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談張作霖(上)

▲▼東北軍少帥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作者/王統一

今年是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光輝紀念。隨著民眾對於八年抗戰的往昔追憶,近來一個雖然在抗戰之前故去,但卻與抗戰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忽視的聯係之人也時常被提起,他就是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作為時任中國國家元首,張大帥命喪奉天皇姑屯,引來世界震驚。3年後,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日本踏出了全面侵華前的第一步。因此說到日本侵華,歷史繞不開張作霖其人其事。張作霖作為一個以血肉橫飛的慘烈方式倒在日本侵略者手下的大人物,那麼,倭寇對於他的態度應該自然是顯而易見的——恨之入骨。而就是這麼一個讓敵對國侵略者恨之入骨的張大帥,最近卻在網路上被冠以「為害最大的賣國賊」之號,說他「出賣中國利益造成最大危害」,與汪精衛、溥儀並列。雖然張作霖在歷史上不可否認地做過很多血跡斑斑的心狠手黑反面事情,但縱觀其從保險隊起家闖蕩江湖到搏得中國最高領導權力,再到被日寇害死的這充滿紛紜的黑白眾說的一生,要是被講成是頭一號的賣國賊,還是有些勉強的。筆者今以此拙文從四點來讓諸君認識一個更為全面的張大帥,看看所謂「為害最大的賣國賊」一稱是否適合。

打擊復辟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打破了數千年家天下專制創立共和民國,可以說是空前偉大之舉。很多清廷頑固分子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還處心積慮地圖謀皇權再起,溥儀復位。這些復辟勢力糾合一處,他們的組織叫「君主立憲維持會」,因為欲維持專制宗廟社稷,故有一個更為臭名昭彰的稱號「宗社黨」。這個反民主革命的團體成立於民國元年元月12日,以恭親王愛新覺羅•溥偉、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多羅貝勒愛新覺羅•毓朗、軍咨府軍咨使愛新覺羅•良弼、江寧將軍穆爾察•鐵良等滿清皇親國戚為主。成員均在前胸刺滿文名字及雙龍紋,他們擁護溥儀,反對共和,主張與國父武力對抗到底。26日,革命志士彭家珍為了掃清阻擋歷史潮流的這塊頑石在北京舍身與宗社黨頭目之一、負責武裝事務的愛新覺羅•良弼在炸彈中同歸於盡。經此重擊,宗社黨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末代皇帝溥儀不得不隨即承認共和制度,宗社黨人逃遁四散。但他們並不死心,特別是愛新覺羅•善耆,秘密與潛入中國的日本浪人川島浪速勾結,舉家遷往當時有大量日本人聚集的旅順,與日本侵略者沆瀣一氣,以圖尋機復辟。日本人積極幫助善耆,有了日本人這個靠山,善耆活動越來越猖狂,開始在中國東北各地設立秘密據點,還購置日本軍火,讓日本人訓練宗社黨武裝人員,不但意圖復辟帝制,同時應和日本人陰謀策動的所謂「滿蒙獨立」,充當馬前卒。

張作霖時任奉天巡防營務處總辦,負責奉天省防務安全。他不遺餘力地打擊以宗社黨為首的復辟勢力,搗毀宗社黨位於省內各地的非法據點,把借助日本勢力迅速膨脹起來的宗社黨重新壓縮回旅順一隅。張手下的後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於民國元年6月在鄭家屯截擊宗社黨由公主嶺發出的47輛軍火大車,斃傷、俘獲大量宗社黨武裝成員,並重傷協同押運的日軍大尉松井清助,擊斃13名日人,並將其所載不法軍火全數銷毀。之後,張又接連多次挫敗宗社黨的各種不法活動,嚴重削弱了宗社黨的力量,使之在奉天省幾乎不敢公開活動。

民國3年,宗社黨在日本新任首相大隈重信的扶植下,再次死灰複燃,愛新覺羅•溥偉與愛新覺羅•善耆在日本東京重組宗社黨,為了獲取更多的支持,善耆還把自己的女兒愛新覺羅•顯玗送給川島浪速作養女,起名川島芳子。宗社黨在中國境內的日本人駐地重新開設據點,收攏各地復辟分子及流氓匪幫,善耆還向日軍購買4門野炮,3000支步機槍,制作復辟的龍旗,組織起數千人的黨屬武裝「勤王軍」。

