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海默」為影壇投下一顆原子彈

我們想讓你知道…芭比海默現象引發了不少後續的社會觀察,例如:美國許多紅州《芭比》票房較高、藍州相反;台灣《歐本海默》票房更高,意味什麼?這些都可變成有趣的研究發想。

● 黎時潮/爵士樂評人、政治觀察者

合先敘明,Oppenheimer這專有名詞,台灣翻譯成「歐本海默」已有數十年、且國教院也採用,理應是台灣標準用語,不知為何此次翻成「奧本海默」?本文將一律使用歐本海默。其次,本文涉及電影劇情,不願被劇透的,請勿閱讀。

2023年7月21日,環球、華納兩大好萊塢片廠各自的暑期大片《歐本海默》、《芭比》同天上映正面對決;然而,原本預期的慘烈票房廝殺並未發生,由網路迷因引發的芭比海默(Barbenheimer)現象,最終讓兩部好電影一起受益,票房遠超預估。

這當然不是第一次兩部異質電影卻刻意安排同檔上映的案例,2002年當多數製片公司選擇避開《星戰二部曲》時,環球故意安排英國小品喜劇《非關男孩》同檔,果然收獲了不喜太空歌劇的觀眾票房,造了一個小小的票房奇蹟。

類似案例不少,雖然並非每次都能運作成功,但既有前例,且兩部電影的目標受眾本就兩分,安排同日上映,並不出奇;至於什麼華納刻意安排,只為教訓諾蘭的說法,恐是腦補過甚。對這些超大企業,利益才是永恆,私人恩怨或許有些影響,但公司整體運作下,一切只有利益考量。

於是,當芭比海默迷因出現時,兩大公司必定暗自推波助瀾;想像一下,如果沒有資本注入,芭比海默會有如此聲勢?甚至於有專業製圖公司,用AI技術做出幾可亂真的芭比海默電影預告,若說背後沒有資本運作,實在難以置信。

▲ 「芭比海默」哏圖。(圖/翻攝自推特)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兩部經典大片的粒子對撞

當然,此次的成功案例,仍然歸結到古老的商業準則:最終仍然是產品水準與品質,決定成果。若非兩部電影都將成為影史經典,只要其中一部稍遜,芭比海默鼓吹的兩部都看,或許反而會變成口碑災難。

芭比海默現象引發了不少後續的社會觀察,例如:美國許多紅州《芭比》票房較高、藍州相反,背後的意味?台灣《歐本海默》票房更高,又意味什麼?這些都可以變成有趣的研究發想。

當然,新聞話題不全是正面的,為了成就諾蘭導演幾乎不用電腦特效的名聲,據云《歐本海默》片尾少了127位特效人員的姓名,讓許多專業人士極度不滿。此一事件的後續還待觀察,但真的大可不必用這種方式幫諾蘭造神。

派拉蒙影業曾在1989年出品《絕對武力》(“Fat Man and Little Boy”),這部同樣描述曼哈頓計畫的電影,是以格羅夫斯(Leslie Groves)為主角,請來大明星保羅紐曼飾演,片中強調格羅夫斯選擇歐本海默主持計畫,並且一直給予全然的信任與支持,才有最後的成功;可以說,從用投在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代號組成片名,就不難想像這部片就是冷戰時代的美國軍教片,難怪評價不高,也早被遺忘。

▲ 據傳《歐本海默》片尾少了127位特效人員的姓名,是為了成就諾蘭導演幾乎不用電腦特效的名聲。(圖/UIP提供)

歐本海默是某種類型的芭比

《歐本海默》則用兩場聽證會為經,各種打亂的過去事件為緯,編織出歐本海默這位科學巨人的複雜人性,以及史特勞斯完全不相稱的小人忌妒與復仇。諾蘭再次用了他最愛的彩色與黑白交織技法。這次,彩色的是歐本海默的個人主觀,有虛有實,甚或常常帶著詩意;黑白片段則屬於史特勞斯,毫無虛構與詩意,冷冷的客觀陳述。

影片最後,觀眾理解了,歐本海默在科學世界有多巨大,在現實生活就有多渺小;他是原子彈之父,卻無法決定該不該用?該用在何處?甚至杜魯門都鄙視他的罪惡感,畢竟杜魯門才是做決定的人。從這觀點看,歐本海默可以視為某種特殊類型的芭比。

如同歐本海默,在芭比世界裡,芭比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一旦接觸現實,除了口臭、橘皮組織,芭比失去了扮演世界支柱的能力。

由於重要的歷史事件太多,《歐本海默》只是一直堆疊事件資訊,卻不探究每個事件的深層,因為導演認為,觀眾會自己探索;同樣的,因為芭比太多,《芭比》出現的每個芭比,以及配對的肯尼,都只用一兩句話交代,他們也預設了觀眾至少聽說過這些。

▲ 《芭比》出現的每個芭比,以及配對的肯尼,都只用一兩句話交代。(圖/華納提供)

或許這是為了票房考量,畢竟,像是怪芭比的背後,就不宜深究。

對語言和表達能力尚未發展完全的孩子來說,他們對玩具,特別是可以投射自身的玩偶,的玩耍方式,難以避免地,會帶著部分自身遭遇。於是,看到怪芭比出場時,敏感的觀眾或許會感到揪心吧?影片最後,總統芭比任命怪芭比為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算是不著痕跡點出背後脈絡。

而肯尼到了現實世界,發現自己一無是處,只剩下父權,不就影射世界上那些在外不順,只能回家發威的所謂一家之主嗎?而他帶回去的父權病毒,竟然可以輕易地感染各行各業獨立自主的芭比,也難怪紅州觀眾會更喜歡這部。

《芭比》有太多對經典的致敬

觀看《芭比》最有趣的點,可能是看出導演向經典致敬的片段,像是一開場的《2001太空漫遊》,細心的人或許還會看出《週末的狂熱》、《金錢帝國》等等的某些著名場景。

電影配樂用了兩次理查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開場是標準的莊沉厚重古典版,象徵芭比對女孩們的啟蒙如何重要;中間則用電音版,隱喻肯尼對父權的理解如此膚淺卻有實效。事實上,早在1972年巴西音樂家迪奧達多 (Deodato)就用狄斯可節奏與融合爵士樂演奏法詮釋過此曲,《芭比》的這段配樂可以聽出前人影響。

《芭比》有句台詞,說明芭比和肯尼都是沒有性器官的,而電影結束於芭比去看婦產科,意味甚為清楚:芭比成了真正的人,走完了自我覺醒的第一步。

芭比海默,是連結兩部好電影的行銷經典。

▲ 《芭比》電影的最後,芭比成了真正的人,走完了自我覺醒的第一步。(圖/華納提供)

● 本文獲授權,轉載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

《台灣智庫-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我們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所有的聲音。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