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忘了「探親假」,有假就出去遊玩。
劉佳 周晶晶
「不常回家看老人算犯罪」《老年人權益保護法》7月1日起開始實行。用律手段保障孝道的作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明刑弼教」體現了國家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視。積極意義不言而喻,但令人擔心的是,在國家鼓勵探親的今天,探親假的落實卻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自從1981年,國務院頒佈《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之後,探親假從未遠離我們,但我們似乎已經將其遺忘。
於是社會上關於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種種呼聲再次響起,人們忽然發現,我們每個人原來都是高玉寶,被半夜雞叫整了一把卻不自知。一種被傷害的感覺開始在每個人心中回蕩。如何保障每個人的休假權,成為了網上討論的熱點。
其實休假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但如此好事,何以難於推行呢?有些假期如「探親假」被人疏遠,竟然到了連勞動者自己都忘記的程度。
「探親假」的設立是在1981年,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探望配偶,二是探望父母,期限為每年20-30天。本意是成鵲橋之美,全春暉之情,溫情脈脈,盡在其中。在哪個時代,每個人一周只有一天的休息,且沒有今天這麼多的假期。最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不能自由遷移,不論是母子異地還是夫妻分居,如果組織上無法解決異地分居問題,哪親人們就只能「我在長江頭,君在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
更要命的是,哪時親人團聚還受制於技術的發展。沒有高鐵,沒有飛機,甚至很多地方都沒有通路。想回趟家,對很多人來說,回次家至少要十天或半個月,因此寶貴的探親假被無數工作在外的人日日期盼。
時光流轉,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景象。技術的進步,出行越來越方便,可是「探親假」卻在人們的心中被遺忘。究其原因,不外兩點,一是企業不願意放,二是百姓沒工夫休。放假雖然很爽,但卻有成本。這種成本不僅是公民個人將有所付出,整個社會也在為休假付出成本。因此,休假制度能否得到很好的執行,關鍵在於這種成本能否被控制在社會所能接受的範圍內。
很多人都在問,是誰剝奪了我們休假的權力?其實,我們面臨有假難休的窘境,不僅是因為休假權被人剝奪,更是因為很多假期從制度設計上存在問題。
第一,很多的休假規定,幾十年如一日,沒有與時俱進作出相應的改革。
以探親假為例,此假設立於1981年 ,很多規定也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下作出的。比如,夫妻分居兩地,職工可請假30天。在當時計劃經濟的時代,此規定當然合理,哪時人們不能自由遷徙,連外出住店都要單位的介紹信才行。但今天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解決夫妻分居完全可以通過換工作完成。另外,當年的人們每年休息日有限,一年到頭難得與親人團圓,探親假就顯得十分珍貴,現在不僅有雙休日還有小長假,親人團圓的機會較當年多了很多;再者,當年交通不便,一有外出路上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現在飛機高鐵,速度極快,來往自如,為歸鄉的遊子插上了回家的翅膀。81年作出的關於「探親假」的相關規定,現在看似乎有些陳舊。因此探親假必須與時俱進,從休假期限、休假資格到報銷制度上作出相應的調整。
第二,我國的休假制度,更多是從文化民俗及百姓心願角度出發,缺乏對社會成本的測算,特別是沒有充分考慮這些假期的設立會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中小企業的用工成本。因此很多假期其制度設計上存在天然缺陷,從一開始就面臨「胎死腹中」的結局。
以製造業為例,每年5-7月份是很多工廠的接訂單高峰期,但這一時期卻集中著大量的法定假期,如五一,端午、六一等等,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此時正值用人之際,連正常的週末休息可能都需要安排加班,更不用說放假。探親假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按現行的探親假規定,職工每年可以享受20-30天的探親假期,休假期間工資照發,企業還要給職工報銷一部分路費。如此規定相當於要求企業每年要給很多職工放一個月的帶薪假。這無疑會極大的增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用工成本。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企業之間競爭高度白熱化,這種休假制度很值得商榷。
而對於很多勞動者來說,休假雖然是塊誘人的蛋糕,但卻無力消受。筆者曾與一位在外企工作的朋友聊天,問及此事。朋友言道:假可以請,單位也會批,但我不想休,因為企業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你的工作沒人替你幹,今天你要是休息明天你就要加班。所以單位讓我休,我也不想休。
探親假也好,其它假期也罷,休假總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但好事要想落到實處,就必須考慮社會成本的問題,休假也是一件有成本的事。休假成本如果處在一個社會所能接受的範圍內,就易於被社會各界接受,如果休假成本過高,超越了社會所能接受限度,很多假期就會被人們束之高閣。
想要讓人們「有假還能休假」可以嘗試從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改革:一是要科學設計休假制度,控制休假所產生的成本。特別是讓中小企業能放的起假。二是要合理分擔休假成本,政府可以考慮在一些法定假日比較集中的月份適度減稅,減輕企業負擔。
有假難休的局面反映出我國的休假制度存在巨大缺陷。我們的休假制度過多的考慮文化與習俗的因素,也較充分的考慮了人民群眾的美好願望,但對休假成本缺乏合理的估算,也沒有充分考慮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實際困難。因此想要解決有假難休的問題,必須更合理更科學的設計我們的休假制度,唯有如此才能讓美好的假期真正惠及廣大群眾。
●作者劉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周晶晶,北京朝陽外國語學校教師。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