民國5年7月,自覺羽翼豐滿的宗社黨人再次大舉進兵東北,在蒙族宗社黨人巴布紮布(善耆的親家,其子甘珠爾紮布與愛新覺羅•顯玗結婚)和日軍大尉青柳勝敏的共同帶領下,直撲奉天城而來。時任奉天省長的張作霖派吳俊升予以堅決反擊,在洮南西北的突泉縣與宗社黨叛軍展開激烈戰鬥,擊退宗社黨,吳負傷,張親派醫官診治。

善耆不甘心失敗,又從大連派出700餘人的宗社黨武裝,支援退居郭家店的突泉敗軍。川島浪速也把日本援助的1200支步槍、4門野炮、100顆手榴彈送到郭家店。宗社黨武裝一時實力大增,捲土重來。張作霖緊急聯絡吉林、黑龍江、熱河等東北其他地區共同出兵,從東北、西北、南方一同清剿宗社黨武裝,經過數十日長期奮戰,宗社黨漸漸敗下陣來,開始向內蒙方向退逃,途中在朝陽坡被張作霖的隊伍再次打擊。到了9月,潰不成軍的宗社黨武裝只好龜縮在內蒙的林東苟延殘喘。此後,宗社黨再無力從事大規模武裝復辟帝制的活動。

可以說,張作霖在扼止專制餘孽復辟活動上是盡了力的。

安定邊疆

張作霖對於中國北部邊疆的安定也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在他任職清廷的時期做出過一件大事——蕩平蒙匪。鴉片戰爭以後,列強逐漸紛紛以各種方式和手段侵占中華利益,烽煙四起,清政府的統治也風雨飄搖。各種各樣的不良勢力也在這亂世中趁機竄起,興風作浪,加重了人民的苦難。清光緒二十八年起,蒙古地區和東北地區施行官墾。一些蒙族大戶認為這損害了自身利益,開始明裏暗裏違背國家政策,拒不配合。這股勢力得到了對中國土地始終有所圖的俄國的支持,開始在草原上不斷地滋長。

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下旬,在塔奔塔虎,蒙族反對勢力聚兵叛亂,開始襲擾周邊各地,攻擊官府以及墾務局,肆意殺害地方官吏及墾務局工作人員、無辜民眾。氣勢洶洶的蒙匪很快在蒙東成了氣候,而且進犯東北地區,有圖謀分裂之舉。他們無惡不作,所到之處屍橫遍野,震動朝野上下甚至引起了外國關注。

光緒三十三年六月,時任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的張作霖率兵進軍洮南一帶,與蒙匪主力作戰。該地氣候惡劣、地形險要,而且環境極為適合蒙匪騎軍用兵,一開始的戰鬥是十分艱苦的。強攻始終收效不大,張作霖開始使用計謀,他不斷總結作戰經驗,制訂新戰法,還派人打入蒙匪內部刺探情況,摸清了神出鬼沒的蒙匪動態,扭轉了不利戰局,一路向北追擊蒙匪。歷經長期征剿,張作霖擒殺蒙匪大頭目數人。其殘餘勢力逃入俄國,不敢再返回中國境內胡作非為。

由於張作霖平定叛亂有功,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上奏光緒帝稱:「該統領張作霖等,驅馳絕漠,艱苦備嘗。年餘之間,將積年巨患,殲除殆盡,實非尋常剿匪之功可比。」張作霖因功被清廷「以遊擊盡先補用並賞加副將銜」,而且自己的母親也得到了朝廷的誥封,其子張學良也被賜戶部郎中。同年,光緒死,溥儀繼位,又封賞張作霖為洮南鎮守使,且以總兵記名,賜金絲九龍袍。

民國時期,原清廷冊封的蒙古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在草原勢力頗大。時任東三省巡閱使兼蒙疆經略使的張作霖為了確保草原及東北安定,採取了和親政策,不顧自己女兒及全家反對,把如花似玉的寶貝女兒張懷英遠嫁到草原與那木濟勒色楞之子林沁色魯布(漢名包曉峰,又稱包布)結婚。林沁色魯布性情暴烈,婚後的張懷英受盡虐待,但為了國邊安寧、民族和睦,張作霖只能眼睜睜地看女兒一次次淚流滿面歸奉而不得不保持克制。

