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男少女多:剛柔並濟的家庭政策

洪晟惠

台灣近日人口性別比例首度女多於男,引起官方民間一番討論,像是男女婚配的議題,還有勞動力市場衝擊,因為女性比例增多恐使勞動參與率下降。

有言論認為改善托育環境以降低托育成本,可以吸引女性外出工作,另有言論認為目前法律已經有多項規定(安胎假、產假、育嬰假、不能就業歧視等),卻看得到用不到,根據行政院研考會於民國100年9月針對我國人口生育政策的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受訪者(94.8%)不曾申請過育嬰假。

該研究還發現,因為結婚離職的女性(25.2%)遠大於男性(2.1%),有半數女性曾經因為生育而離職(50.1%),離職之後還能再回到職場的比例只佔其中約一半(27.0%),婚育使得女性離開職場的比例遠高於男性,而且離開職場之後就回不去了,特別是台灣女性,不像日本、韓國到了40歲之後女性勞動參與率逐漸回升,反而是一路下滑(2012年數據),顯示我國女性不像日、韓女性有隨子女成長而重返勞動市場。

該研究人員陳信木教授等人表示,我國在1960年代之後,經歷快速經濟成長以及自由主義洗禮,女性權利在公領域開始受到重視,不過家庭制度的調適變遷緩慢,使得公領域的工作與私領域的家庭總存在衝突,傳統家庭制度所安排的家庭性別角色依舊相當強烈。

當後天性別角色過於刻板僵化,特別是在調適變遷緩慢的私領域家庭,僅以降低托育成本等等的生育福利,因應女性勞動參與率衝擊是不夠的,生育對於就業的衝擊,不僅是女性的事,更是家庭與職場的重要議題,政府需要更全面推行剛柔並濟的家庭政策,不只談生育福利,更聚焦整體家庭,營造友善家庭、剛柔並濟的工作環境,讓個體有可能同時追求家庭與工作、平衡兩者間的生活,也讓個體能夠根據不同情境(而不僅是生理性別),彈性展現出合宜的人格特質,在職場上,男性可以表達情感,女性也可以發揮理性,在家庭裡,父親可以溫柔、體貼、愛孩子,母親也可以勇敢、冒險、訂定決策。

面對女性勞動議題,不該只談生育福利,更要聚焦整體家庭,推行剛柔並濟的家庭政策,當男女雙方在工作上與家庭裡,皆能剛柔並濟的共享權力也共擔責任時,政府營造友善家庭工作環境的美意,才能更為見效。

●作者洪晟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生。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洪晟惠 ET論壇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