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餵藥待查證 孩子出現三症狀請速就醫

我們想讓你知道…有老師辯稱是家長請託餵藥,否認私自擅用藥物;有人說可能是水源被汙染以致集體中毒;甚至有人宣稱腸胃藥及感冒藥中有類似成分。這些言論是否推卸責任,仍待查證。

● 蔡文心/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一年前曾經有才二個月大的小嬰兒被抱到本院兒科急診就醫,主訴是小嬰兒昏睡不醒一整天。

照顧過嬰兒的父母一定了解孩子餓了就會哭,不可能一整天都不哭鬧持續昏睡不醒。因此我們安排小嬰兒住院檢查、觀察,並檢驗了一些毒物跟藥物的相關反應。

入院後隔天,毒藥物反應結果出來,這個二個月大的嬰兒體內竟然檢驗出有鎮靜安眠藥的成分,讓我們小兒科醫師心中警鈴大響。我們立刻通報相關單位,以懷疑兒虐的方向調查。

這次幼兒園學生疑似被餵食藥物的新聞,目前吵得沸沸揚揚。

有老師辯稱是家長請託代餵藥,否認有私自擅用藥物。有人說會不會水源被污染,以致於集體中毒?甚至有人宣稱腸胃藥及感冒藥中有類似成分,孩子體內才能被檢驗出來。

這些言論是否推卸責任,仍待查證。

 

 

▲ 苯巴比妥、BZD這類藥品只有小兒神經科醫師會處方於「特定罹患癲癇的孩童」。(圖/取自食藥署官網)

身為小兒神經科醫師,應該沒有其他次專科醫師會比我們更具有這次被投訴的幼兒園學生被檢驗出的藥物(一是phenobarbital,中文直譯苯巴比妥,商品名 Luminal ;二是benzodiazepem , 簡稱BZD)相關使用於幼兒的臨床使用經驗。

主樣原因是這類藥品只有小兒神經科醫師會處方於「特定罹患癲癇的孩童」,非癲癇疾病的孩子不會使用。這些癲癇患者在服用苯巴比妥時,醫師會定期監測血中濃度,以避免藥物濃度過低(失去治療效果),也要預防藥物濃度過高(會產生不良副作用)。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前偶爾抽血驗到濃度偏低的癲癇小病人,我還會問家長:「到底有沒有按時餵藥?」

家長會答:「有啊!醫生我們都有乖乖餵藥,但是小孩偶爾會吐掉,也不知道吐掉多少?」

會不會因此造成藥物濃度偏低?

當然有時會碰到病人藥物順從性低的(白話就是「不乖乖吃藥的」),檢驗藥物濃度就像一面照妖鏡。

▲ 檢驗藥物濃度就像一面照妖鏡,有無服用,一眼立判。(圖/記者林悅翻攝)

病人一、兩天沒吃藥,通常都還驗得到巴比妥(barbital)濃度,反之若是檢驗值低到驗不出來的,我們醫師可以立即判斷病人已經自行停藥數天至數週以上。

原因是各類藥物有特定的「半衰期」,以及完全排出人體外的時間可供醫師診斷參考。

被餵藥後 要過25天才能找不出任何殘留

先幫大家科普一下,藥物的「半衰期」指的是藥物在體內吸收之後,分佈到血液中,達到最高血中濃度後經代謝排除之後,血中濃度下降到原本一半所需的時間。

依照藥物動力學的觀點來看,一個藥物經過1個「半衰期」的時間,其血中藥物濃度會下降一半,經過3.3個「半衰期」,只會剩下10%的濃度、經過4.3個「半衰期」,血中藥物濃度就只剩下原來的5%,所以通常我們都是以4到5個「半衰期」的時間,當做藥物排出體外的時間。

