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儂/AI技術在地政資訊及個人財產資料管理中的應用與挑戰

▲▼新板特區高樓林立景觀。(圖/記者湯興漢攝)

▲地政資訊包含土地、建築物等不動產的權屬、面積、地籍等基本資料。(資料照/記者湯興漢攝)

● 李家儂/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開始應用AI來提升效率與精準度,地政資訊及個人財產資料管理也不例外。地政資訊包含土地、建築物等不動產的權屬、面積、地籍等基本資料,是公共政策、城市規劃及房地產交易的重要基礎。然而,這些資料涉及個人財產和隱私,在AI的應用過程中,如何平衡數據開放與個資保護成為一大挑戰。

一、地政資訊的AI應用現況

1. 資料分析與預測
AI技術在地政資訊的應用中,最常見的是用於資料分析與預測。例如,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對歷史地價、房價、交易量等數據進行分析,可以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市場趨勢,協助政府制定更為合理的地價政策,或者幫助投資者做出更精確的決策。此外,AI可以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進行城市發展的規劃和模擬,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地政決策支持。

2. 智能地政系統
智能地政系統是一種結合了AI和自動化技術的解決方案,能夠自動更新地政資料、監測土地變動、提供智能搜索和查詢服務等。這些系統的開發和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地政管理的效率,也減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帶來的誤差。

3. 智慧城市規劃
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廣,AI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規劃中。地政資訊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AI可以幫助分析城市土地使用情況、監控土地資源利用效能,進而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和基礎設施建設。

▲教育部推動從中小學到大學的AI教育政策,國教盟即憂心危害隱私尊嚴。(圖/記者許敏溶攝)

二、個人資料與隱私保護的挑戰

1. 個資保護與數據開放的平衡
地政資訊中往往包含大量涉及個人財產的敏感資料,如土地所有權人的姓名、地址、聯絡方式等。在利用AI進行資料分析和決策時,如何平衡數據的開放使用與個人隱私的保護是一大挑戰。一方面,數據開放能夠促進創新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過度開放又可能導致個人隱私洩露和非法利用。因此,需要在開放數據和保護隱私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2. 資料匿名化與安全加密技術的應用
為了在AI應用中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資料匿名化技術成為了一種有效的手段。通過對資料進行匿名化處理,可以有效隱藏個人身份信息,降低隱私洩露的風險。此外,應用安全加密技術也是保護個資安全的關鍵,確保資料在傳輸和儲存過程中的安全性。

3. 法律與倫理挑戰
隨著AI在地政資訊中的廣泛應用,隱私保護的法律和倫理問題也愈發凸顯。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範個人資料的使用,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和美國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等。然而,這些法律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也面臨著如何與時俱進和有效執行的挑戰。

三、AI應用中的技術與政策發展建議

1. 建立多層次的資料保護機制
在AI應用於地政資訊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多層次的資料保護機制,從技術、政策到法律層面都要加以重視。例如,可以結合使用訪問控制、資料加密、匿名化技術等多種手段,確保地政資訊在開放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2. 加強跨部門與跨領域合作
地政資訊的AI應用涉及多個部門和領域,如政府部門、技術公司、學術機構等。只有通過加強跨部門與跨領域的合作,才能充分發揮AI技術的潛力,同時有效解決個資保護等複雜問題。這需要各方共同制定標準和規範,並建立起數據共享和隱私保護的機制。

3. 推動數據倫理和法律的完善
在AI應用於地政資訊和個資管理的過程中,數據倫理問題愈發重要。需要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規,明確規範AI在數據收集、存儲、使用等各個環節中的權利與責任,同時建立起有效的監督和問責機制。

AI技術在地政資訊及個人財產資料管理中的應用,為提升效率和決策科學性提供了巨大的潛力。然而,這同時也帶來了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的挑戰。未來,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在技術創新、政策制定和法律監管之間取得平衡,以實現地政資訊的安全高效管理,並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