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夾在升息和政治雙重壓力中 CEO苦日子要來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對企業來說,尤其跨國企業,內憂外患難以避免,內憂來自高利率時代的資金運用,外患當然就是全球化去位加上地緣政治的緊張。

▲ 由美國拜登主義引領而出的小院高牆正在崩解所有企業習以為常的那個商業世界運作規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我一直覺得,2023年將是全球企業決策者最頭痛的一年。沒錯,金融市場仍然豔陽高照,但企業決策者心知肚明全球商業環境其實陰霾處處。第一季的銀行爆雷危機在政府第一時間出手的情況下暫獲兜底;第二季的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在兩黨拉扯中得以續命,但政治勢力的介入企業經營已經隨處可見。進入第三季,許多人擔心的是後面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看不見的隱患等著我們?全球化的不再、地緣政治的惡化、通貨膨脹的陰影、中國引擎的熄火以及極端氣候的壓境,更重要的是,禍起蕭牆,由美國拜登主義引領而出的小院高牆正在崩解所有企業習以為常的那個商業世界運作規則,如何在一個嶄新的大政府時代攻城掠地,正在成為企業CEO案頭上最頭痛的待解難題。

政治勢力夾帶ESG CEO深陷困境

▲ 本期《經濟學人》訴說了企業CEO 現在的辛苦處境。(圖/截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夏季雙週刊封面故事談的正是壓力巨大的企業CEO。在封面設計上,編輯群讓我們看見的是一個西裝革履的橡皮人,在他那被各方力量拉扯的無奈表情中,充分訴說了企業CEO 現在的辛苦處境。封面中間幾個白字說明了一切 「THE OVERSTRETCHED CEO 捉襟見肘的CEO。」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這本雜誌48頁的附冊1843 magazine中的第一篇BlackRock 老闆Larry Fink的專訪加上商業板塊第一篇三篇文章告訴我們在這個政治勢力將夾帶著ESG要求鋪天蓋地的襲向各個企業的CEO。文章說到長久以來,全球各個企業的CEO就必須面面俱到,盡量做到平衡員工、供應商和難纏股東的各種需求的多面角色,最重要的是還必須在政府規定的框架內謹慎行事。但現在的商業世界各種的扭曲和拉扯前所未有。隨著政府進一步試圖操縱產業的發展,這個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危險無序。跨國企業及它的決策者發現自己正被各個方向的不同力量拉扯著。

政府變得更強勢 CEO要打掉重練

很少跨國企業可以倖免,隨著中美之間的緊張加劇,從美光到Nvidia等晶片製造商盡皆成為政府制裁的目標。TikTok抖音,這個來自中國的短視頻APP,也開始受到美國立法者的關注。拜登政府遏制對外投資的規定更涵蓋了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家。商業世界中,從銀行家到零售商,每個人都陷入了一個充滿毒素的泥潭之中。

▲ 拜登政府遏制對外投資的規定涵蓋了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家。(圖/路透)

這,撕裂了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好不容易由政府與企業之間建立起來的相容模式。 企業,曾經,只要能夠實現股東的財富最大化,然後不擇手段追求效率、繁榮和就業就可以吃香喝辣不可一世。政府,只要,好好制定各種企業稅收以及遵循法規,就可以坐享其成忽悠政績。儘管這個運作體系讓我們離均富越來越遠,但貿易的蓬勃發展仍然讓消費者可以從更多的選擇和更便宜的商品中得到好處。

如今,一切都改變了。疫情期間,脆弱的供應鏈、露出尖牙的中國以及氣候變化的壓力,逼得各國政府一個個變得更加強勢,企業CEO突然驚覺,過去習以為常的運作規矩全都必須打掉重練。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大老闆不得不表達政治立場

企業與政治的糾纏早在川普執政之前就已經開始。社會問題的爆發逼得企業老闆不得不開始表達他們的立場,就是這個時候,美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的老闆Larry Fink成為推動環境、社會和監理原則(ESG)的積極支持者。然而,這沒有解決真正的社會問題,反而加深了更大的分歧。 正如《經濟學人》所闡述的,Fink因太過積極而被右派人士妖魔化了,而左派則因過於保守而被另外一種方式妖魔化。迪士尼前任老闆Bob Chapek與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州長Ron DeSantis就同性戀權利展開了一場對抗,這也是他最後丟了工作的原因之一。這些事件不但讓自己受傷,對企業的長期盈利沒有什麼幫助。

▲ 企業與政治的糾纏早在川普執政之前就已經開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真正的戰線更加廣闊,風險也更高。政府現在似乎無處不在。他們希望通過贏回製造業的就業機會來糾正過去的全球化問題;他們希望通過保護重要科技來加強國家安全;他們希望通過加速脫碳來應對氣候變化。

