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成租賃場所 生命淪為商品 反對放寬人工生殖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代理孕母的本質是將女性的子宮及生殖系統作為租賃場所,為他人孕育子嗣,這種將人體視為器具、場地的做法,嚴重貶低了女性的尊嚴,也違背了人性的基本原則。

▲ 立委及衛福部提出修法放寬《人工生殖法》適用條件、讓單身女性及同性伴侶也可以使用人工生殖技術。(圖/記者屠惠剛攝)

● 陳怡朱/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媽媽盟)秘書長

媽媽盟作為長期關注女性福祉的團體,見到政府草率提案欲放寬《人工生殖法》、開放代理孕母,又見人工生殖業者在旁虎視眈眈、急切想要擴張事業版圖,此刻的我們無法坐視不管、不能不站出來大聲疾呼:「生命不是商品、人體不是租賃場所!

代理孕母的本質是將女性的子宮及生殖系統作為租賃場所,為他人孕育子嗣,這種將人體視為器具、場地的做法,嚴重貶低了女性的尊嚴,也違背了人性的基本原則。人不應該只是工具,生命更不該被如此租賃和剝削。

政府醞釀要放寬《人工生殖法》的幾年間,人工生殖中心投放關於代孕和試管嬰兒的廣告網頁也日趨頻繁;就在立委和衛福部紛紛提出草案的期間,人工生殖中心的網路廣告投放量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任何理智線還沒斷的人類都猜得出來,若不是嗅到了龐大的商機,業者豈會如此興高采烈的投身其中?

八成民眾不贊成大開代孕之門 新型壓迫結構成形

媽媽盟數月前和另兩個婦女團體委託專家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共蒐集了近八千份有效樣本,並於今年1月22日、1月2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台灣高達八成民眾不支持開放代理孕母、逾七成民眾不支持開放單身者和同性伴侶人工生殖。如此龐大的民意,應成為執政者的施政基礎,以示政府以民為主的民主精神,不應蠻橫修法、失去民心。

▲ 根據今年1月所公布的調查,73.5%的民眾不贊成《人工生殖法》開放單身人工生殖。(圖/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政府和立委草案中提到的自主和利他,不過是掩飾剝削和壓迫的偽命題。許多從事代理孕母的婦女是出於經濟壓力和家庭因素的驅使,她們的「自願」並非真正出於個人意志,而是被社會環境所迫。漠視人性和生命權益,僅僅是為了滿足某些人的私慾,這種情況下,怎能說是自主和利他?我們決不能容忍這種剝削的行為!

代理孕母必然承擔嚴重的生命風險,一旦發生如孕產併發症、甚至喪失生命等不測,任何金錢報酬都無法彌補這樣的損失。已有醫學公開研究表示,代理孕母發生前置胎盤和產後大出血的機率是更高的;前置胎盤是孕產婦的主要死因,在台灣也是如此。任何有道德良知的醫者,都不應只宣稱台灣擁有先進的人工生殖技術,卻故意不談「台灣是孕產婦高死亡率國家」的事實,也應正視「代孕會提高孕產婦死亡風險」的事實。

孕婦、懷孕、流產、受孕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 代理孕母發生前置胎盤和產後大出血的機率不低,而前置胎盤是孕產婦的主要死因。(圖/達志/示意圖)

兒童最大利益為首 生命倫理不該輕率看待

《人工生殖法》的立法出發點是維護母嬰安全、規範醫療行為、保護婦女權益等。但單身者和同性伴侶利用這一技術生育並非出於醫療所需,已經嚴重違背了法律的原本精神和目的。如果放寬限制,必將導致法律初衷的價值被一再糟蹋,失去應有的尊嚴和約束力,也極有可能導致日後《人工生殖法》的監管漏洞越開越大,讓更多違法違紀行為滋生蔓延。媽媽盟認為,政府應致力於還給立法應有的力量和嚴肅性。

《兒童權利公約》明確保障每個兒童有權認識父母並由他們撫養,並呼籲「在所有涉及兒童的行動中,兒童的最大利益應當是最重要的考慮」。但不論是代理孕母,或是單身和同性伴侶人工生殖生育,都是將兒童權利徹底置於次要地位,並非基於兒童最大利益著想,因為這些孩子註定無法獲得這一基本權利,他們生而失卻了母嬰連結和血緣親情,完全違背了公約的根本精神。

生命倫理議題錯綜複雜,也有其嚴峻性,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全面審視其中的風險和影響,才能作出負責任的判斷。媽媽盟呼籲政府應用更專業、客觀和全面的視角來分析生命倫理問題,真正維護每一個生命的權益和尊嚴。

▲ 《兒童權利公約》呼籲「在所有涉及兒童的行動中,兒童的最大利益應當是最重要的考慮」。(示意圖/取自pexels)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