以苯巴比妥這個藥物為例,口服吸收後此藥物半衰期約100小時 (分佈範圍48小時至120小時,年齡愈小可能時間會愈長)。完全排出體內約需4~5個藥物半衰期。

換句話說,幼童被餵藥之後,可能需長達3~4週(用120小時當半衰期x5個半衰期=600小時 ,大約25天)過後才能在體內驗不出任何殘留。

▲ 這個藥物為例,口服吸收苯巴比妥半衰期約100小時,完全排出體內約需25天。(圖/截取自食藥署官網)

依此我針對這個新聞,提出下列的論點:

(1)苯巴比妥是一種抗癲癇藥物,通常使用於兩歲以下罹患癲癇的嬰幼兒,屬於醫師處方藥物,不可能任意合法取得。所以究竟藥物來源為何必須追查到底,以避免有其他受害者。

(2)苯巴比妥若未經口服或是注射給予,不可能在體內檢驗出藥物濃度!我們環境背景中不會存在這種藥物,如果真的想百分之一百排除,可以請專家去幼兒園採樣做檢測。

若有心想符合科學研究實事求是的精神,可以找尋附近非同一所、非相關體系幼兒園的一定人數幼兒採樣當對照組。若附近其他家幼兒園的學童檢驗值為「低到驗不出」,而只有此家幼兒園的孩童驗出,其中必有貓膩。更不要胡謅腸胃藥、感冒藥中含有此成分!

這個論述一樣可經由採樣對照組幼兒園孩童來推翻。(大家的孩子都會生病吃藥,別人家的孩子吃的腸胃藥感冒藥沒事,讀同一所幼兒園的孩子吃的腸胃藥、感冒藥就偏偏含有管制藥成分,簡直太不合理!)

▲ 我們環境背景中不會存在苯巴比妥這種藥物,更不要胡謅腸胃藥感冒藥中含有此成分。(示意圖/取自pixabay)

再次強調,孩子體內即使只有驗出極低的濃度,如目前有家長提供的實驗室檢測數據結果苯巴比妥濃度1~2 μg/mL,都是曾經服用相關藥物的佐證。濃度低只能代表孩子轉出該幼兒園後,或者消息曝光後,可能有一陣子未繼續接觸到這個藥物,體內剩下待排出的殘存劑量。

請政府單位必須正視這個藥物濃度被檢出的危害性。

(3)任何孩童不明原因嗜睡,睡眠障礙或是突然地性情改變,比如:易怒,情緒不穩,躁動不安。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一定都會詳查原因,包含不明的藥物、毒物反應檢測。

倘若檢驗出有任何毒物、藥物,包含此次新聞事件主角的苯巴比妥或是鎮靜安眠藥(BZD)成分。我們小兒科醫師會立刻通報相關單位,以懷疑兒虐的方向調查。

在目前提供數據的醫學中心檢驗室澄清巴比妥濃度只要測得出數值大於一都不可能是偽陽性(白話為不可能驗錯)的前提,此事件牽扯到兒虐,而且是大規模兒虐的可能性,著實讓生為小兒科醫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深感痛心。

孩子出現三狀況 請盡快就醫!

最後提醒家長,若出現下列狀況,務必警覺孩子可能接觸到不明藥物,甚至出現戒斷症候群宜儘快就醫。

1 不明原因嗜睡,意識昏沈,睡眠習慣改變。

2 不明原因性格改變,如脾氣暴躁、易怒、躁動、坐立難安、自殘⋯等。

3 不明原因喊頭暈、步態不穩、眼球震顫、走路歪七扭八像喝醉酒 ⋯等。

 

▲ 如果孩子出現不明原因嗜睡、不明原因性格改變、不明原因喊頭暈等戒斷症候群,宜儘快就醫。(圖/記者姜國輝攝) 

祈願在少子化的台灣,每一位國家幼苗都能被好好呵護,安全安心的長大!

守護幼兒是我們大人責無旁貸的責任。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認真而在乎 蔡文心醫師 台北慈濟新店文山 小兒早療過動癲癎」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