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華人共守漢語的底線--中文殖民地化才是華夏文明的災難(下)

九峰

5. 盲目模仿,邏輯混亂,缺乏語言規範管理。

除了低級還喜歡亂加累贅,本來中文在邏輯關系清楚時不必加冠詞,簡捷簡練是中文的特點,沒有拼音文字那種單復數變形的麻煩,從來不會產生歧義。但是有些人認為洋文比中文語法更精確,硬是要「洋為中用」把漢語語法低級化累贅化,「經過30年經濟的『一個』發展」;「臺北有超過240萬『一個』選民」;「討論增加航班,雙方的『一個』相關機構的『一個』認可」 ;「向世界展現我們中國『一個』積極向上的『一個』發展」,甚至不管可數或不可數名詞,一概都加「一個」,似乎只有這樣才顯得記者及主播們多麽擁有拼音字母文字語法的才華。

語言是體現文明程度最基本的表達形式。如果一種語言連一件事情都描述不清,經常出現歧義或羅裏羅嗦,高不能衍生出哲學思想,低不可創造新的詞匯滿足科技和社會進步的需要,甚至會妨礙文明的發展。1964年按照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建議將「光受激發射」改稱「激光」,取代laser不科學的音譯「鐳射」。鐳射,望文生義,鐳這種金屬元素的放射。問題是確實有鐳這種放射性化學元素,把「光受激發射」譯成鐳射,完全偏離了激光本來的物理性質,而且容易誤導人們認為激光是鐳的放射線,可致癌。漢字詞匯有自身的生成法則和規律,而且漢字組詞的優勢是任何拼音文字無法比擬的。硬要套用英文單詞發音而扭曲詞匯的本意,不是簡單翻譯技巧的問題,而是一種文明自信的問題。

「光受激發射」 為「激光」,一目了然,容易理解記憶,甚至比發明者的「laser」更有文字上的優越性。而弄一個「鐳射」出來,且不說它是誤解,學生學習時還需要再解釋它記憶它,實在是翻譯中的敗筆。更不可思議的是「VCR 」 ,英語世界2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是Video Cassette Recorder的縮寫,即磁帶錄放機,在臺灣不知怎麽把磁帶錄放機和錄像兩個不同概念的名詞給攪和到一起直接都用「VCR」來表達,錄像就是錄像,兩音節,幹嘛要用VCR三音節的詞代表錄像的意思?何況技術上像磁帶錄放機這樣的音像記錄設備已經升級好幾代並早已數字化, 即使在英語世界VCR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許多年了,但是中國人還拿它當「錄像」名詞用,大陸的電視節目甚至無知到也跟著臺灣趕時髦用「VCR」代替錄像,真是令全世界懂英文的人們笑掉大牙。人們笑話的不是那個主持人,笑話的是中文這種「過時愚蠢」的語言。

其實臺灣的許多英譯漢的詞匯是從日本人那裏模仿來的,日文自從放棄漢字書寫方式改用片假名,平假名就喪失了漢字組詞的功能,平假名拼英文單詞講究的是音似。日語已經是拼音化大雜燴了,並且有許多難以克服的語言困境,而漢字同拼音文字是完全不同結構性語言,某些臺灣人過份崇拜日本人,甚至把他們的語言弊端視為珍寶,實在悲哀。

6. 語言詞匯的使用反應一個民族的科學水平和文明程度

類似的還有,當兩岸中國人說吉普車的時候並不是指克萊斯勒的吉普品牌的汽車,而是泛指四輪驅動越野型汽車。吉普一詞的來歷應該在那個國破家亡,民族自信一錢不值的年代,中國人哪裏有精力創造詞匯,把美國大兵開來的機器怪物學舌般地叫出個吉普已經不錯了。像把美國越野車品牌(jeep)譯成吉普並成了一種車類型名詞,把美國彈簧床墊品牌(simmons)譯成席夢思成了彈簧床墊類型代名詞,英裏(mile邁)直接當千米使用(而1邁=1.6千米),這種陰差陽錯的翻譯不僅侵犯克萊斯勒吉普等的商標權,而且破壞了漢字詞匯的生成規律,組合詞匯望文生義的優勢,並且扭曲的解釋糊弄了中國幾代人,只好將錯就錯、約定俗成難以改變。但是漢語不能總這樣低水平地吸收外來語,我們可以根據新的事物直接創造詞匯和外語相對應,如翻譯成激光、越野車、彈簧床墊,而不是張冠李戴搞出個「鐳射」、「吉普車」、「席夢思」這些糊塗名詞。現代化的中國更需要有像錢學森這樣科學、認真的態度引進外來語,和創造新的語匯,使我們的語言適應時代進步的需求,更科學和國際化。

