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碳循環經濟 創造減碳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碳費政策制訂,除了應該考慮不同行業的特性,適度調整碳費徵收細節和時程,在施加壓力的同時,也應給予低碳轉型誘因。

▲ 碳循環經濟已被視為解決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重要方案之一。(圖/記者林東良翻攝)

● Bryant/產業研究與市場策略分析員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挑戰,使各國日益關注減碳議題,而碳循環經濟已被視為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其中的關鍵在於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傳統經濟活動中,難以避免使用化石燃料或碳原料製造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的概念就是將原本要排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捕捉,並將捕捉的二氧化碳轉化成具有再利用價值的物質,除可降低碳排至大氣中,透過碳高值化再利用方式,同時為減碳開闢新商機。

 最有機會活用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的產業,應是原本被視為排碳大戶的石化和鋼鐵業,此兩個產業因製程特性必須使用碳原料,例如石油或冶金煤,藉由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的發展,將可以在碳循環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舉例來說,鋼鐵業如可將冶煉過程中產出的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捕捉及純化成化學品供應給石化業,取代石化業生產所需之碳原料,再由石化業將此類碳原料合成高值化商品,即可將原本鋼鐵廠會排放的碳固定在產品中,前述碳資源循環再整合利用的嶄新供應鏈模式,可望同時降低鋼鐵及石化兩個產業碳排放,並提高產業附加價值,成為碳循環經濟的推動力。

▲ 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的概念就是將原本要排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捕捉,並將捕捉的二氧化碳轉化成具有再利用價值的物質。(圖/作者Bryant製作)

然而,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的開發不能紙上談兵,新技術研發往往需要大量資本與人力的投入,也需要相當多時間改進技術來降低成本,才能促進商業化發展,尤其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這種改變工業運作模式及創新產業發展的劃時代技術,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協助,只有靠少數個別企業積極投入是無法達成的。建議政府應該制定相對應的法規政策,提供激勵條件促進相關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的創新應用,例如:補助企業研發資金、減免企業稅收、設立專門基金等方式,讓推動實現碳循環經濟的腳步加快進行。

政府收取碳費機制的設計,理應促進傳統製造業低碳轉型,引導企業改善生產流程及發展減碳或低碳技術,高碳費對於高碳排產業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在於企業可能因為支付高昂碳費,進而縮小減碳研發資金投入。因此,碳費政策制訂,除了應該考慮不同行業的特性,適度調整碳費徵收細節和時程,在施加壓力的同時,也應給予低碳轉型誘因,以免迫使企業大幅減低碳排同時,卻錯失研發劃時代技術,抹滅創造全新碳循環產業的機會。

▲ 石化和鋼鐵業是最有機會活用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的產業。(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長遠來看,石化和鋼鐵產業都是國家發展或國安所需之基礎產業,也會影響物價和民生經濟,目前前瞻減碳技術多在發展中,尚未成熟,政府應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對高碳排產業之認知和理解,也有利於培育碳循環產業的專業人才,鼓勵青年投入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的研發應用工作,從而提高社會對碳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和認可。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重大挑戰,期盼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