因此,張作霖在維護邊疆穩定、制止分裂上也是有可言之處的。

交好中山

中華民國開國者孫中山先生卸任大總統之後,各地強人開始了逐鹿中原的爭霸戰,早已忘了民眾福祉與共和真諦。很多地方在很長時間內依舊一片混亂、民不聊生。作為開國元勳國父四處奔走呼籲,可是應者寥寥,很多人對於國父敬而遠之,更有甚者是橫眉冷對、刀槍相向。張作霖雖然也是那個混亂年代爭霸的主角之一,但與其他軍閥的不同就是他與國父走得很近,孫張雙方彼此支持,關系良好。

雙方關系始於民國8年,當年秋天,國父將與張作霖同為奉天海城人的寧武召到上海,讓他回鄉聯絡張作霖,以達成雙方合作。張當時希望東北地區能擺脫日本勢力對於大連港的海運壟斷,要引進華僑資本修建葫蘆島港。民國9年,寧武以投資人加同鄉的身份在天津與正在此開會的張作霖會面,表明願意合作與投資的意願,並希望張去廣東看看。張盛贊國父:「我是帶兵的老粗。中山先生是民國開國元勳,又能著書立說,我久仰他的大名。」並委任寧武為副官,同時派副官張亞東帶上自己的問候信與寧武共赴廣東覲見國父。國父欣然接見張亞東,並表示:「雨亭(張作霖)在東北治理得很好。不過,外有日本牽制,處境是很艱難的。如果國家統一了,建立了革命的中央政府,地方的事就好辦多了。」還委托張亞東帶回自己的覆信。此後,國父與張作霖關系開始密切起來,張時常向人提起國父,而且言必稱「我的老友中山先生」。

同年秋天,張作霖在北京再次與寧武會面,他認為「孫先生看得起我,我很高興!孫先生是文人,帶兵是為難的。我不求他別的,只要他對國家大計多想辦法,這幫家夥讓我來用武力收拾他們!」民國11年2月,寧武在奉天與張作霖第三次相見,張說:「現在國家成了個爛羊頭,中山先生是開國元勳,謀國有辦法,我想派人去向他請教一些問題。」之後就派李少白(李夢庚)帶上密碼本與寧武一同南下桂林拜訪國父。雙方制定了具體的合作計劃,國父派伍朝樞隨寧、李二人返奉,並轉告張作霖「革命黨是不怕失敗的,因此這回討直系由我們先發動,奉天只要扯扯後腿就行了。因為我們失敗了,還可以再幹,不要把雨公(張作霖)一生事業給毀了。」張作霖當場表示「我也派兵出關」,並讓寧武報告國父。當月,國父便想誓師北伐,南北合作,不過遭遇到了南方各路軍閥的重重阻撓,遲遲無法前進。4月29日,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5月5日,張作霖戰敗退回奉天。而此時國父的北伐軍才剛剛得以正式進軍,張此時已無力策應援助,國父軍事受挫。陳炯明又趁機發動叛亂,廣東已無國父容身之地,張聞訊立即召見寧武,懇請國父在此危急關頭赴東北。寧武去見了停留在上海的國父,國父表示希望張予以經濟援助即可,已同是敗軍的張毫不含糊地提供了10萬元。當年8月,國父在給蘇俄駐華特命全權代表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的信中評價張作霖——「張作霖是中國人」,「我不認為他是日本人的代表」,「張作霖不依靠任何階級,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戰士」。

民國11年9月,國父派遣汪精衛、程潛、張群訪問奉天,張作霖派張學良親自前往車站接迎,自己則大開帥府門、身著盛裝親迎。張作霖表示同意國父提出的南北夾擊、國家統一的主張,並再次提供50萬元援助。此行,汪精衛還帶來國父特意手書的「天下為公」墨寶相贈張氏父子。12月,汪精衛二次奉國父命訪張作霖,商談統一問題。

民國12年4月,張作霖致電國父:「作霖素性光明磊落,但知愛護共和,顧念大局,我公(國父)夙所深悉,敬祈代為宣布」,國父回電:「執事(張作霖)通電明志,國人皆將喜聞此祥和之言。文亦將視力所及,勉為執事剖白之,更冀本愛護共和之初衷,進而為解決大局之盛舉。」