日下主流媒體流行的一些新的漢語用法也越來越失去漢語的科學嚴謹性,甚至是邏輯混亂。看下邊一段報道:4月20日8點2分雅安發生7.0級地震,新華網、新浪網等都在「第一時間」報道了此次地震的信息;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第一時間」批示要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成都軍區2000多官兵在「第一時間」在李世明司令員親自指揮下己緊急出動,當地武警、特警在「第一時間」緊急趕往地震災區救援,四川省領導在「第一時間」己率消防、安監、衛生等部門趕赴現場,國家三級救災響應機制在「第一時間」啟動……,受災難民「第一時間」喝到熱湯……。上到總書記「第一時間」下指示;下到災民「第一時間」喝口湯,這麽多第一時間,什麽時間才算是「第一時間」呢?受過科學訓練的人都知道,時間是一個相對值,離開參照系,沒有具體的度量,「第一時間」就是一個偽造的沒有意義的詞匯,像劣質奶粉一樣的假貨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是令世界語言學者貽笑大方的用法。這些記者、編導、文字工作者們在創造使用「第一時間」的時候可曾想過「第一時間」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時空概念,難道也是稀裏糊塗從日本人那裏學來的嗎?如果是一個搞科學或工程的做總編,對這樣模棱兩可的時間概念一定會把這樣的新聞稿打回去重寫。難道文學工作者就不需要科學嚴謹了嗎?漢語中有許多現成的詞匯可以描述上述事件而棄而不用,不知是這些文人科學、邏輯訓練太差,還是總編太容易放棄原則,放棄規範。

新聞報道不僅要求文字簡練,更重要的是把事情說清楚,「第一時間」,科學上的糊塗概念,怎麽能把事情描寫清楚。好的文人尋找一切機會展現語言的豐富多彩或者說文采,然而很多采編沒有自己的語言只會模仿別人,人雲亦雲,想都沒想,趕時髦式地濫用不知所雲的 「第一時間」,無形中等於貶低了自己的文化素養。當今這種缺乏科學邏輯的報道語言比比皆是,當報道城市內澇,洪水剛漫過小腿肚時,記者無不誇張地描寫成眼前是「一片汪洋」,那麽他可曾想過當大水把一座城鎮都淹沒了,再用什麽詞?一輛運冰糕的車傾倒在路上,冰糕撒了一地,記者描述由於天太熱,冰糕瞬間化光。記者恐怕太缺少時間的概念和基本的科學素養,瞬間在漢字裏代表什麽意思,記者不妨拿個冰糕去火上烤,看它瞬間化了化不了?

7. 漢字與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

中國人對漢字的認識伴隨著國運的興衰有很大的起伏,上世紀初,列強瓜分中國,國運衰微時期,五四年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魯迅就喊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驚世之言;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對中國的最大沖擊是漢語能不能與計算機語言交流的問題,於是漢語拼音化一時間成了漢語和中華文明能不能跟上世界潮流生死攸關的大事。百年來中國人伴隨著不斷反思漢字的過程對中華文明產生疑惑,中華文化真的太老了,從此要衰落了嗎?然而上世紀60年代以來東亞準漢字文明圈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快速崛起「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論斷早已成為笑話,而隨著計算機模糊數學,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識別技術的發展,過去認為的漢字計算機識別和輸入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都已經如過眼雲煙,漢字作為二維圖像文字具有閱讀效率高(無論視覺上還是電腦掃描識別上)、聽說效率高 (無論聽覺上還是電腦語音識別上)、音調豐富優美、語言更精煉(聯合國各種語言文本的文件中,中文版總是最薄的)、漢語學習有利於「右腦」」開發,有助於「類別、圖形、空間、形象、音樂、綜合分析等認識能力」等主管形象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升,學習漢字的過程有著拼音文字靠字母排列線型組合無可比擬的優勢。

