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系列評論之三:以「一個中華框架」打破民共僵局

楊海峰

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台胞回大陸探親後,兩岸事務性問題日益增多。因應形勢的需要,兩岸分別成立民間機構海基會和海協會,並於一九九二年就兩岸事務性商談中的原則問題達成共識。二000年,台灣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先生將這一共識稱為「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的內涵是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在一個中國的涵義上存在分歧。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兩岸曾在一九九三年舉行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的制度性協商。也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兩岸還出現過李登輝先生執政後期的惡語相向,以及陳水扁上台後的劍拔弩張。由此可見,九二共識只是一個擱置主權爭議的虛擬共識,仍然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兩岸一旦遇到政治問題就會產生困擾和僵局。

二00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的五年多來,國共兩黨均堅持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兩岸簽署了十九項協議,為兩岸進一步謀求主權共識奠定了基礎,累積了互信。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進入由淺入深、由經轉政、政經並舉的關鍵時期,國共兩黨及兩岸雙方很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展開探討,逐步形成一個超越並替代九二共識的新共識,破解主權爭議,實現中華共贏。

在九二共識這一問題上,執政兩岸的國共兩黨領導人都應該拋開政治上的歧見,擴大自身的政治格局,以博大仁愛的胸襟和前瞻務實的視角,認真看待和分析民進黨人士和其他的不同意見,勇敢面對並消除各種質疑。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儘早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兩岸新共識,使兩岸對話協商的的政治基礎更加堅實。

由此,我提議:以中華共識替代九二共識,用以凝聚兩岸主權共識。

中華共識的具體內容是: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主權屬於包括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和十三億大陸同胞在內的兩岸人民,兩岸主權(包含港澳主權)統稱中華主權,中華主權由兩岸人民共用,兩岸的前途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

中華共識的核心內容就是落實孫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的政治主張。簡單一點解讀,中華共識就是九二共識的升級版。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只能商談經濟文化議題;而在中華共識的基礎上,兩岸既可商談經濟文化議題,又能商談政治軍事議題。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中華共識就是在繼續求一個中國之「同」的同時,把九二共識中「異」的部分給化解了,也就是破解了兩岸主權爭議的九二共識。因此,中華共識可以替代九二共識,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深化的新共識。

當前,國民黨堅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民進黨剛剛提出隱含「兩國論」的憲政共識,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都與大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陸共識沒有交集。若把國民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和民進黨隱含兩國論的「憲政共識」相加起來,再與大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陸共識」相連接,就是我提議的中華共識的全部內涵。換句話說,中華共識包容國、民、共三黨的兩岸政策,是一個國、民、共三黨都能接受的兩岸和解共贏方案,也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必然選擇。

參考閱讀:

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系列評論之一:以「一個中華框架」打破民共僵局

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系列評論之二:兩岸究竟是什麼關係?

●作者楊海峰,大陸民間學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