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國民黨大敗,海協會長陳德銘抵台。
劉性仁
台灣九合一選舉後其心態有一種說不出的五味雜陳,備受關切的兩岸發展,不只美國等國際力量關心,兩岸當局都應當思考,既要總結過去經驗及成果,更要坦誠面對未來的挑戰,對於兩岸間的發展「報喜不報憂」及「報憂不報喜」之心態都有所偏差;另外兩岸間實然與應然間的落差,我們也應當正視。許多想做卻推不動、許多不希望發生卻又發生的情況,使兩岸間充滿無奈,兩岸必須從各自表述及認知階段,進展到尋求共識及解決兩岸實務問題階段,綜觀兩岸現今存在各項問題,一種形式及一種面向的交流便會產生一些實際面對的問題,已從宏觀進展到微觀,觀念及心態沒有調整,可以預見兩岸未來還是表面及高來高去互動,深層次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解決。
或許是時機不對,也或許是條件並未具備,也或許是人和制度的問題,恐怕更嚴重的是存在兩岸之間那條鴻溝,歷經超過一甲子的隔離,實在很難進行真心誠意的交流。筆者可以大膽預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趨勢既不會逆轉改變,和平普世價值與攸關民眾所渴望的和平發展,無論怎樣都不會改變,除非兩岸當局有一方或雙方欲改變這樣的共識。
面對歲末之際,兩岸各自都舉辦許多大小程度不一、開放與未開放的研討會與座談會,台灣九合一選舉雖然兩岸關係不是決定性的核心關鍵,但必須面對的是,台灣民眾對於大陸當局與民眾的觀感,仍左右選舉投票內心深處的那把尺,無論是經濟選民或是認同選民,或多或少在大選的過程中表態,對於城市交流與經貿發展的程度做出了一些選擇。
平心而論,對於未來的兩岸是不樂觀的,這是從各項情況來判斷,兩岸民眾對於對方當局及民眾的觀感並沒有跟上兩岸交流的速度與幅度,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符號等烙印在民眾內心的形象牢不可破,就算機會變多了,但反而成為負擔與無感的代名詞,大家都必須面對真實的自我,我們究竟希望一個什麼樣的兩岸關係。
兩岸存在著幾項挑戰:
一、在兩岸現今交流情況及媒體等推波助瀾下,兩岸民眾對於對方當局並沒有產生正面的觀感與評價;兩岸民眾彼此也並沒有產生一定程度的中華民族整體認同感,致使偏見及意識形態充滿在民眾的心中。
二、兩岸對於彼此的制度發展及變遷的過程,既不全然瞭解,也不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從多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欠缺欣賞對方制度的雅量,兩岸各有各的特色,任何一項制度都不是完美的,無論就民主、自由、人權、決策模式、人事考量、危機處理的方式及思考問題的邏輯,兩岸現今都無法可以瞭解甚至同意,這是兩岸交流受到瓶頸的很大原因。
三、階級與世代間的落差和相對剝奪感影響兩岸青年人的發展,兩岸都存在階級及貧富差距等諸多社會問題。坦白說階級與世代落差是不可能消除的,但卻可以減緩傷害的程度。表面上兩岸文化交流與青年交流如火如荼進行,但總是熱鬧有餘、精彩不足、缺乏入腦入心深層次的心領神會;再加上青年世代自主性高,很難受到年長世代所左右,他們既缺乏平臺,在各種憂慮的前提下何來對於兩岸給予高度的期許與承擔。
四、兩岸當局都有政策上的迷思,就大陸當局來說三中一青,加強中南部民眾的交流,但殊不知台灣許多南部年輕人到北部求學打拼,開放沿海城市居民來台卻產生出許多新的問題;台灣當局太過相信交流的軟實力可以帶來正面的效果等,對於許多政策都缺乏詳細的溝通與細緻的操作,使得正向力量並沒有充分發揮。
總之,回顧2014年後一個堅定就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堅定是不變的;但挑戰顯然多於機會,各種不同層面與形式的考驗與挑戰在新的一年中仍會影響與左右兩岸關係的發展,在大格局中展現出許多細小的矛盾。故兩岸換位思考有一定程度的難度,畢竟兩岸各自堅持的立場及原則,短期內不可能調整,而我們所必須做的工作是,雙方都必須進行觀念及思想解放,換位思考才有可能性。兩岸互信基礎薄弱及交流進展都面臨困境,也常常出現言行不一的情況,變與不變總是在調整中,夾雜著時空背景及單一事件的影響,使兩岸間的互信備受考驗,無論是一個中國框架或是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的解讀和主權與治權的探討,兩岸都處在一種無法達成一致性意見的狀態,這雖是正常的狀態,但也是一種現實的表述。
職是之故,對於2014兩岸關係目前的現況,恐怕2016年前兩岸經濟及政治突破機率並不大;四大挑戰若不克服,恐怕交流仍處於表面狀態;而兩岸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恐怕將成為道德上的訴求及喊話;台灣朝野對立氛圍及公民團體的涉入,勢將影響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國際因素對於兩岸進展的影響不可小覷;兩岸三黨都不可能在短期內放棄底線及立場堅持等,希望這些情況,都能得到有效的因應與處理,那麼才有樂觀的兩岸關係可言。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