圖畫文字和拼音文字不同的地方是,文字和發音是剝離的,這雖然給初學者閱讀上增加了困難,但是當你掌握一定數量的文字以後,漢語是觸類旁通的,對文化和科學術語的拓展上會後來居上。特別是在這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爆炸的年代,拼音文字對每一個新生事物都要制造出一個全新的名詞,許許多多的詞匯只有特別專業專家才能拼寫和認識,而中文則可以通過既有漢字組合創造相對應的詞匯,並且由於漢字的望文生義的功能有助於理解記憶新的詞匯和科學概念。普通使用漢語的人用2000個字來描繪世界,而普通使用英語的人要至少80000字來描繪。例如火箭出現時,英文增加了ROCKET;計算機問世英文增加了COMPUTER等,可漢語則不用增加, 「火」和「箭」組合成火箭,會「計算」的「機」器是計算機。英語中「computer」你就看不出它是會計算的機器,在學這個新詞時既要記住它的拼法,還要記住它的概念,學習漢語顯然事半功倍。雖然英文中也有不少組合文字,但是漢字是單音節發音,多數兩字一詞,而拼音文字本身已經是多音詞,再組合就加倍了發音的次數,減半語言的效率,比如豬肉,英文有專有名詞「pork」,但是如果用「pig meat」就必須四個音,所以為了效率,寧可多記憶些詞。此外漢字作為圖像的二維識別比拼音文字一維線性識別效率高,從而提高讀者和計算機識別的認知、理解和思維速度。漢語語調的使用在拼音文字中是不可能的,它不僅增加漢語抑揚頓挫的音樂感,更大大增加漢字語音語義的容量。

隨著中國人民族覺悟和自己科技水平的提升,妄自菲薄的「漢字不死,中國必亡」,漢字拉丁化思潮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開始認識到漢字的優越感和先進性,沒有稀裏糊塗地跟著西方起哄把漢字當垃圾一樣給扔掉是中華民族的幸運。

8. 維護漢字體系的純正、嚴謹、科學,漢語的雅言、正音是中文教育和華文傳媒的責任

然而漢字的危機並沒有從此淡去,西方文化借助現代傳媒的強勢入侵,正在嚴重侵蝕著數千年傳承下來漢字的根基。看看臺灣傳媒中英日三種語言混用的現狀,臺灣的官員、文化人的話語中如果不加雜些英文詞匯就顯得沒有文化,臺灣領導人馬英九接受海外媒體采訪不用中文而用英文,並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由於英語翻譯成中文,出口轉內銷時出現歧義而產生外交風波,漢語在臺灣的根基已經徹底動搖了。如果我們不堅守漢字的規範和語言純潔性的底線,臺灣的今天就是大陸的明天,漢字的傳承就會在我們這一兩代人手上徹底失守,變成英文的輔助語言。

天下華人需要高度警覺漢語的危機,在這個大變革的歷史轉折期對漢語漢字的傳承和科學發展有清醒的認識,守望母語規範保持語言的純潔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義務,更是教育界和傳媒界抵禦外來文化入侵的重大責任。保持語言的連貫性漢語才能根深,與時俱進科學發展才能葉茂,註重效率和優雅、強基固本漢字才有生命力。且不可為一時利益、點擊率、或價值觀認同而被一時強大的西方文明沖昏頭腦,毀了祖宗留給我們文字文化的千秋基業。

本文上篇:天下華人共守漢語的底線--中文殖民地化才是華夏文明的災難(上)

●作者九峰,現居美國鳳凰城,碩畢,從事信息安全和計算機控制和管理工作。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九峰 ET論壇 漢字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