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新三箭直射高齡少子化 社會變遷也應納經濟學討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安倍新三箭可解讀為日本國家的人口政策與社會安全體系重建。雖然受到經濟學家各種批評,實際上卻是直面日本人口高齡化的困境,點出關鍵的國家未來核心挑戰。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面對已失落二十年的日本經濟,提出「安倍經濟學」。(圖/路透)

● 陳亮恭/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就任時,面對已失落二十年的日本經濟提出系列對策,相關策略被稱為「安倍經濟學」,希望以三支箭改變日本經濟。這三支箭分別是推動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投資的「財政政策」,及推動企業創新的「結構改革」。安倍經濟學推動之初產生顯著成效,日本經濟顯著成長、股市大幅上漲、民間消費增加。然而,安倍經濟學在短期成果外,似乎未能產生長期有效的質變,關鍵在於「結構改革」的第三箭未出現創新的永續動能。

除了2012年「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之外,安倍前首相在2015年9月指出安倍經濟學已進入第二階段,進而推出「新三箭」口號。相較於首發的三箭,2016年推行的「安倍新三箭」受到更多的議論。

安倍新三箭 直射高齡化困境

「安倍新三箭」嚴格說起來不太像箭,反而像靶。第一箭目標提升日本國內生產毛額到六百兆日圓、第二箭是提升日本的生育率達到一1.8%、第三箭是將照顧離職率降低為零。這三箭分別代表建構日本強大的經濟力、具有希望的生育環境,及安心的社會保障。許多經濟學家對「安倍新三箭」強烈批評,且這三箭完全不像是提升國家經濟的策略,反而像是虛幻的口號。

▲▼日本公車,日本高齡化,高齡,銀髮族。(圖/記者賴文萱攝)

▲ 安倍新三箭直面日本人口高齡化的困境,點出關鍵的國家未來核心挑戰。(示意圖/記者賴文萱攝)

相較於2012年的「安倍三箭」,2016年推行的「安倍新三箭」確實像是畫靶而非射箭,但顯見安倍晉三將日本國家未來轉向與人口結構變遷衍生的相關挑戰,新三箭可解讀為日本國家的人口政策與社會安全體系重建。雖然受到經濟學家各種批評,實際上卻是直面日本人口高齡化的困境,點出關鍵的國家未來核心挑戰。

為推行「安倍新三箭」,日本在內閣設立「一億總活躍大臣」,日本人口約一億兩千萬,「一億總活躍大臣」的責任便是讓全日本活躍於社會中的人口達到一億,也就是各階層全方位的社會參與,要將傳統日本印象中遠離社會的長者與女性拉回職場,更放寬外籍人士在日工作與取得永住的機會,確保社會整體一億勞動力的目標,這是面對人口高齡化衍生勞動力流失的策略目標。

全世界最高齡的日本需要創造社會的活力,讓年輕世代對未來抱有夢想,具有生養子女的信心,成為扭轉超高齡社會的動力。然而,生育率的提升並非育兒津貼便能達成,德國發放高額育兒津貼僅勉強維持生育率,北歐式的全方位社會保障與教育制度方能有效扭轉低落的生育率。

▲ 光靠育兒津貼,仍難提升生育率。(圖/記者李毓康攝)

另外,女性不管是因為照顧子女或是長輩都不應離職,照顧工作一方面可視為內需經濟的一環,而將照顧離職率降為零,更代表社會同時能保有原本流失的勞動生產力,也意味著傳統居家式的長照須更偏重社區、住宿型長照發展,這些社會安全福利支出也是另一種內需經濟,不應完全轉嫁給家庭。家庭照顧者因照顧而離職,也無法把照顧服務需求轉為內需經濟的產值,這是國內生產毛額的雙輸。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社會變遷也應納經濟學討論

「安倍經濟學」的成敗眾說紛紜,但「安倍新三箭」卻是因應超高齡日本未來的困境而訂定的目標,不是僅談長照的高齡與人口政策。經濟學不應僅是談貨幣、財政、產業,人口與社會變遷更是國家未來的根本。可惜,我們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政策思維與國家藍圖的擘畫。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新聞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