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憂鬱症Lady Gaga正向示範 尋求協助治療

我們想讓你知道…名人有其效應,社會面對這類事件,是有影響的。鼓勵走出來,分享治療經驗與助益是有幫忙的,反過來,處理名人自殺議題則需要謹慎。

● 李俊宏/台灣成癮醫學會理事、精神科醫師

名人在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後,有時候反而不容易接受醫療,Lady Gaga談困擾其一生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相關症狀時,也曾提到,對於罹病可能會曝光一事,是否可能會影響她的演藝事業,以及治療相關選擇(國外私人診療還相對發達,在台灣,願意拋頭露面在門診候診,是很困難的事情),也曾嚴重困擾過她。

另外,有時候,當接受治療,某個程度開始需要面對一些議題,也會擔心是否被他人錯誤解讀(例如,Lady Gaga的母親在談其揭露19歲被強暴後,長期受苦於相關症狀時,也擔心周遭是否認為她是一個不盡責的母親)。

然則,名人願意談自己的心理狀態,對於社會大眾而言,是去污名化與鼓勵就醫治療的良好示範,特別是青少年族群。

也因此,過去這幾年,願意出來談的名人,越來越多,也令人敬佩。

 

▲ 女神卡卡(Lady Gaga)把心理過程當作瞭解自己與自己和解的機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Lady Gaga在後續自我揭露接受治療歷程時,甚至願意公開接受療法對其幫助,包括藥物治療。例如從新聞中可以看到,Lady Gaga除了分享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包括正念在病情復元過程的幫忙外,也提到在其精神崩潰時,服用的藥物(Olanzapine)與住院治療團隊救了她的性命。

但,反過來,名人的噩耗有其媒體影響。

羅賓.威廉斯(Robin McLaurin Williams)自殺死亡的那個月,美國的心理急救專線服務量暴增300%,香港在張國榮自殺事件後的研究,也顯示這類事件有增加自殺率的後遺症,甚至維持這個效應的時間長達一年以上,受到影響的個案,其自殺意念會是一般民眾的5.9倍。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所以,針對類似情形,我有三點建議:

(1)憂鬱症誠然有些風險因子,但它有可能找上所有人,如果真的遇上了,好好尋求協助,好好治療。

(2)以Lady Gaga的例子,她沒有排斥藥物,也願意嘗試心理治療,配合治療團隊,把這個過程當作瞭解自己與自己和解的機會,會看到人生新的一面。(當然,提供足夠且能符合需求的醫療服務是國家要負責的,現今的醫療技術是進步的,找到合適、願意信賴的治療團隊,一起合作,是可以走向復元的。)

▲ 香港在張國榮離世後一段時間裡,自殺率有增加的現象。(圖/CFP)

(3)名人有其效應,社會面對這類事件,是有影響的。鼓勵走出來,分享治療經驗與助益是有幫忙的,反過來,處理名人自殺議題則需要謹慎。

最後,請留給家屬一點處理事情的空間,也給其他有類似議題的病友消化衝擊與尋求協助的空間,讓我們一起重視心理健康。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李俊宏」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