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跳」了沒?

新石

最近台灣的大學生有了新流行,就是流行往下跳!不是從高樓往下跳、就是往河裡跳,這一跳之下這才發現,原來我們的大學教育還是缺了那麼一塊。

讀書、升學、考試,這一路走了上來過關斬將上了大學,在競爭的思維中,能贏得過的人都贏過了,可是就是贏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的現象實在值得深思。

人生的根本課題不應該是到了大學才靠自己去摸索的,而是在求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開始去思考、透過教育、或是自省!一個建中生剛上了台大,就因為女友懷孕的事選擇跳樓輕生,有時候讓我們看到的是,我們的教育教導我們面對問題、克服情緒的這件事上破了一個好大的洞!當人生不再以課業為主,面臨就業、婚姻、愛情等相關人際關係時,在學校所受到的紙上談兵的教育真的足夠嗎?

這可能牽涉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我們需要我們的大學生俱備什麼樣的特質?如果從來沒有遇到困難、一帆風順就上了大學,接下來不是讓他繼續一帆風順,而是讓他從活動中去經驗困難、甚至痛苦,最後達到成長。

這樣的經驗我稱它叫「成長禮」或「成長必經的陣痛」,因為只有經歷困難、甚至痛苦的階段,才能體會成長的喜悅,而成長的代價是獨立有擔當、生命的韌性和強度是不容小視的,會不會因為一點小挫折、壓力就選擇輕生?機率應該會小很多吧!

痛苦和快樂其實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經驗到痛苦才更能享受到快樂的滋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比較值,這就是表示在教育這個區塊,要求和鼓勵其實都要有相當的比例,一味鼓勵沒有要求,或一味要求沒有鼓勵,這都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因為一顆小樹最好的生長狀況就是有陽光照耀、但是也有風雨滋潤。

我講的其實就是一個耐力的承受度,記得以前剛考上大學就得先利用寒暑假上成功嶺接受軍事訓練,那段時間真的是苦不堪言,除了要適應部隊的紀律生活、還要在大太陽底上出操上課,可是那時間一結束,到了學校過新鮮人的生活,竟覺得快樂無比,其實大學生活還是一樣,只不過多了甘苦冷熱的比較,特別是對於生活中的不起眼小事心懷感恩,這是因為限制,才特別珍惜自由的可貴。

教育在某些方面是尋求平衡的過程,如果太過,我們就拉回來一點,如果太少,我們就加多一些,現代的學生很多在一個養尊處優的環境下長大,學校除了課業的要求外,可能得設計一些讓他們不能養尊處優、還必須得培養韌性的環境或課程,讓他們有挑戰自己、訓練堅持耐性的機會,或是路跑、或是游泳、或是爬山凡是能鍛鍊心性、挑戰極限的活動,在可允許的範圍課程讓學生嘗試,這些課本以外的經驗或許能造就出一個比較堅韌的生命。

我常常跟學生勉勵張良的故事,年輕時的張良聰明非凡,但是心高氣傲,一時忍不住氣就去暗殺秦始皇,把自己搞成全國頭號通緝犯,黃石公知道張良聰明,但是不能成大器,因為氣度耐性不夠,沈不住氣,除了丟鞋讓他撿,還讓他一連幾次都沒法準時赴約,等到張良性子被磨得差不多了!也看到願意調整的誠意了!這才將平生所學、透過太公兵法傾囊相授。

如果聰明如張良都需要磨練,我們的大學生要不要磨練一番?他們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外,還需不需要一些需要挑戰困難、克服痛苦和挫折的活動來擴展他們的耐受度!生命應該是堅強的!不該是一點小小風雨就把它吹折斷掉!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生命,動不動就尋死覓活的,就可能需要改變方向了!快樂學習真的好嗎?痛苦學習真的不好嗎?或許答案就在兩者之間!

●作者新石,宜蘭,國小教師。簡介表示,這個世界應該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過文字寫出來,只要大家相信這個閒居偶得的一點小小觀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這個世界就會慢 慢改變,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變世界,至於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一個充滿想像浪漫的讀書人,似乎是嬉笑怒罵,卻是虎嘯龍吟,如果以詩來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畝間、前塵往事在眼前、風流瀟灑不敢問、特立獨行一片天!」。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新石 ET論壇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