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克和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在中常會前的公開談話,正式定下了換柱的基調。他有兩個的理由:一個是洪秀柱的兩岸政策和國民黨主張有落差、偏離主流民意;一個是洪秀柱的民調不佳、黨內要團結。這種看似政治正確且與事實相符的論點,其實也是高明的卸責藝術。
洪秀柱的兩岸立場,確實偏離主流民意。但是與其說是換柱的理由,不如說是換柱的藉口。朱立倫可能忘記洪秀柱提出「一中同表」的主張是在今年5月1日,當時還在國民黨黨內初選階段;而洪秀柱在7月19日被正式提名,是國民黨全代會給認證過的。如果洪秀柱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立場有很大的歧異,國民黨內卻沒有機制可以整合共識,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而這種可怕的事,就不會只是洪秀柱暴衝的責任,黨主席也有無能整合的責任。
洪秀柱參選以來,鮮明的統派、擁核立場,在在與朱立倫不同,或許問題就在於朱昨天說的「面對面都無法講真話」。不過以洪秀柱參選以來的風格,多數人會認為洪秀柱講的真話比朱立倫多。這幾年國民黨內講出爭議性的真話被自己人拿來狠狠修理的,就屬洪秀柱和王金平(不過王金平是被偷聽到的)。
按照朱立倫的說法,換柱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民調不佳、黨內無法團結。連戰的「大局為重」、吳伯雄的「大我存亡當作第一」,都暗指洪秀柱是國民黨不能團結的原因。(這也看出黨內大家族的共識才是國民黨團結的基礎,大局、大我比不過「大老」。而朱的細膩絕非洪能模仿)。
不過要洪秀柱戴上不能團結的帽子,實在是情何以堪。國民黨內不團結,如果是導因於洪秀柱的民調低,那這是洪秀柱的責任;反之,洪秀柱民調低,如果是導因於國民黨內不團結,那這就是朱立倫的責任。民調低和不團結的因果關係,卻在昨天被朱立倫偷偷定了調。
國民黨的低潮期從去年地方選舉就已經開始,從中央到地方長期掌握黨、政資源的權力者都沒有被苛責責任。朱立倫昨天的一席話,更幫這些權力者(包括他自己)解套了:原來國民黨不團結是因為洪秀柱民調低。
洪秀柱已失去黨內頭人和政治家族的支持,如果想要扳回一成,就必須繞過黨內權力集團,直接訴求人民的支持。但是這個訴求不能再是呼喚深藍的選民而已,必需要能感動更多的人,同時讓朱立倫陷入政治不正確的情境。或許改造國民黨、黨產徹底歸零會是一個選項。
●作者施克和,循環台灣基金會顧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