民國12年5月,汪精衛三訪張作霖,希望得到進一步支援。張遣沈鴻烈以軍艦「鎮海號」載大量山炮、迫擊炮、機槍、步槍等軍火及60萬銀元送給國父。10月,汪精衛四次來奉訪張作霖,商討合作具體事宜。國父對於張作霖長期以來的種種支援感激不盡,11月對張發函致意「屢蒙我公資助,遂將國賊在西南之勢力,陸續撲滅。而廣州根本之地,得以複還,此皆公之大力所玉成也。」12月,國父再派葉恭綽赴奉天與張作霖商討國家時局,張「極贊成軍事計劃」。雙方往來期間,曹錕通過賄選成為中華民國總統,並曾以副總統之位拉攏張作霖,張不為所動,一心結盟國父。

民國13年農歷二月十二(3月16日),張作霖50大壽,國父特地派伍朝樞、汪精衛攜帶賀禮玉壽桃前來奉天祝壽,張作霖專門舉行儀式隆重迎接,鼓樂齊鳴,全城皆知,張還把國父的賀禮擺在壽堂最當中。張作霖盛宴款待伍朝樞、汪精衛,每日車接車送,還帶其參觀機要重地奉天兵工廠、航空隊、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處。同年9月15日,張作霖兵發山海關,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國父則派出5萬人在南方牽制直軍。同月23日,國父又派兒子孫科前往奉天大帥府,與張學良、盧小嘉召開三公子會議,確立了進一步的同盟關系。

此後,張作霖又向國父提供了3萬支槍、300萬發子彈和20萬銀元的援助。此戰直軍大敗,曹錕下臺、吳佩孚敗走。張作霖進入北京,與段祺瑞、馮玉祥共邀國父北上。國父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但仍堅持赴京。此時身在天津的孫科對中外媒體表示:「改造民國之根本意見,家父與張作霖全然一致」。12月4日,國父抵達天津,張作霖派張學良親迎,並在曹家花園與國父舉行了會談,當時媒體報道雙方「談話態度極為融洽,雙方均表示非常圓滿」。翌日,張作霖去張園回訪國父,對國父表示「作霖系一介武夫,關於國家大計,當敬聽孫先生的指示」,會後他向人評價國父為「溫厚君子」,當晚還與黎元洪一道宴請了國父。不久,民國14年3月12日,積勞成疾的國父與世長辭,張作霖寫下「讀遍中華廿四史,詎少英豪,掃清君主淫威,誰曾倡首;喚醒同胞億萬人,彌留付托,抱定民生主義,死不灰心」的挽聯。

雖然張作霖出生在專制年代,導致很多頑固的舊思想終其一生沒有擺脫,但在與倡導新思想的國父的不斷交往中,他也有了開通的一面。文化水平不高的張作霖對於知識分子的態度就有一個顯著變化,原來對於知識分子充滿不屑,而且認為「學校出身故人材,雖有能力,但他們思想複雜,不能任便聽我指使,而且難以駕馭」。後來,他開始讓知識分子直接領兵打仗,這在當時全國各地的武裝中是獨樹一幟的。不光在軍事上,政務上也開始把焦點對準知識分子,重用王永江等原先有誤解的知識分子充當東北大員,自己對其行政不加干涉,讓他們放開手腳。張後來還講出了「凡國家若想富強,哪有不注重教育與實業,能夠成功的呢?!」這句與他的出身看似很不相符的有見地話語。他興辦高等學府東北大學,對學校大力投資,優待教師,薪資豐厚。一次張作霖聽說有數千中國留學生在外國衣食堪憂、處境艱難,立即匯款予以救濟。

此外,張的轉變從他對於政黨政治的態度上也可以看出來,原先張作霖崇尚武人政治,對於黨派多有抵觸。但自從接觸了國父的代表寧武以後就跟以前的態度有所差別。寧武通過自己擔任張作霖副官的身份,在東北地區大力宣揚先進的民主政治,發展國民黨組織,國父曾予以褒揚:「諸同志努力宣揚我黨主義,使東三省得有進行基礎,至為欣慰。」如果沒有張作霖在此問題上的寬松,恐怕寧武的工作也不會進行的順利。

在對待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友好態度上,張作霖可圈可點。(本文文長,明日續刊。)

●作者王統一,王耀武史料信息網站長、澳門城市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澳門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