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of ”看我們的教育

李家同

我曾經有過一些令我困惑的經驗,有很多大學生對於”of ”這個字的意思好像不大清楚,如果有兩個”of ”的話,就更會搞錯意思了。

前天,我教一個國二的小孩,我就問他,你英文考得好不好?他就說,不好,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搞不清楚”of ”的用法,凡是有”of ”的句子,他一概都不會。我請他將英文教科書拿給我看,教科書上有很多的句子,例如,wind of my face, two of us,可是他完全不懂這些是什麼意思。我就問他,你懂不懂the teacher of my father?他想了一下說,我爸爸有一個老師。當時,還有一個國二的學生在場,我也就問他同樣的問題,他回答的一模一樣,爸爸有一個老師。於是,我就解釋給他們”of ”的意思,我舉了一個例子,the king of the England,並不是英國有一個國王,而是英國的國王,我舉了很多的例子,這兩個同學都懂了。

有一位同學問,為什麼我們的教科書上沒有把這些句子翻譯成中文,如果翻譯了,我一定會的。我問他,老師有沒有教?兩個小孩都說沒有。我實在沒有判斷能力,老師到底翻譯了這些句子沒有,也許老師有翻譯,可是國二的孩子上課時,可能是心不在焉,也可能是老師講了,他左耳進,右耳出,這是難免會有的事。

遺憾的是,我們的英文教科書中,全部都不准有中文解釋,如果有了中文解釋,”of ”的問題就不存在了。再糊塗的小孩,看了幾個例題以後,都一定會了解the king of the England是什麼意思。我一不做,二不休,一口氣問了十一個國二和國三的學生,現在,我可以給各位報告,九個同學對”of ”是不了解的,兩個完全了解,這兩位同學讀的是城市裡的國中。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城鄉差距有多大,我早就發現我們的英文教科書中沒有中文解釋,所以很多英文的文法以及禁忌,孩子們必須依賴老師的解釋。比方說,在否定句或問句時,常要加”do ”,這一點,書上並沒有講清楚,在很多助動詞後面一定要用原形動詞,我們的教科書也都一字不提。

我並不是不講話的人,在我的書《李家同談教育--希望有人聽我的話》中,我兩次提到英文教科書沒有中文解釋的嚴重問題(p.71和p.130),這本書的封面上寫著「希望有人聽我的話」,遺憾的是,現在仍然沒有人聽我的話。我們的英文教科書,依然沒有中文解釋,對於有家教的孩子,能夠進入補習班的孩子,以及有家長會英文的孩子,這些都不是問題,對於可憐的弱勢孩子,他們是非常依賴教科書的,難怪我們的英文程度有嚴重的M型結構。

我很坦白講,我真的不了解為什麼我的建議沒有人聽,我常常想,如果我的這些建議都出自美國史丹佛大學的任何一位教授之口,或者是出自芬蘭的教育部長,教育部的官員們就會聽進去了。我的發言變成了狗吠火車,絲毫沒有結果的。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下令博幼基金會徹底普查同學們懂不懂”of ”,我相信我們的學生中,也有很多人不懂”of ”,所以我們也要修改我們的教材,我們的教材是有中文解釋的(永遠不可能成為教育部同意的英文教材),我已經和原書的作者取得聯繫,他也答應要在書中解釋”of ”。

寫到這裡,要告訴各位的是,有一位好朋友勸我不要再管”of ”了,他怕我心臟病再度發作,我只有說,如果政府官員們注意我們教育上的真正問題,我就可以不管了,可是,他們都忙得不得了,全副精力放在免試升學上,我只有長嘆一聲,免試升學以後,仍然有很多的弱勢孩子是不懂”of ”的。

我建議英文教科書中要有中文解釋已經有很多年了,在未來的幾年中,我相信我們國家仍然不會有中文解釋的英文教科書。說不定,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們國家有很多人讀了很多年的英文,其實是不知道the king of the England的。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ET論壇歡迎您的參與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李家同 ET論壇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