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尊嚴善終勝過折磨親友 安樂死立法刻不容緩

我們想讓你知道…長照政策刻不容緩,應該給予弱勢族群妥善照顧,也再次顯示安樂死的立法有其必要性,否則以後人倫悲劇將接二連三的發生。

▲ 高雄一名罹病的吳姓女子受不了長照壓力,於去年6月弒父。(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 鄧鴻源/台大物理博士、大學教授

ETtoday〈不堪長照壓力「殺99歲失智父再輕生」 高雄女判賠弟、妹308萬〉一則新聞報導,高雄市新興區一處民宅去年6月間發生一起人倫悲劇!一名62歲吳姓女子因不堪長期照顧99歲失智老父的壓力,持刀殺害父親後,再試圖輕生。吳女妹妹發現後報警處理,但吳父已回天乏術,吳女則是經搶救後撿回一命。吳女事後被法院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判吳女有期徒刑16年,吳女的妹妹、弟弟則向她提出損害賠償,法院審理後判賠308萬元。

《孝經》記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並不困難,但是珍惜身體是我們盡孝道的最基本。安樂死其實就是協助自殺(Assisted-suicide)的美化說辭,不論在哪種社會氛圍、任何宗教信仰,自殺都不是被認可的行為,所以安樂死並非想像中的容易被接受。

最近有人問柯文哲怎麼看安樂死的問題,他說這個問題很大,是文化的問題,不是醫學的問題,因為中華文化說「螻蟻尚知偷生,何況人乎」,想要安樂死,除了自律外,還要兩位醫生背書,不是那麼容易。

傅達仁客死蘇黎世 遠赴瑞士有尊嚴地死逝去

然而在1942年,瑞士《刑法》通過在某些條件下,允許輔助性自殺的做法,因為每個人有決定生死的權力。對於安樂死有清楚的規範準則,又有專門的機構協助辦理,因此吸引許多人安排來瑞士進行所謂的「自殺旅程」,形成蓬勃發展的另類產業。例如幾年前台灣有位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就是因病痛苦多年而選擇到瑞士安樂死。

▲ 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因病痛苦多年,於2018年選擇到瑞士安樂死。(圖/記者李毓康攝)

2016年12月13日,傅達仁以病者、老者身份上書蔡總統表示,鑒於台灣超過75歲的植物人及不能自我生活的老病者太多,連累家人和自己,動用社會及國家資源甚鉅,他陳請實行自願「安樂死」法案,以利全民福祉,他並自願當台灣合法安樂死首例。蔡總統除了請他保重外,也無它法,畢竟這是立法院的事,她無權過問。

2018年6月,傅達仁在瑞士寫下詩篇〈客死蘇黎世〉(達仁安樂死之地):「我來自台灣!為了公平、法治、自由與人權,客死蘇黎世也無憾!」引來許多網友留言表達不捨與道別。傅是生命的勇者,很值得敬佩,問題是,台灣有幾人能如傅之所願?難道只能遠赴國外求死嗎?在台灣是否也可以?

▲ 資深主播傅達仁的兒子傅俊豪今年3月首度登上國會殿堂發聲,呼籲「尊嚴善終法」立法。(圖/國會直播)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王曉民臥床47年 親喪盡家財 妹輟學顧姊

無獨有偶,1963年9月台北二女中(今中山女中)高二生王曉民也是其中一例。當年她騎腳踏車被計程車衝撞成殘,雖有父母無比執著與忍耐的照顧,身體卻還是出現各種疾病。1983年,當時呈現植物人狀態已20年之久的王曉民,肺部萎縮,呼吸困難,肺部萎縮後,頻頻抽痰,氣管已紅腫。母親趙錫念擔心自己死後王曉民無人照護,因此向立法院請願,要求速訂安樂死法律,使她的女兒王曉民能解脫殘酷的病痛折磨。此事在立法院引發激烈辯論。由於多數委員反對,且學者對於日後可能的安樂死濫用存有疑慮,因此未獲結論。

王曉民父親王雲雷與母親趙錫念堅持不放棄王曉民,王家值錢的財物因醫療費用而典盡當光,兩個妹妹也因無錢讀書而輟學,在家幫忙父母照顧昏迷的姐姐。父母後來相繼去世,王曉民由兩個妹妹頭委託專業機構照顧,直到2010年去世。如此長達47年的病痛折磨,很難想像王家人是怎麼度過的!

如今高雄又發生人倫悲劇,顯示這可能是冰山一角,相信還有許多家庭類似如此,所以長照政策刻不容緩,應該給予弱勢族群妥善照顧,也再次顯示安樂死的立法有其必要性,否則以後人倫悲劇將接二連三的發生,兩黨政府將如何善後?

▲ 安樂死的立法有其必要性,否則以後人倫悲劇將接二連三的發生。(圖/視覺中國CFP)

先進國家陸續通過安樂死 尊嚴善終勝過長期折磨親人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2023年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目前有7個國家通過安樂死合法化,如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在2015年以前陸續通過法案,而加拿大、西班牙及紐西蘭則是在近年陸續通過。在先進國家尚且如此,何況其他落後國家?台灣又何嘗能例外?

很多人對安樂死機構有很大的誤解,它們的宗旨是如何讓人活下去,並非想盡辦法讓人死亡。對於申請安樂死的會員,他們機構首先提供其他的解決方案,在確定真的沒有緩解病痛途徑的時候,才會協助病患走上安樂死這條路,畢竟大家都希望能有尊嚴地離開這世界,而不是要死不活、飽受病痛的折磨,最後還是得要死!

許多網友也贊同安樂死立法,因為沒有人願意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除非是有錢人。大家應該將心比心,不需要被道德綁架。與其長期折磨親人,不如安樂死,對自己與親人都是解脫,否則被病痛長期折磨的窮苦大眾,無法如傅達仁一樣遠赴國外尋求安樂死,往往以撞火車或跳海自盡,不是更痛苦且增加社會成本嗎?

生如夏花之絢爛 死如秋葉之靜美

▲ 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以「夏花」和「秋葉」兩個極其形象的比喻,優美而又含蓄地寫出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格局。(圖/取自Pixabay)

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有句詩:「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詩人通過「夏花」和「秋葉」兩個極其形象的比喻,優美而又含蓄地寫出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格局。但其實它的後一句「還在乎擁有什麼」才是泰戈爾此詩的重點。「絢爛」也罷,「靜美」也罷,體現的都是過程,對擁有和失去的淡然,才是泰戈爾人生的大境界。

如果自己人生如夏花,曾經過得很精彩,做過許多有利於社會大眾的好事,那麼該走時何妨如秋葉一樣靜靜落下,化作春泥更護花?畢竟與其歹活憑添他人痛苦,不如好死,利人又利己,何必被道德所綁架?

總之,人雖然不能扮演上帝,決定他人的生死,但至少可以扮演佛祖,決定自己怎麼死,以結束漫長且無意義的痛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