每個目標都有它的意義。但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充滿瑕疵,而且肯定有得有失。製造業可以帶來的收益並不像人們以為的那麼高。美國投入的1 兆美元綠色補貼將降低效率並增加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美國表示國家安全需要小院高牆,但除非政策制定者清楚補貼、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帶來的風險,否則院子只會變得越來越大,柵欄會變得越來越高。 這些動盪對大企業的影響遠遠超過企業最後選擇靠向哪個區域政府。然而即使這些企業決策者心知肚明,也沒有人願意一下誠實說出真話。

一些企業最後決定讓自己屈服在政治立場中,以方便追求在自己國家的業務發展。這在中國和印度等地一直是常態,但它正開始向西方世界滲透。去年Intel在美國的兩座晶片製造工廠破土後,該公司負責人Pat Gelsinger表示,他感受到了身為美國人的自豪感。類似的沙文主義也表現在人工智慧發展上。Marc Andreessen等創業投資界的大佬對中國人工智慧會不會征服世界表示了恐懼。

▲ 即使是像Elon Musk這樣直言不諱的CEO,也從中國學到了沉默是金的價值。(圖/路透)

其他人則希望通過保持低調來避免政治上的爭議與為難。曾經直言不諱的阿里巴巴老闆馬雲在中國的遭遇讓中國商業界的各個CEO陸續退出了公眾視野。騰訊的馬化騰最近浮出水面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在美國,深受Z世代購物者喜愛的快時尚巨頭 Shein 竭盡全力隱藏其來自中國的背景。TikTok 也是如此。在西方世界的CEO中,即使是像Elon Musk這樣大嘴巴的CEO也從中國學到了沉默是金的價值。他最近參觀了特斯拉的上海工廠,但沒有提供給任何媒體採訪,他甚至沒有再發推文胡說八道。

然而,無論哪種策略都很容易出錯。當你在全球其他地方做生意時,愛國主義表態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Intel不僅在美國,而且還在德國建造了晶圓廠。美國跨國公司平均擁有八家的海外子公司; 像GM這樣的汽車巨頭則有一百個。企業老闆曾經的全球化策略現在看來不堪一擊。

這些曾經如日中天的CEO現在怎麼辦? 在一個紛亂的世界中,企業無法完全擺脫政治立場和地緣政治。最珍貴的教訓是,直言不諱可能會適得其反。在決定是否大聲發言時,跨國企業的老闆應該以長期股東價值為最高指導方針。他們說的話和他們的事業關聯度越高,這些話語的可信度越高,反之,違心之論將處處可見。

如果可以提醒政治人物,全球化曾經的效率和開放曾經帶給全球經濟不少好處,現在的情況還有可能改觀。否則,現在的大政府模式只會愈演愈烈,情況短時間內不可能有所改善。

▲ 全球化曾經帶給全球經濟不少好處,但現在的情況還有可能改觀。(圖/路透社)

跨國企業面臨內憂外患 CEO捉襟見肘的苦日子來了

我贊成《經濟學人》文章的論點,政治勢力介入企業其來有自,姑且不論地緣政治和ESG的急迫感,疫情過後的商業世界和全球化+低利率時代也是截然不同。別的不說,很多人到現在仍然不理解通貨膨脹有什麼可怕?利率上升又有什麼好害怕?事實上,不管你是政府官員、企業CEO或是一個單純的消費者,我們這代人從來沒有經歷過通貨膨脹和高利率的時代。對企業來說,尤其跨國企業,內憂外患難以避免,內憂來自高利率時代的資金運用,外患當然就是全球化去位加上地緣政治的緊張。

首先,金融市場豔陽高照不代表企業的舒適可以接著持續好多年。美國和歐洲的GDP增長持續在放緩,但美國聯準會及其歐洲同行仍在提高利率和經濟衰退中進退失據。今年很多跨國企業發行的債券票面利率已經高的嚇人,更多的企業開始不斷减少資本支出的計畫。另外,初級市場的緊縮已經開始,獨角獸的裁員方興未艾。根據《經濟學人》的估計,現在利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全球企業的總收益就會减少大約4%。

另外,產能過剩的半導體產業已經削减了巨額的支出計畫;去年大手筆建廠的電池巨頭已經開始發現供不應求正在反轉成為供過於求。負債累累的媒體巨頭Disney正在削减對串流媒體服務和主題公園的投資。從脫碳到自動化、人工智慧,企業在未來十年將面臨著一份代價昂貴的待辦事項清單。企業決策者很快就會發現,他們在法說會高喊的偉大擴張正因為過往的放縱而越來越心虛。這不但對投資人是個壞消息,對商業世界的所有人來說更是前所未有,全球企業CEO正在看不見水紋的湍流中辛苦的摸石頭過河。

▲ 跨國企業內憂外患難以避免,內憂來自高利率時代的資金運用,外患當然就是全球化去位加上地緣政治的緊張。(圖/達志示意圖)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