規劃顯然過於偏袒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會贊同IEA不切實際的規劃嗎?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一向對IEA的預測嗤之以鼻,OPEC認為開發中國家極需價廉之化石能源發展經濟,OPEC近日宣布預計到2045年前將投資12兆美元開發新的油氣資源,完全否定所謂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說法。
意圖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將溫升控制在攝氏1.5度決無可能達成,其實IEA也心知肚明。IEA坦承大多2030後減碳之技術均尚未成熟,還在研發中,目前承諾2050年淨零排放的國家及政客,根本是瞎起鬨,自欺欺人。
本世紀末溫升3度難避免 減碳外的降溫手段是「氣候工程」
2015年在巴黎舉行COP21會議,世界各國都提出了「自主減碳目標」。但即使全球各國都達到自訂之目標,本世紀末全球溫升仍將為攝氏2.7度。但現在檢討,多數國家根本無法達成自訂之目標,顯然到本世紀末溫升超過攝氏3度難以避免。
COP會議以溫升攝氏1.5度或2度為目標主要是因為擔心溫升3度會造成颱風、暴雨、乾旱、野火等極端氣象加劇造成的天然災難。但人類除了減少碳排外,還是有降低溫升的手段,這就是很少人知道的「氣候工程」,此為人類師法自然產生的靈感。
大型火山爆發後全球降溫 飛機在平流層釋放二氧化硫經濟又實惠
全球每年都有火山爆發,通常規模不大。但每隔數十年就有特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此種大型火山爆發後,全球溫度會有所下降。原因在於火山爆發時,會將大量二氧化硫等微粒噴上離地表超過10公里的大氣平流層,此等微粒在平流層會停留一年左右才降回地表,因而有阻絕陽光,使全球降溫的效果。
▲大型火山爆發後,會將大量二氧化硫等微粒噴上離地表超過10公里的大氣平流層,此等微粒在平流層會停留一年左右才降回地表,因而有阻絕陽光,使全球降溫的效果。(圖/路透)
近數十年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是1991年菲律賓的Pinatubo火山爆發,估計有1千萬噸的二氧化硫噴入平流層,使次年全球平均溫度降低0.5度。1815年在印尼有一更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次年成為「沒有夏天的一年」,全球農產欠收,造成嚴重飢荒。
以飛機在平流層釋放二氧化硫,在技術上完全可行,並且價格低廉,英國皇家科學院估計只要美金2500億元即可支付未來百年釋放二氧化硫費用。不說別的,單單美國去年通過的基礎建設及今年通過的抗通膨兩法案中,就有5600億美元用於對抗氣候變遷,但減緩溫升效果微乎其微。
以往聯合國及全球氣候能源界都避談「氣候工程」,將其視為禁忌,因為擔心如果民眾知道有簡單價廉的抗暖手段,會削弱支持能源轉型政策的力道。但近年聯合國IPCC氣候變遷報告中也不得不正視並討論氣候工程。
以能源轉型減碳而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希望2100年溫升控制在攝氏1.5度,對人類經濟造成的衝擊實在太大,與溫升造成的負面影響比較,得不償失。此為耶魯大學諾德豪斯教授以氣候經濟成本效益分析得到的重要結論,諾氏並因此研究而在2018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依目前趨勢,全球終將覺醒,放棄不切實際的激進減碳政策,而改以本世紀末攝氏3度溫升之碳排作為減碳目標,輔以氣候工程手段,使本世紀末實際溫升控制在攝氏1.5度。看來這極可能是人類無法避免的選擇。
熱門點閱》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奔騰思潮」。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人類除了減少碳排外,還是有降低溫升的手段,這就是很少人知道的「氣候工程」,此為人類師法自然產生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